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魚之扯旗黑水泡
2006年12月21號 查看943次 中 文 名 扯旗黑水泡
俗名別名
英 文 名 Black Bubble Eyes With Dorsal Fins
拉丁學(xué)名
地理分布
繁殖方式 卵生
氣 候 帶
瀕危狀態(tài)
習(xí) 性
體形特征 水泡眼各色俱全,到1982年方出現(xiàn)黑色者,惜色淡,底色微帶紅,經(jīng)過幾年選育,近年黑水泡以色濃如墨者為貴。此魚尚具正常背鰭,故名扯旗水泡。
魚之彩色文魚
2006年12月22號 查看843次 中 文 名 彩色文魚
俗名別名
英 文 名 Calico Wen-yu
拉丁學(xué)名
地理分布
繁殖方式 卵生
氣 候 帶
瀕危狀態(tài)
習(xí) 性
體形特征 全身具普通鱗、透明鱗和網(wǎng)透明鱗三種鱗片,體色呈現(xiàn)紅白藍(lán)三種以上顏色,五彩斑斕,非常美麗,以頭頂具有紅艷色斑者為貴。
冠六間
2007年07月22號 查看849次 中 文 名 皇冠六間
俗名別名
英 文 名
拉丁學(xué)名 CYPHOTILAPIAFRONTOSA
地理分布 原產(chǎn)地非洲坦干尹克湖
繁殖方式 卵生。繁殖水溫26-28℃,口孵卵生。雌魚每次產(chǎn)卵50-70粒,受精卵由雌魚含在口中孵化。
氣 候 帶 熱帶
瀕危狀態(tài)
習(xí) 性
體形特征 體長15-20cm,頭部有粉紅色肉瘤,全身白色或淺藍(lán)色,體側(cè)有幾條暗黑或淡藍(lán)色垂直橫帶,是非洲慈鯛的代表品種。雄魚體色鮮艷,頭部肉瘤突出成帶狀,雌魚肉瘤較小。
食 性 餌料有魚蟲、水蚯蚓等。
金魚之黃虎頭
2006年12月21號 查看815次 中 文 名 黃虎頭
俗名別名
英 文 名 Yellow Tiger-head
拉丁學(xué)名
地理分布
繁殖方式 卵生
氣 候 帶
瀕危狀態(tài)
習(xí) 性
體形特征 體形短縮,體色銀白,如身披錦緞,閃閃有光,頭部肉瘤發(fā)達(dá),色澤乳黃,紋路細(xì)密似雕鑿的玉石,其中又以眼球虹彩呈紅色,或紅、藍(lán)各一者,別名火眼,或鴛鴦眼,身價(jià)尤高。
肚鳳凰
2006年12月24號 查看846次 中 文 名 紅肚鳳凰
俗名別名 鳳凰麗魚、紅肚魚、紫鯛
英 文 名
拉丁學(xué)名 Pelvicachromis Pulcher
地理分布 奈及利亞的尼捷魯河下游流域
繁殖方式 卵生,母魚一次可產(chǎn)約 200 粒卵,洞穴式
氣 候 帶
瀕危狀態(tài)
習(xí) 性 性平和、喜生活在水草中性平和
體形特征 她擁有細(xì)長的體型,腹部染成紅暈。公魚尾鰭呈現(xiàn)尖鏟狀,底色以黃褐色為基礎(chǔ)身體中央有一條暗色縱紋;母魚背鰭后面則有些許暗色斑紋,背鰭上緣有時(shí)有金邊,尾鰭較圓。公魚的暗色斑紋則分布在背鰭后端和尾鰭上方。
食 性 紅蟲,紅線蟲,面包蟲等活餌
斑馬魚
2006年12月28號 查看831次 中 文 名 金斑馬魚
俗名別名
英 文 名
拉丁學(xué)名 Barchydanio rerio var
地理分布 印度
繁殖方式 卵生。
氣 候 帶
瀕危狀態(tài)
習(xí) 性 體形特征 小型,最大4~5公分
銀曼龍
2006年12月24號 查看814次 中 文 名 銀曼龍
俗名別名 月光曼龍魚、銀馬甲
英 文 名
拉丁學(xué)名
地理分布 泰國、馬來西亞
繁殖方式 卵生
氣 候 帶
瀕危狀態(tài)
習(xí) 性 性情略微粗暴
體形特征 食 性 絲蚯蚓、紅蟲或干飼料
公子小丑
2006年12月28號 查看798次 中 文 名 公子小丑
俗名別名
英 文 名
