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三一學院的鐘樓愛爾蘭被稱為“大西洋上的綠寶石”,那么她的首都都柏林,就是這塊綠寶石中一抹黝黑的點綴。都柏林位于愛爾蘭島東部,瀕臨愛爾蘭海,是全國最大的港口,也是全國最大的城市和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人口一百余萬。都柏林在愛爾蘭語中意為“黑水河”,因流經市區(qū)的利菲河帶來威克羅山的泥炭,把河水染成黑色而得名。這里的河水就像
Guinness的黑啤一樣黑。
在歐洲眾多的歷史名城當中,都柏林算是小的,但是它并不單調。這里有熱情樂觀的人們,也有著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開車的話,很短的時間就可以到達都柏林周邊的一些各具風情的小鎮(zhèn)??梢钥吹胶_叀⑸降?、城堡、莊園。這是一個兼具了城市和鄉(xiāng)村兩種面貌的首都,人們在這兒悠然自得的生活。前面我也有介紹過從市中心行車一小時便可到達的
格蘭達洛和寶爾勢格莊園。
都柏林擁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九世紀時,丹麥人建造起城池。十八世紀后,城市逐步發(fā)展,1921年起定為首都。這是一座令人心動的城市,不僅擁有愛爾蘭風情的古樸之城的那份風韻,還散發(fā)著生氣勃勃的年輕活力。城市面積雖然不大但非常溫馨迷人。
本篇就用62張的照片來展現(xiàn)一下都柏林的精彩,當然都柏林的精彩不止這么多。
圣三一學院大門
都柏林圣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Dublin)坐落于都柏林市中心繁華地段,來都柏林旅行一定要來這里看一看的。圣三一學院不算大,但是里面的建筑卻很精致。從1592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下令興建的,到18世紀基本形成目前的規(guī)模。學院中各時期的建筑自成方陣,頗具時代特色。
學院的老圖書館久負盛名,藏有大量的珍貴著作,其中珍藏有歐洲最早的圣經新約手稿凱爾思經(TheBook ofKells)極為珍貴。這部書源于中世紀早期教會發(fā)展的黃金時期,以拉丁文寫成,是愛爾蘭古代歷史上最完美的手寫巨著,記述了當時的宗教、文化、藝術等發(fā)展情況,其中包括耶穌、圣母與圣子、圣約翰和圣馬休的肖像插圖。已經有以前二百多年的歷史了,屬于愛爾蘭國寶級文物??上н@里不讓拍照,而且保安看得還特嚴,偷拍都沒機會,咳咳~
在圣三一學院對面的愛爾蘭銀行,這個銀行只有天窗,原本的窗子都封起來了。說是在英國統(tǒng)治時期,英國政府經常向愛爾蘭人民征稅,連窗戶都收稅,這個建筑原本的窗戶很多,為了表示反抗,愛爾蘭人民把這個建筑的窗戶都用石頭給堵上了,采光全靠天窗,(天窗當時不收稅)。
愛爾蘭銀行的微縮模型。
銀行的屋頂
奧康奈爾街(o'connell street),后面的無敵金屬柱子,它沒有什么特別的意義,因為它特別的高,成為是都柏林的標志。中國人都說它是孫悟空的金箍棒。
美麗的利菲河(liffey)靜靜地從都柏林市中心穿過,如城市的動脈見證了城市的變遷,也是都柏林一道重要的風景線。利菲河是貫穿了都柏林市的一條主要河流,兩邊非常繁華。這條河給人們提供了很多生活上的休閑以及便利。在古老的蓋爾語中,都柏林就是“黑水河”、“黑色的池塘”之意,這“黑水河”、“黑色的池塘”指的就是利菲河。
利菲河上的半便士橋(halfpennybridge),原名威靈頓橋,是為了紀念滑鐵盧而建的,后來由于過橋需要收半便士,就被改稱halfpennybridge了,現(xiàn)在是不收費了。也有人管它叫l(wèi)iffey bridge,可能是因為它是liffey河上最漂亮的一座橋吧。
忙碌的半便士橋
橋上的同心鎖,我還以為只有中國人會把美好的祈愿刻花鎖上呢,原來愛爾蘭人也如此。
都柏林市中心繁華的購物街,在都柏林逛街很爽!
