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魚
2006年12月28號 查看1058次 中 文 名 刀魚
俗名別名 七星刀魚、斑紋刀魚、非洲刀魚、帝王刀魚、金刀魚
英 文 名
拉丁學名 Notopterus chitala
地理分布 亞洲的泰國、緬甸、柬浦寨的湄公河、湄南河等流域以及非洲部分地區(qū)的水域均有出產(chǎn)。
繁殖方式 卵生。
氣 候 帶
瀕危狀態(tài)
習 性 刀魚屬于夜型性魚類,喜歡在幽暗的光線下游動、攝食
體形特征 一般成魚體長60-100公分。
食 性 動物性活餌,小魚、小蝦
彩虹鯊
2006年12月24號 查看1001次 中 文 名 彩虹鯊
俗名別名
英 文 名
拉丁學名
地理分布 泰國
繁殖方式 卵生
氣 候 帶
瀕危狀態(tài)
習 性 同種間各體有時會發(fā)生爭斗。
體形特征 體長12-13cm,圓筒型。體色清灰,各鰭紅色,眼紅色。
食 性 餌料有魚蟲、紅蟲、水蚯蚓、黃粉蟲等
紅裙魚
2006年12月26號 查看956次 中 文 名 紅裙魚
俗名別名 半身紅
英 文 名
拉丁學名
地理分布 巴西
繁殖方式 卵生。
氣 候 帶
瀕危狀態(tài)
習 性 性情溫和
體形特征 食 性 紅線蟲、水蚤等
金菠蘿
2006年12月24號 查看1133次 中 文 名 金菠蘿
俗名別名 西付羅魚、新藍人口魚
英 文 名
拉丁學名
地理分布 圭亞那、巴西、委內(nèi)瑞拉
繁殖方式 卵生
氣 候 帶
瀕危狀態(tài)
習 性 性情安靜溫和,有挖掘底沙的習慣
體形特征 食 性 面包蟲,紅蟲,紅線蟲等活餌
非洲慈鯛
2006年12月28號 查看1055次 中 文 名 非洲慈鯛
俗名別名
英 文 名
拉丁學名
地理分布 非洲坦干伊克湖、馬拉威湖、維多利亞湖。
繁殖方式 卵生。
氣 候 帶
瀕危狀態(tài)
習 性 體形特征 一般成魚體長4-26公分。金屬般光澤的色彩,千變?nèi)f化的種類,部份品種特異的口孵方式繁殖--非洲慈鯛不知吸引了多少水族愛好者,也不知贏得了多少贊嘆之聲。
食 性 浮游生物、水草、藻類、蝸牛、小動物為主食
大鉛筆魚
2006年12月24號 查看995次 中 文 名 大鉛筆魚
俗名別名 五彩大鉛筆魚、斑條頭站魚、紅尾上口魚、雙管魚、缺口魚、反口魚、條紋彩色筆、紅鉛筆
英 文 名
拉丁學名
地理分布 美洲亞馬遜河流域,圭亞那
繁殖方式 卵生
氣 候 帶
瀕危狀態(tài)
習 性 性情活潑粗暴
體形特征 食 性 食性雜,有吃水草的習慣
泰國鯽
2006年12月24號 查看1050次 中 文 名 泰國鯽
俗名別名 雙線察、紅鰭鯽
英 文 名
拉丁學名 Barbodes schwanenfeldii
地理分布 泰國、印尼、婆羅洲
繁殖方式 卵生
氣 候 帶
瀕危狀態(tài)
習 性 喜歡在水的中層游動,行動敏捷、具群游性
體形特征 食 性 較軟的水草、生菜、蔬菜的菜葉等
銀燕子
2006年12月24號 查看993次 中 文 名 銀燕子
俗名別名 銀石斧魚、銀手斧魚、銀斧魚、銀飛刀魚、淡水飛魚
英 文 名
拉丁學名
地理分布 南美洲亞馬孫河、圭亞那等地
繁殖方式 卵生
氣 候 帶
瀕危狀態(tài)
習 性 性情非常溫和,且稍為膽怯
體形特征 食 性 昆蟲、浮游動物、水蚯蚓等
黑鬼魚
2007年07月22號 查看1037次 中 文 名 黑鬼魚
俗名別名 魔鬼刀魚
英 文 名
拉丁學名
地理分布
繁殖方式 卵生。
氣 候 帶 熱帶
瀕危狀態(tài)
習 性 該魚眼睛已退化,只能感覺到明暗,但靠其臀鰭、尾鰭仍能自由地游動,有趣的是它不僅能前游,還能向后游,更有意思的是魚體能立在水中,臀鰭不停地扇動,像一根被風吹動的黑羽毛!