拉丁學(xué)名 amphiprion ocellaris
地理分布 南海、菲律賓、西太平洋的礁巖海域
繁殖方式 卵生。
氣 候 帶
瀕危狀態(tài)
習(xí) 性 它喜歡躲在???,借海葵多刺的細(xì)胞保護(hù)自己,與??纬晒采P(guān)系。
體形特征 體色橘紅,體側(cè)有三條銀白色環(huán)帶,分別位于眼睛后、背鰭中央、尾柄處,其中背鰭中央的白帶在體側(cè)形成三角形,各鰭橘紅色有黑色邊緣。
食 性 餌料有豐年蝦、海藻、切碎的魚肉、顆粒飼料等
金錢魚
2006年12月24號 查看821次 中 文 名 金錢魚
俗名別名 金鼓、太陽魚
英 文 名
拉丁學(xué)名 Scatophagus argus
地理分布 印度洋沿岸
繁殖方式 卵生
氣 候 帶
瀕危狀態(tài)
習(xí) 性 溫和、喜群居
體形特征 食 性 魚肉、蝦肉等,也可投喂蔬菜
卡西短鯛
2006年12月26號 查看797次 中 文 名 阿卡西短鯛
俗名別名
英 文 名
拉丁學(xué)名 Apistogramma agassizii
地理分布 秘魯北部到瑪瑙斯、圣塔倫間的亞馬遜河流域。
繁殖方式 卵生。
氣 候 帶
瀕危狀態(tài)
習(xí) 性
體形特征 體側(cè)一有條黑色縱斑,由眼睛基部一直延伸至尾柄前,在尾柄前端會(huì)有一個(gè)黑斑點(diǎn),尾鰭為茅狀尾,上有V字型的斑紋。一般成魚體長6-10公分。阿卡西短鯛的雌雄鑒別:雄魚在體長2-3cm左右的時(shí)候,已經(jīng)展現(xiàn)出淡淡的色彩,而如果要完全確認(rèn),則最好是在6-7cm的時(shí)候,成熟雄魚的尾鰭已經(jīng)發(fā)育呈茅尖狀,而雌魚的尾鰭依然是橢圓型的,并且體側(cè)的黑色側(cè)線相當(dāng)明顯。同時(shí),阿卡西短鯛的雌魚的體型較小,魚體不具備金屬光澤,體色色澤偏黃。雌魚在發(fā)情時(shí)間,體色會(huì)變得格外黃,體側(cè)的黑色縱帶也會(huì)顯得格外明顯。
斑點(diǎn)短鯛
2006年12月28號 查看844次 中 文 名 斑點(diǎn)短鯛
俗名別名
英 文 名
拉丁學(xué)名 Apistogramma Guttata
地理分布 委內(nèi)瑞拉境內(nèi)奧利諾科河流域
繁殖方式 卵生。 洞穴式。
氣 候 帶
瀕危狀態(tài)
習(xí) 性
體形特征 公魚完全成熟后,頭部下半處呈黃褐的底色,胸鰭及尾鰭則泛著黃光的透明。尾鰭上下緣就像馬克短鯛一樣鑲有紅緣。腹鰭泛紅的鰭面上,前緣鑲著黑線,帶著些白光。眼后的體側(cè)黑線則較不明顯,尾柄前呈現(xiàn)一圈橢圓的圖案;身上的五排圓點(diǎn),從鰓蓋一直延伸到尾部。母魚與公魚最大的分別在于公魚面頰上仍散布黑色圓點(diǎn),母魚則無,且其體側(cè)的圓點(diǎn)僅呈三排而已。常有誤認(rèn)「斑點(diǎn)」短鯛是「國王」短鯛的狀況,但是國王的幾排圓點(diǎn)散布較工整。
食 性 雜食性,能接受各種飼料。
金魚之五鰭相逢
2006年12月20號 查看787次 中 文 名 五鰭相逢
俗名別名
英 文 名 White Oranda with Five Red Fins
拉丁學(xué)名
地理分布
繁殖方式 卵生
氣 候 帶
瀕危狀態(tài)
習(xí) 性
體形特征 此魚雖也全身銀白,但所有各鰭卻色澤紅艷,具有特色。
魚之花高頭球
2006年12月21號 查看817次 中 文 名 花高頭球
俗名別名
英 文 名 Red and White Oranda with Narial Bouquets
拉丁學(xué)名
地理分布
繁殖方式 卵生
氣 候 帶
瀕危狀態(tài)
習(xí) 性