都柏林是個時尚之都,市中心里有很多商場,很多國際大牌、英倫、歐洲的流行品牌都能見到,趕上打折的時候很是劃算,這樣的大商場我就不多說什么了,在此推薦兩家我覺得比較特別的購物地,這里匯聚的都是私人商戶,能淘到很多不錯的寶貝呢!上圖這家powerscourttownhouse centre購物中心我很喜歡,里面有不少有趣的東西。
賣二手古董的小店。我在這買了一個1920年的英式咖啡杯。
一家賣模型的商店。這家店里的家具、生活用品比宜家都全。
購物中心里還有個看著很不錯的餐廳。
再推薦一家George's St. Arcade圣喬治街的購物長廊,這里匯集了很多個人開的小店,商品更大眾一些,也挺好逛的。
賣衣服的
賣玻璃飾品的小店
賣餐具的
賣徽章的
賣油畫的,這畫是都柏林的街景。
甜品店
饞人的杯子蛋糕
面包店
愛爾蘭人喜歡花,在街頭巷尾很容易見到花店。
這種花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但是可愛極了。
用同色系的不同種類的花朵插在一起,也挺美。
花草袋子
街上有很多街頭表演藝人
還有很多行為藝術表演
這位先生不是演員,也沒有弄啥行為藝術,拍他是因為他是我們從迪拜到都柏林乘坐的阿航航班上為我們服務的乘務員。下了飛機搖身一變成了萬人迷的花花公子了~
可愛的寶寶
墻上的涂鴉
代表愛爾蘭的帽子
都柏林市中心的街頭隨處可見各種雕塑
這位風姿妖嬈的雕像叫莫麗·馬隆(molly malone)她并不是什么女英雄,她是個半真實、半傳奇的人物,出自都柏林贊歌《蛤蚌》。據(jù)說,莫麗·馬隆是都柏林一個普通的姑娘,由于愛爾蘭土豆饑荒時期人們的生活極其艱難,她只好白天推著手推車賣蛤蚌,以此來養(yǎng)活全家人。在愛爾蘭,人們不光為民族英雄、文學巨匠而驕傲和自豪,也會為莫麗·馬隆這樣的普通人建造銅像。
感受了愛爾蘭的繁華,還想感受一下她的安靜。早早起床,用過有愛爾蘭特色的早餐就拿著相機出發(fā)了。我的早餐是放了果仁和水果的酸奶,餐盤里放了一個牛角包、番茄焗豆、香腸、培根。還有兩塊愛爾蘭灌腸,白色的是豬肉腸,黑色的是用牛血和牛雜、牛肉做的,比較重口味。
清晨看到陽光下跑過一輛白色的馬車,感覺很夢幻,不禁懷疑自己是醒了,還是在夢里。
七點半,街上的行人漸漸多了起來。
清晨都柏林街頭的建筑
教堂
海關大樓
建筑上的風景
紅磚房配綠大門還真好看的
都柏林民宅的前后都有花園,居住區(qū)的街道上長滿了高大的行道樹,每家住宅樓前有小花園,后面有大花園。樓高一般為兩三層,居住環(huán)境十分優(yōu)美,可謂鳥語花香。這里雖然經常刮西風,但是有風無塵,一年四季氣候溫和濕潤、空氣清新。這一戶居民把自己家的小院子裝點得很童話,在院子里放了好多小精靈的小像。愛爾蘭人相信自己的國家里面有各種各樣的小精靈,他們有的能給你帶來好運,有的帶來噩運,是福是禍就要看你遇到他時是做了好事還是壞事了。
一座像豎琴的塞繆爾·貝克特橋(Samuel
BeckettBridge),這座橋的名字是以愛爾蘭著名的作家來命名的。
城市里的現(xiàn)代建筑
塞繆爾·貝克特橋邊上的往返自行車道是緊挨著的
觀光都柏林市區(qū),除了步行、騎車、還可以乘坐觀光巴士。
在很多酒店都可以看到這樣免費的觀光小卡片,上面介紹了景點的地址、路線、電話。很方便~
精彩都柏林!
愛爾蘭游記還在繼續(xù)
... ...
關注這個家伙DE“圍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