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判詞之謎一|枯木數(shù)量之謎|作者|君箋雅侃紅樓
《紅樓夢》第五回賈寶玉夢游太虛幻境,看到《金陵十二釵》判詞十一首,其中釵黛合一,占據(jù)了第一首判詞。多數(shù)人愿意研究判詞內(nèi)容,個人卻對判詞圖畫感興趣。圖畫更能直觀的感受作者意圖。不過,林黛玉的圖畫部分存在爭議,有的版本是四株枯木,有的版本是兩株枯木,那么到底是四株還是兩株?我贊同周汝昌先生的說法是四株!
?寶玉看了仍不解。便又?jǐn)S了,再去取“正冊”看。只見頭一頁上便畫著兩株(四株)枯木,木上懸著一圍玉帶,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詞,道是:
可嘆停機(jī)德,堪嘆詠絮才,
玉帶林中掛, 金簪雪里埋。
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最新版的《紅樓夢》采用的是乾隆二十五年的庚辰本,馮其庸先生參與了其中的編撰。關(guān)于林黛玉的判詞圖畫,都采用“兩株枯木”的寫法。用兩株枯木組成林字,暗示林黛玉。
不過,周汝昌先生的研究不同,在《周汝昌校訂批點本石頭記》中,第五回林黛玉的判詞圖畫卻是“四株枯木”。周汝昌是紅學(xué)泰斗,雖說個人對先生的很多觀點有不同意見,但若論對《紅樓夢》各版本熟悉的程度,比周先生強(qiáng)的鳳毛麟角。《周汝昌校訂批點本》是老先生一生心血,很多古本逐字逐句對照研究后的集合,有些內(nèi)容還是非常有價值的。
周汝昌先生根據(jù)各個古本的研究對比,認(rèn)為林黛玉判詞圖畫是四株枯木。道理不復(fù)雜,二木不成林,三木為森,四木為多木才是真正的“林”。用四株枯木比兩株枯木更合理一些。
當(dāng)然,其實四株也好,兩株也罷,都代表林黛玉毋庸置疑?!翱菽尽笔橇主煊裼捅M燈枯、瀕瀕待死的狀態(tài)。這都不是問題,問題在“木上懸著一圍玉帶”,這又是什么情況?“玉帶林中掛”是否暗示林黛玉結(jié)局上吊才是關(guān)鍵。
圖畫上四株枯木,木上懸一圍玉帶,看似與掛著無異,但要清楚不是一棵樹的樹枝上掛了一條玉帶。而是所有木都被一條玉帶圍住。當(dāng)然,玉帶也可以用“圍”來計量。但圍在這里分明表現(xiàn)出類似捆扎的狀態(tài),或者說像“一捆大蔥”一樣更能理解,顯然這個狀態(tài)與上吊并無直接聯(lián)系。
兩株枯木圍玉帶,不如四株枯木圍玉帶更讓人體會到無助之感。而玉帶在《紅樓夢》中代表強(qiáng)權(quán),八十回前出場圍玉帶的,明寫只有北靜王一人,暗寫賈元春、皇帝、忠順王等人都會圍玉帶,其他人沒有這個資格。聯(lián)系第十八回賈元春將“紅香綠玉”的香玉去掉,換成“怡紅快綠”,隱喻賈寶玉的“香玉”林黛玉是被賈元春給換走了,借以揭示林黛玉的死因,應(yīng)該與賈元春插手,使得黛玉遠(yuǎn)嫁后淚盡而亡。
林黛玉的人生,失去賈寶玉是不可想象的。她可以因為沒有寶黛愛情而選擇追求短暫的自由。比方“愿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但一定是自知必死才會如此選擇,“天盡頭,何處有香丘”,說的清清楚楚,飛出去的愿望是找一個“干凈”地埋香冢。
下文,我們將具體聊一下林黛玉的死因。
以上觀點為君箋雅侃紅樓主觀理解,線索都為原文所引用,是否符合曹雪芹原意,見仁見智,多歧為貴。歡迎大家多提意見。
「文/君箋雅侃紅樓」
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擊關(guān)注:君箋雅侃紅樓,每天都有新內(nèi)容更新。歡迎收藏,歡迎轉(zhuǎn)發(fā),感謝贊賞。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80回本 ;
《周汝昌校訂批點本石頭記》80回本 ;
《紅樓夢》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2/1990/2018 ;
《紅樓夢》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紅樓夢》繪全本·清·孫溫 ;
《紅樓夢》程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