體形特征 花高頭因頭頂具肉瘤而聞名,體色紅白花斑相間,二球?qū)ΨQ,極為難得;若鼻膜亦發(fā)達(dá)形成雙絨球,而且絨球色彩或鮮紅,或一紅一白,則身價(jià)更高。在水中泳游,紅白兩球搖動(dòng),似舞繡球,別有趣味。
金魚之彩色鳳尾珍珠
2006年12月22號 查看787次 中 文 名 彩色鳳尾珍珠
俗名別名
英 文 名 Calico Pearl-scale with Phoenix Tail
拉丁學(xué)名
地理分布
繁殖方式 卵生
氣 候 帶
瀕危狀態(tài)
習(xí) 性
體形特征 此魚尾鰭宜求尾長超過軀體,并具有似蝴蝶的黑白花斑,且體色中不可少紅色斑;當(dāng)在水中慢游時(shí),酷似彩碟紛飛。近年通過選育,又育出一種紅斑著生頭頂?shù)闹轫敳噬渲椤?br>
非洲鳳凰
2006年12月24號 查看787次 中 文 名 非洲鳳凰
俗名別名 金黑色鯛,黃線鯛
英 文 名
拉丁學(xué)名
地理分布 非洲馬拉威湖
繁殖方式 卵生
氣 候 帶
瀕危狀態(tài)
習(xí) 性 喜游動(dòng)且性格粗暴
體形特征 食 性 線蟲,及澡類,生菜等
非洲龍
2006年12月26號 查看770次 中 文 名 非洲龍
俗名別名
英 文 名
拉丁學(xué)名 Heterotis niloticus
地理分布 尼羅河中上游和熱帶西非洲
繁殖方式 卵生。
氣 候 帶
瀕危狀態(tài)
習(xí) 性
體形特征 食 性 小蝦、小魚等動(dòng)物性飼料
草莓魚
2006年12月29號 查看761次 中 文 名 草莓魚
俗名別名
英 文 名
拉丁學(xué)名 pseudochromis porphyreus
地理分布 分布于南海、臺灣、菲律賓、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
繁殖方式 卵生。
氣 候 帶
瀕危狀態(tài)
習(xí) 性 體形特征 體長5-6cm,全身紫色,尾鰭紫色,其余各鰭透明無色。眼睛緊靠身體前端。
食 性 豐年蝦、魚蟲、切碎的魚肉、貝肉、蛤蜊肉、海水魚顆粒飼料等
藍(lán)寶石
2006年12月23號 查看748次 中 文 名 藍(lán)寶石
俗名別名 蘭玉鯛、蘭玉鳳凰、藍(lán)口孵魚
英 文 名
拉丁學(xué)名 Aequidens pulcher
地理分布 南美洲的千里達(dá)、圭亞那、巴西、烏拉圭、委內(nèi)瑞拉北部
繁殖方式 卵生,繁殖較容易,繁殖水溫以25℃左右為宜,繁殖前可先在缸中鋪一層較厚的底砂,親魚人箱后,雄魚會(huì)用嘴將砂挖成一個(gè)小窩,將雌魚誘至窩里產(chǎn)卯。卵受精后,親魚即將卵含人口中。2~3天孵化出幼魚,幼魚仍留在親魚口中,約7天后從親魚口中游出攝食,12個(gè)月可達(dá)性成熟,一年可繁殖多次。
氣 候 帶
瀕危狀態(tài)
習(xí) 性 性情溫和,有挖掘底沙的習(xí)性。繁殖期較兇暴,有領(lǐng)地觀念。
體形特征 魚體呈紡錘形,稍側(cè)扁,尾鰭扇形,后緣平直。頭部較長,體色為淺灰藍(lán)色,體側(cè)稍黃,腹部則為稍藍(lán)的黃色,幼魚有橫條花紋,成熟時(shí)全身布滿整齊的淺藍(lán)色小斑點(diǎn),特別是其頭部,在光線照射下閃閃發(fā)光,十分美麗。雌雄不難辨別,雄魚背鰭、臀鰭較長,未端尖,雌魚性成熟時(shí)腹部較膨脹。
食 性 食性雜、主食動(dòng)物性飼料,喜食活餌。
金魚之素蘭花文魚
2006年12月21號 查看784次 中 文 名 素蘭花文魚
俗名別名
英 文 名 Orchid and Black Wen-yu
拉丁學(xué)名
地理分布
繁殖方式 卵生
氣 候 帶
瀕危狀態(tài)
習(xí) 性
體形特征 全身底色素藍(lán)淡雅,似蘭花,無反光,系真皮的色素透過透明鱗顯出,有其特色,其上還雜有具反光的黑色鱗片,若黑斑細(xì)碎,藍(lán)色成片,更受欣賞。