體形特征 它是一種體量很大的熱帶魚,體長可達 35~40 厘米。該魚魚體呈刀形,極側(cè)扁,尾鰭像個棒捶,有兩塊白色斑塊。周身墨黑,沒有背鰭,臀鰭特別長,呈波浪形。
食 性 動物食性
九間魚
2006年12月24號 查看932次 中 文 名 九間魚
俗名別名 美國九間、黑九間、九間鯊、帶紋魚、兔子魚、黑帶魚
英 文 名
拉丁學名
地理分布 南美洲的巴西等地
繁殖方式 卵生
氣 候 帶
瀕危狀態(tài)
習 性 性情暴烈,易跳出水面
體形特征 食 性 動物性飼料和植物性飼料均可
棘鰍
2007年07月23號 查看1061次 中 文 名 棘鰍
俗名別名
英 文 名
拉丁學名
地理分布 印度以東的東南亞之廣大區(qū)域,臺灣亦產(chǎn),分布于臺北桃園一帶。
繁殖方式 卵生。
氣 候 帶 熱帶
瀕危狀態(tài)
習 性 喜好弱酸性的軟水,是屬夜行性的,故白天均潛伏砂中,只留鼻與口在外,或隱藏于暗處,靜待夜晚的來臨,始出來活動覓食。雖性溫和不會傷害他魚,但因個體大,時亦有追逐小魚的行為,故最好不要與小型魚混養(yǎng)。又因常在砂中穿梭,水草常會被連根挖出,所以水草的種植需用石塊壓住保護。水箱必須密蓋,以防止其爬出箱外。
體形特征 本魚的體形極長,頗似鰻魚,又因眼前下方有小棘,背鰭前部亦有許多分離的小棘,故英文名之為“棘鰻”??Х壬纳眢w上,有3 - 10個不規(guī)則的圓形黑斑,口小吻長,且可自由扭轉(zhuǎn),用此口吻在砂中挖采食物。
食 性 喜歡活食
玻璃扯旗
2006年12月23號 查看1022次 中 文 名 玻璃扯旗
俗名別名 紅尾玻璃魚、紅尾巴水晶魚、細鋸魚、鋸脂鯉魚
英 文 名
拉丁學名
地理分布 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委內(nèi)瑞拉、圭亞那等地
繁殖方式 卵生
氣 候 帶
瀕危狀態(tài)
習 性 性情溫和、動作敏捷
體形特征 食 性 小型動物性飼料,紅線蟲紅蟲等。
中華胭脂魚
2006年12月24號 查看962次 中 文 名 中華胭脂魚
俗名別名 長江胭脂魚
英 文 名
拉丁學名
地理分布 中國長江流域的水域中
繁殖方式 卵生
氣 候 帶
瀕危狀態(tài)
習 性 性情溫和,生長快
體形特征 食 性 食性雜、主要以紅蟲、絲蚯蚓等水底生物為
射水魚
2006年12月24號 查看1059次 中 文 名 射水魚
俗名別名 高射炮、槍手魚、捉蟲魚、噴水魚等
英 文 名
拉丁學名 Taxotes jaculator
地理分布 印度、泰國、緬甸、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
繁殖方式 卵生
氣 候 帶
瀕危狀態(tài)
習 性 性情溫和
體形特征 食 性 蚊蟲、蜘蛛、蛾子、蒼蠅等生活在水外的昆蟲
黑裙
2006年12月24號 查看1002次 中 文 名 黑裙
俗名別名 黑牡丹、黑襯裙、喪服魚、半身魚、黑扯旗、黑掌扇魚
英 文 名
拉丁學名 Gymnocorymbus ternetzi
地理分布 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巴西、烏拉圭、玻利維亞、阿根廷
繁殖方式 卵生
氣 候 帶
瀕危狀態(tài)
習 性 個性膽小溫和,活潑喜群居生活
體形特征 食 性 水虱等水生甲殼類、干飼料也可
滿天星
2006年12月24號 查看959次 中 文 名 滿天星
俗名別名 仙女鯰、仙女岐須、滿天星鯰
英 文 名
拉丁學名
地理分布 剛果河流域
繁殖方式 卵生
氣 候 帶
瀕危狀態(tài)
習 性 性情粗暴兇猛缺乏合群的性格
體形特征 食 性 線蟲、蚯蚓等大型活餌
眼魚
2006年12月24號 查看886次 中 文 名 四眼魚
俗名別名 上瞥魚
英 文 名
拉丁學名
地理分布 美洲亞馬孫河流域、委內(nèi)瑞拉、圭亞那等地
繁殖方式 卵生
氣 候 帶
瀕危狀態(tài)
習 性 常浮游于近水面處
