有多少年輕人是在剛剛做了父母之后第一次發(fā)現(xiàn):“原來人生真的可以這么苦!”
孩子一出生,父母立即升級成全天候保姆。只有每個為人父母者自己才知道,僅是簡單的安全健康幾個字能包含多少眼淚和嘆息。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家長們逐漸由保姆轉變成家庭教師。雖然不用再像以往那么辛苦了,但新的問題和挑戰(zhàn)讓你發(fā)現(xiàn),即便你愿意付出兩倍的辛苦,可能也解決不了孩子的一道數(shù)學題,或是孩子的禮貌問題。
再往后,更可怕的是,一些問題的堆積,最終影響了你們家庭的親子關系。孩子不再愿意和你保持親密,甚至對你的說教產(chǎn)生反感,或是孩子在你面前很乖,但你對他的所有要求他已無能為力,等等等等。
這個時候,人們慢慢發(fā)現(xiàn),原來,我們只做孩子的老師也是不夠的,家長們需要進一步更迭自己的角色,能給孩子的成長提供更有效的助力。
所以有人說,教育就像是大人和孩子共同參與的一場闖關游戲,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每一個問題就像是一個關卡,總會對你提出新的要求。
到最后,孩子的成長也就是大人角色不停地升級,不停地迭代的一個過程。隨著孩子個人意識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家長們還要從普通的老師角色進一步升級,成為教練型父母。
星云大師曾說過,孩子是大人的復印件。孩子做為一張白紙來到這個世界上,他所學到的一切東西,不論好的壞的,都直接和間接受到家庭的影響。
點擊加載圖片
教練型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大特點就是把父母納入行為和觀念的對象體系,簡單點說就是,當你面對一個問題教育孩子時,你的言行的對象不再只是孩子和問題,也包括你自己。
所以我們會發(fā)現(xiàn),對教練型父母來說,當孩子面臨一個問題時,教導孩子和解決問題只占教練工作的一部分,更多的工作是底層的、系統(tǒng)的,比如幫助孩子建立解決問題的動力和意愿。
也就是說,不單是以讓孩子解決問題為目標,更主要的是,幫孩子建立起解決不同問題的能力軟系統(tǒng)。
一個完整的教練型父母的工作,一共包括三個步驟。
一、接納
1、接納孩子: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會有一些缺點令你不滿,或是做一些事情令你憤怒。但任何事情都有緣由,再糟糕的情況發(fā)生,也需要我們對孩子的接納。
退一萬步講,如果孩子做的事情比較出格的話,肯定存在一個原因,你沒有對此做出有效的防范。所以,對孩子的接納是無條件的。
2、接納自己:為人父母者只要保持足夠的自省能力,都能追溯出孩子出現(xiàn)的問題在自己身上的原因。
或許是給孩子的資源不夠, 或是精力不夠,或是更多地,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匹配。即便是在孩子面前,大人也是有缺點的,能力和認知也都是有限的。
孩子的有些問題甚至是我們直接傳遞給孩子的。這時需要我們接納自己,原諒自己。
點擊加載圖片
3、接納現(xiàn)狀:無論我們面臨的是什么問題,只要它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實,我們就得接受。值得注意的是,這不是麻醉自己,也不是無用的教條,因為這里有個重要的區(qū)分:
接納不是簡單容忍加接受,接納不是認知層面的事,不是去識別事情的好壞對錯,接納是內(nèi)心精神層面的事,接納代表著知道并放下。
接納最重要的作用是放下情緒,而情緒是我們以往的方法中不能有效解決問題的最關鍵的一個因素,不管是大人的情緒還是孩子的情緒。
二、傾聽與提問
傾聽與提問可以使我們了解問題,獲得信任,并加以控制引導。
1、傾聽。
傾聽有三個層次,一是聽懂孩子語言的表面意思,二是除了聽懂孩子的話,還能明白孩子的話外音,就是孩子為什么說這些。
第三個層次更進一步,除了對孩子的理解,還能捕捉并進入到孩子的感受,能夠做到與孩子“共情”。
大人只要在交流的過程中放下情緒,放下面子,放下期待,放下評判,就完全能夠走到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而這一點是孩子最重要的內(nèi)心需求。
事實上我們通常都是孩子的行為傷了我們的面子,不符合我們的期待,或是不滿足我們的標準,然后激起我們的不滿情緒,這種情緒再一次次傳給孩子,在我們還沒開始教導孩子之前,我們就輸了。
點擊加載圖片
2,提問式溝通
一旦我們能夠與孩子建立共情,我們通常也就得到了孩子的信任。但問題還在那里,下一步就是有效地互動,把問題的真實情況 ,本質(zhì)情況給鉤出來。需要在此時進行有效地提問。
我們已經(jīng)放下評判和情緒,這里的重點就是引導孩子自己的看法,讓孩子自己描述出事實,讓孩子談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情緒,自己的判斷,自己的是非標準。
即便這里面會有些錯誤,會有些與你不一致的東西,不要緊,讓孩子釋放自己。
經(jīng)過以上兩步,問題就會清晰。
三、幫助孩子自主解決問題,推動問題良性發(fā)展
1、提供幫助,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
問題明晰之后,我們經(jīng)常面臨的問題往往是,孩子還不能獨立解決問題。當然這時我們并不能替孩子去解決問題,但對他們不懂得如何去做的事,要教給他們方法、步驟。
然后盡可能的讓孩子自己去探索。孩子往往在心情緒得到釋放后,最樂于接受大人的指導,也愿意嘗試去解決問題。
當然有時也會出現(xiàn)孩子此時還不敢解決問題,那就回到第二個步驟,因為那里還有額外的心理問題需要進一步明晰。回到提問的步驟,幫助孩子看到自己的恐懼,那也是問題的一部分。
2、幫助孩子建立解決問題的動力和意愿
當孩子明晰了問題,并掌握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后,也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能夠立即解決。幫助孩子樹立與自己比較,逐步進步的觀念是非常重要的。
鼓勵孩子多做多學。釘子最怕錘,多做多重復是解決問題最笨也是最好的方法。
點擊加載圖片
總結:通過以上幾個步驟來解決孩子成長中的問題,會將孩子的成長進步納入一個良性的軌道。良性的循環(huán)必然會帶來戰(zhàn)略層面的收益,這也是教練型父母這樣體系化教育模式的優(yōu)勢。
當然,任何理論最后都要落實實操,我們最終要在實際執(zhí)行中掌握并累積經(jīng)驗,希望大家和小編一起嘗試做教練型父母,在實踐中出真知。也歡迎大家一起交流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