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林清玄說:當一個人無法過一個好年的時候,過年往往比平常帶來的更加寂寞與悲愁。
過年,是家人的團聚。過年期間的其樂融融,才是檢驗一個家庭是否幸福,教育是否成功的標志。
跨進臘月,父母便著手準備各種傳統(tǒng)美食,年糕,炸藕丸子,綠豆丸子,期待兒女回家團聚。
心疼父母的孩子,跨越千山萬水,只為了看到父母因思念而緊繃的心,散落成一朵美麗的花。一家人在一起烹享美食,說著孩童時的各種“糗事”,享受天倫之樂,墻壁縫里都散發(fā)著溫暖的氣味。
不懂感恩的孩子,不會心疼父母的苦。萬家燈火時,父母只得望著別人家暖暖的煙火味,心中五味雜陳。水泥墻里鉆進來的都是涼意。
管理學家曾仕強說:最好的教育,不是讓孩子成為天才,而是讓他心中有父母。父母最大的成功,不過是養(yǎng)出一個懂得心疼父母,知曉感恩的孩子。
一
保姆式的育兒
只能養(yǎng)出不健康的孩子
現(xiàn)實是:很多孩子,成了父母期冀的“龍”和“鳳”,為此,父母的溺愛,和不切實際的供給,造成了他們脫離正常軌道,畸形地生長。
空中樓閣似地“愛”,只會毀了孩子。
貧寒家里的「富二代」
父母含辛茹苦,省吃儉用,滿足孩子超出家庭預算的消費水平,讓孩子養(yǎng)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不良習慣,都變成毀掉孩子的“殺手”。
院子里有一個孩子,父母都是下崗職工。
爸爸騎摩的,避開交警的視線,載人掙錢。媽媽在院子里開個麻將館,一桌牌提25元,一天大約三兩桌牌,還得端茶倒水。
這個孩子,沒有考上高中,在附近的職校上學。一天,我聽到他和媽媽在爭吵。
爭吵的原因,兒子要手機,媽媽說買華為的,但兒子堅持要蘋果7. 媽媽一個勁地陪著小心,說你才買了“阿迪達斯”的鞋,花了八百多。我們家的收入才這么點,家里真的是拿不出那么多錢了。
但這孩子理直氣壯地說:我們同學都是用的蘋果7.
我心里想:一個貧寒的家,如果有一個懂事且努力讀書的孩子,這個家還有盼頭。
過了兩年,這個孩子因為偷盜,被公安局抓了。
父母不明智的愛,讓孩子生出不切實際的欲望。父母滿足不了,自己又沒有能力爭到,他若當作動力奮斗,倒也是好事。
但他用暴力的方式去解決,便會走上違法犯罪的路。
父母的“愛”便害了他。
家里「皇帝」和巨嬰
叛逆的孩子,是因為父母顛倒了角色的教育。
2021年3月,一個少年動手打父親和爺爺,掐父親脖子的新聞,登上熱搜。
這個少年,深夜和同學在房間里玩耍,爸爸過來問了幾句,少年強烈反抗,
暴打父親,隔壁房間的爺爺聽到聲響后出來,也被少年暴揍。
而身為家長的父親和爺爺,不選擇教育孩子,反而默默地忍受著孩子的暴行。
對這種忤逆不道的行為,家長不加以制止,將來孩子會怎樣,真的無法預料。
劉備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不正確的家庭教育,養(yǎng)出的問題孩子,真是問題重重。
“變形記”中的劉思琦,16歲,穿衣要媽媽幫忙,吃飯要媽媽喂。
上海42歲的宅家寶男,靠母親兩千多的退休金養(yǎng)家。
這些追悔莫及的家長,告誡我們:育兒要趁小。
《人民日報》曾刊文:孩子的成長,是一場無法撤回的直播,過期彌補無效。
二
心疼父母,一家人齊心
才是一個家庭最好的教育
作家馮塵說:所謂父母子女一場,不過是相互滋養(yǎng),我原本以為,自己為你付出了一切,到后來才發(fā)現(xiàn),成全的原來是自己。
真正的寒門貴子,都是懂孝順的人。因為命運多舛,生活清貧,練就了他們堅韌不拔的個性。
背父親上學的寒門學子黃來女
那些能成功逆襲的“寒門學子”,都是能孝心與努力并存的人。2004年,以763分好成績考入武漢大學的黃來女,在學校附近租房子,照顧癱瘓的父親,一邊打工掙錢,一點也沒讓成績落下。
她的感人事跡經(jīng)媒體報道后,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2007年她被評為2006年度中國大學生十大年度人物。畢業(yè)后,她婉拒了武漢大學留校的邀請,應聘入寶潔公司,做了一名工程師,并于第二年升為主管。
她被評為道德楷模,并成為2008奧運火炬手。越努力越幸運,
給保潔員母親打下手的00后
網(wǎng)上看過一個視頻,一幅溫暖的畫面。一個00后男孩,跟著媽媽一起上門,陪著媽媽做保潔,幫忙打下手。
這個孩子,從不回避自己的母親是保潔員的話題。相反,每周末,她都陪著媽媽工作。
《增廣賢文》:兒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貧。
這句俗語,本是用來教育人不要忘本的。
但這句話可以引申為:一個人的成長和發(fā)展,要立足于自己的根(父母及家庭的現(xiàn)狀)。
孝順,不需要驚天動地,只需要力所能及。
陳一筠教授說:家人之間彼此依賴,讓我們感受到家庭溫暖,更讓我們生出底氣,勇敢面對人生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