體形特征 食 性 小蝦及其他小型動物性飼料,干飼料也可
皇冠豹
2006年12月28號 查看843次 中 文 名 皇冠豹
俗名別名
英 文 名
拉丁學名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于南美洲哥倫比亞山區(qū)的河流。
繁殖方式 卵生。
氣 候 帶
瀕危狀態(tài)
習 性 容易與同類發(fā)生沖突
體形特征 一般成魚體長30公分。
食 性 皇冠豹的食性以植物性餌料為主,亦可喂飼人工專用餌料
透紅小丑
2006年12月28號 查看1135次 中 文 名 透紅小丑
俗名別名
英 文 名
拉丁學名 PREMNAS BIACULEATUS
地理分布 印度洋、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
繁殖方式 卵生。
氣 候 帶
瀕危狀態(tài)
習 性 棲息在微微搖動的??|手中,楚楚動人,美艷絕倫。
體形特征 體長10-15cm,橢圓形。全身紫黑色,各鰭紫紅色,體側(cè)在眼睛后、背鰭中間、尾柄處有三條銀白色環(huán)帶,非常美麗。
食 性 海水中的藻類、動物性浮游生物、海水魚顆粒飼料等。
黑鬼魚
2007年07月22號 查看1039次 中 文 名 黑鬼魚
俗名別名 魔鬼刀魚
英 文 名
拉丁學名
地理分布
繁殖方式 卵生。
氣 候 帶 熱帶
瀕危狀態(tài)
習 性 該魚眼睛已退化,只能感覺到明暗,但靠其臀鰭、尾鰭仍能自由地游動,有趣的是它不僅能前游,還能向后游,更有意思的是魚體能立在水中,臀鰭不停地扇動,像一根被風吹動的黑羽毛!
體形特征 它是一種體量很大的熱帶魚,體長可達 35~40 厘米。該魚魚體呈刀形,極側(cè)扁,尾鰭像個棒捶,有兩塊白色斑塊。周身墨黑,沒有背鰭,臀鰭特別長,呈波浪形。
食 性 動物食性
尾黑鯊
2006年12月24號 查看1191次 中 文 名 紅尾黑鯊
俗名別名 兩色野鯪、紅尾魚、紅尾鮫、黑金鯊
英 文 名
拉丁學名 Labeo bicolor
地理分布 泰國
繁殖方式 卵生
氣 候 帶
瀕危狀態(tài)
習 性 性情稍粗暴,對其它魚類溫和,但同種之間卻打得厲害
體形特征 食 性 喜食動物性飼料,任何活餌均可,但要增加植物性飼料
衣錦鯉
2007年01月21號 查看1116次 中 文 名 衣錦鯉
俗名別名 藍衣
英 文 名
拉丁學名 aigoromo
地理分布 中國、日本
繁殖方式 卵生
氣 候 帶 溫帶、寒帶
瀕危狀態(tài)
習 性
體形特征 是紅白或三色與淺黃交配所產(chǎn)生的品種。紅斑紋的配置要點和紅白及三色相同。種類:有藍衣、衣三色等。
食 性 動物性餌料,如水蚤、水蚯蚓;植物性餌料,如蕪萍、浮游海藻;人造顆粒飼料。
焰蝦
2006年12月31號 查看1027次 中 文 名 火焰蝦
俗名別名
英 文 名
拉丁學名 Lysmata Debelius
地理分布 太平洋
繁殖方式 卵生。
氣 候 帶
瀕危狀態(tài)
習 性 這類蝦性質(zhì)上比較溫和,除非是極度狹小的空間,否則是可以與其它種類養(yǎng)在一起。
體形特征 身長:6cm.身體呈深紅色,只有蝦須,腳部是白色,好似穿了全白的長襪一樣,因此亦叫White Socks。頭部有些白點散布著,而這些斑點的數(shù)目,與身體的大小有關(guān)。
食 性 雜食性
長須獅子魚
2006年12月31號 查看1108次 中 文 名 長須獅子魚
俗名別名
英 文 名
拉丁學名 pterois volitans
地理分布 分布于菲律賓、南海、印度洋、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
繁殖方式 卵生。
氣 候 帶
瀕危狀態(tài)
習 性 魚體鰭條有毒,極善于偽裝,體色能迅速地與周圍環(huán)境一致,不可與小型魚類混養(yǎng)。