珠狗頭
2006年12月31號 查看773次 中 文 名 珍珠狗頭
俗名別名 白點(diǎn)河豚
英 文 名
拉丁學(xué)名 arthron hispicus
地理分布 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的珊瑚礁水域
繁殖方式 卵生。
氣 候 帶
瀕危狀態(tài)
習(xí) 性 當(dāng)遇到危險(xiǎn)時(shí),魚體會(huì)大量吞入海水或空氣,身體迅速膨脹呈球狀,借以自衛(wèi)。
體形特征 體長40-50cm,體呈圓柱形。頭大,眼睛位于頭頂,皮膚無鱗,無腹鰭。背鰭后移到尾柄,與臀鰭上下對稱。背部灰褐色,腹部銀白色,全身密布白色圓點(diǎn),胸鰭黃色,基部有黑斑。
食 性 冰凍魚肉、蟹類等,可以啄食石珊瑚、???、海星等
鉛筆魚
2006年12月24號 查看760次 中 文 名 鉛筆魚
俗名別名 管口鉛筆魚、紅鉛筆魚、尖嘴鉛筆魚
英 文 名
拉丁學(xué)名
地理分布 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哥倫比亞、巴西、圭亞那等地
繁殖方式 卵生
氣 候 帶
瀕危狀態(tài)
習(xí) 性 性情溫和,不會(huì)攻擊其他魚
體形特征 食 性 小蟲及人工飼料
金魚之素蘭花文魚
2006年12月21號 查看786次 中 文 名 素蘭花文魚
俗名別名
英 文 名 Orchid and Black Wen-yu
拉丁學(xué)名
地理分布
繁殖方式 卵生
氣 候 帶
瀕危狀態(tài)
習(xí) 性
體形特征 全身底色素藍(lán)淡雅,似蘭花,無反光,系真皮的色素透過透明鱗顯出,有其特色,其上還雜有具反光的黑色鱗片,若黑斑細(xì)碎,藍(lán)色成片,更受欣賞。
鴛鴦炮彈
2006年12月30號 查看767次 中 文 名 鴛鴦炮彈
俗名別名
英 文 名
拉丁學(xué)名 RHINECANTHUS ACULEATUS
地理分布 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
繁殖方式 卵生。
氣 候 帶
瀕危狀態(tài)
習(xí) 性 可咬碎石珊瑚,也可啄食海星、海膽等。
體形特征 體長20-30cm,頭部圓錐形,灰白色似子彈頭。眼睛位于頭頂,眼睛有一條暗黑色環(huán)帶。嘴部有黃帶。鰓蓋后身體中央有一塊大的暗黑色圓斑,第一背鰭可自由伏臥,第二背鰭基部有二條暗黑色環(huán)帶到達(dá)身體中央黑斑,臀鰭基部有7-8條黑白相間的環(huán)帶到達(dá)身體中央黑斑。魚體灰白色,尾柄有點(diǎn)狀黑斑。
食 性 冰凍魚肉、水蚯蚓、蝦、蟹等
霸王短鯛
2006年12月27號 查看755次 中 文 名 霸王短鯛
俗名別名
英 文 名
拉丁學(xué)名 Apistogramma Spec Aff Nijsseni
地理分布 秘魯、巴西境內(nèi)流域
繁殖方式 卵生。洞穴式
氣 候 帶
瀕危狀態(tài)
習(xí) 性 性格兇悍,常可見其在水族箱中獨(dú)霸一方,所以稱之為〝霸王短鯛〞。
體形特征 擁有寬厚的口器,高張的背鰭,體側(cè)身軀上有著金屬光澤銀藍(lán)色彩,非常醒目,尾鰭和熊貓短鯛的尾部一樣有著黑色與橘紅色的邊緣,其不同于熊貓短鯛的是尾柄有著一條較粗且呈藍(lán)黑色的橫帶一直延伸到尾鰭的最未端。 霸王短鯛的母魚酷似熊貓的外型,分辨不易。在熊貓母魚體側(cè)上的大黑點(diǎn)在霸王母魚身上也有,不過卻呈現(xiàn)長條形,可依此來辨別,母魚的尾鰭也有著橘紅色的邊緣。
食 性 肉食性,訓(xùn)餌較為不易。
金魚之紫高頭球
2006年12月20號 查看745次 中 文 名 紫高頭球