體形特征 體長30-35cm,頭扁平,眼睛位于頭頂。胸鰭由數(shù)十根硬條組成,短須獅子魚的胸鰭硬刺條由鰭膜連在一起,象蒲扇。背鰭由數(shù)根硬刺條組成,背鰭后半部分是軟鰭條,尾鰭和臀鰭銀白色并有黑色圓點。全身有數(shù)十條棕色環(huán)帶,頭部有棕色花紋。
食 性 冰凍魚蝦肉、水蚯蚓、海水魚顆粒飼料等。
摩利魚
2006年12月24號 查看1140次 中 文 名 摩利魚
俗名別名 黑摩利、花摩利、三色摩利、珍珠摩利、金摩利、銀摩利等
英 文 名
拉丁學名
地理分布 北美洲的墨西哥、美國。
繁殖方式 卵生
氣 候 帶
瀕危狀態(tài)
習 性 性情溫和、喜在水的各層游動
體形特征 成魚體長6-12公分
食 性 活水蚤、搖蚊幼蟲等動物性飼料及開水燙過的碎菠菜葉或萵苣葉
金魚之彩色球形珍珠
2006年12月22號 查看962次 中 文 名 彩色球形珍珠
俗名別名
英 文 名 Cdlico Globular Pearl-Scale
拉丁學名
地理分布
繁殖方式 卵生
氣 候 帶
瀕危狀態(tài)
習 性
體形特征 原作橄欖形,尾鰭有長短之分。前些年江蘇揚州首次選育出一種腹圓似球的珍珠魚, 唯珠鱗尚欠豐滿;福州養(yǎng)殖愛好者在此基礎(chǔ)上,精心培養(yǎng)出一種頭形短縮,尾鰭短小、腹圓如鼓的珍珠魚,像一個滾圓的球體。因腹圓,珠鱗更為凸出,形體近似熱帶魚。尾小,游動緩慢,如同一只球體在緩緩滾動,非常有趣。此魚體色五花,唯色斑較濃;近年新育成一種具有透明鱗、體色藍白、色斑細碎者,使人感到明快活潑。
金魚之文魚
2006年12月20號 查看890次 中 文 名 文魚
俗名別名
英 文 名 Red wen-yu
拉丁學名
地理分布
繁殖方式 卵生
氣 候 帶
瀕危狀態(tài)
習 性
體形特征 原名紋魚,早在明末,當金魚由池養(yǎng)進入盆、缸飼養(yǎng)后,花色逐漸增多,人們?yōu)榱藚^(qū)別于原先的金魚,遂喚作紋魚”,取其身上具有花紋之意。這在明朝《考檗余事》中就有記載。文魚體短寬,呈三角形,頭尖如鼠頭,是其特征;鰭發(fā)達,為文種中最早的品種,它是從草金魚直接演變而來。日本的紅琉金即來自中國紅文魚,原僅紅色,經(jīng)逐年培育,色彩增添,品種也更為豐富。
金魚之黃高頭
2006年12月21號 查看880次 中 文 名 黃高頭
俗名別名
英 文 名 Yellow Oranda
拉丁學名
地理分布
繁殖方式 卵生
氣 候 帶
瀕危狀態(tài)
習 性
體形特征 體色潔白無瑕,且有反光,體色雖不中看,但其頭頂肉瘤卻發(fā)育豐滿,色黃如玉,金魚中黃色者不多,被視為珍品。
魚之朱頂紫羅袍
2006年12月20號 查看971次 中 文 名 朱頂紫羅袍
俗名別名
英 文 名 Brown Oranda with Red Head
拉丁學名
地理分布
繁殖方式 卵生
氣 候 帶
瀕危狀態(tài) 非常稀少,極其名貴。朱頂紫羅袍從發(fā)現(xiàn)到現(xiàn)在有三十年之久,至今仍被譽為世界最珍稀的品種。
習 性
體形特征 魚體全身包括尾鰭均呈濃紫色,頭部肉瘤色澤鮮紅艷麗,紅紫兩色相嵌極為美妙??少F的是眼、鼻膜和嘴均呈黑色,正面酷似天真活潑的娃娃面孔,所以又被取名“娃娃魚”。
火鶴魚
2007年07月23號 查看953次 中 文 名 火鶴魚
俗名別名 壽星頭、壽星魚
英 文 名
拉丁學名
地理分布 中美洲的尼加拉瓜、哥斯達黎加等地
繁殖方式 卵生。繁殖水溫27-29℃,每次產(chǎn)卵200-500粒,以平滑巖石或大理石板作產(chǎn)巢。
氣 候 帶 熱帶
瀕危狀態(tài)
習 性
體形特征 體長20-30cm,體形類似金魚。頭大,頭頂上方生有一個明顯的圓形肉瘤,與眾不同。體色粉紅,幼魚體色灰黑,成魚變成火紅色,體色多變,有時體色橘紅或黃色。親魚性成熟6-8個月,雄魚頭頂肉瘤較大,體色鮮紅似火,雌魚體色較淡。
食 性 魚蟲、水蚯蚓、小活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