俗名別名
英 文 名 Brown Oranda with Narial Bouquets
拉丁學(xué)名
地理分布
繁殖方式 卵生
氣 候 帶
瀕危狀態(tài)
習(xí) 性
體形特征 早在五十年代初就育成,但一度中斷,近年又育成,但其色淡不及紫虎頭濃麗。
金魚之望天眼
2006年12月21號 查看780次 中 文 名 望天眼
俗名別名
英 文 名
拉丁學(xué)名
地理分布
繁殖方式 卵生
氣 候 帶
瀕危狀態(tài)
習(xí) 性 朝天眼是中國獨(dú)特的金魚之一,在選擇時(shí)應(yīng)挑選眼球圓大端正,雙目直線朝天,身軀渾圓,尾鰭闊大端正。 因?yàn)槌煅鄣碾p眼朝上,視線只限于上方,所以它的覓食能力很弱,常常要靠嗅覺和味覺的幫助才能找到食物。
體形特征 眼球是象龍晴般凸出,但卻翻轉(zhuǎn)向上,由上往下俯視時(shí),可以明顯看到它的眼睛。初生的朝天眼的眼球是正常的,大約孵化后1~~2個(gè)月后眼球才開始變化,它的眼軸向上翻轉(zhuǎn)90度,有些眼球向前或向側(cè)翻轉(zhuǎn),不過最好是向上。
紅鉆石
2006年12月26號 查看767次 中 文 名 紅鉆石
俗名別名
英 文 名
拉丁學(xué)名 Hemichromis Lifalili
地理分布 薩伊境內(nèi)流域
繁殖方式 卵生。
氣 候 帶
瀕危狀態(tài)
習(xí) 性 紅鉆石生長在薩伊境內(nèi)溶氧量豐富的河流內(nèi),平日性情溫和,但是一到繁殖期時(shí)變得地域性重,較為兇暴。
體形特征 體色介于暗紅至鮮紅色之間,背鰭、尾鰭以及臀鰭上分布著藍(lán)色金屬光澤斑點(diǎn)。
食 性 雜食性,能接受各種飼料。
金魚之棕色高頭翻鰓
2006年12月20號 查看754次 中 文 名 棕色高頭翻鰓
俗名別名
英 文 名 Brown Oranda with curled Opercula
拉丁學(xué)名
地理分布
繁殖方式 卵生
氣 候 帶
瀕危狀態(tài)
習(xí) 性 在魚病期,它因長期適應(yīng),對于疾病的侵襲似較一般正常鰓蓋魚的抵抗力強(qiáng)。
體形特征 系一種病態(tài)。鰓蓋的邊緣由內(nèi)向外翻轉(zhuǎn)生長,部分鰓絲裸露在外,好像一個(gè)傷口。但它的變異也受遺傳因子支配,對魚的呼吸毫無影響。
木瓜魚
2006年12月31號 查看773次 中 文 名 木瓜魚
俗名別名
英 文 名
拉丁學(xué)名 ostrcion cubicus
地理分布 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西部的珊瑚礁海域
繁殖方式 卵生。
氣 候 帶
瀕危狀態(tài)
習(xí) 性 當(dāng)遇到驚嚇時(shí),魚體會(huì)發(fā)出毒素,不可和其他魚混養(yǎng)。
體形特征 體長10-15cm,鲀?nèi)斫瘘S色,體表密布黑色圓點(diǎn)。背鰭后移到尾柄,與臀鰭上下對稱。眼睛位于頭頂。全身被一個(gè)堅(jiān)硬的骨板外殼所包裹,不能活動(dòng)。只有嘴部和尾柄露出殼外,可自由活動(dòng)。魚體游動(dòng)緩慢。
食 性 有冰凍蝦肉、水蚯蚓、海水顆粒飼料等。
金魚之紫虎頭
2006年12月20號 查看761次 中 文 名 紫虎頭
俗名別名
英 文 名 Brown Tiger-head
拉丁學(xué)名
地理分布
繁殖方式 卵生
氣 候 帶
瀕危狀態(tài)
習(xí) 性
體形特征 全身青紫,色似古銅,肉瘤發(fā)育豐滿,如頭戴絨帽,嘴眼不露,以背鰭挺拔、尾長似裙,瘤色濃艷者為佳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