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伯教育視頻號家庭教育開播啦
期待您和孩子一起參加【21天好孩子好習慣養(yǎng)成打卡】活動,每天早上6:30-7:30,山伯老師在山伯教育視頻號邀約你們共赴家庭教育之旅,理順家庭關(guān)系,科學帶娃育娃,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最近,一條視頻得到了網(wǎng)友的怒贊。
在重慶西到杭州的高鐵上,一位4歲小男孩,手里拿著一包糖,正在依次給乘客發(fā)糖。
有人問他:“小弟弟你在干什么?。磕銥槭裁匆o別人發(fā)糖???”
小男孩有點害羞,輕聲回應(yīng)說:“弟弟剛才哭鬧吵到別人了?!?/span>
“你的小弟弟吵到別人了,所以你給別人發(fā)糖,那你自己注意安全?。 ?/span>
小男孩乖巧點了點頭,然后繼續(xù)發(fā)糖去了。
車廂上的乘客都對小男孩很友好,并善意接收了小男孩的糖果。
后來,列車長為了方便小男孩媽媽照顧孩子,就給她找了一個稍微空點的車廂,這樣能少一點打擾到高鐵上的乘客。
網(wǎng)上對小男孩升起了大拇指,夸小男孩有禮貌,有家教,能為別人著想,是個有擔當?shù)男∧凶訚h。
小男孩只有4歲,但是充滿了同理心,設(shè)身處地考慮車上乘客的感受,并落落大方地為大家發(fā)糖。
乘客給小男孩點贊,給了他善意的理解。
他的做法也受到了乘務(wù)員的關(guān)注,給他們換了空了點的車廂。這也是工作人員給小男孩的善意。
李開復(fù)博士特別強調(diào)同理心,在《做最好的自己》一書中,他提出“同理心就是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的能力?!?/span>
培養(yǎng)小孩的同理心,能夠讓孩子擁有善良和豁達的品質(zhì),是孩子高情商的重要組成部分,能讓孩子收獲更多的尊重和善意。
一
同理心是良好人際關(guān)系的基礎(chǔ)
親子教育專家尹建莉曾講過女兒圓圓小時候的一個故事。
一次,尹建莉帶女兒出去玩。女兒蹦蹦跳跳,突然摔了一跤,小手也蹭破皮了,而且還出現(xiàn)了血痕。
女兒哇哇大哭。尹建莉馬上蹲下身來,幫女兒吹吹手,擦眼淚,并溫柔安慰她。
后來女兒不哭了。尹建莉準備拉女兒離開,女兒居然蹲下身,拍著地面說:“馬上就不疼了”。
原來,女兒是怕地面也疼了,便安慰地面,當時尹建莉覺得特別欣慰,覺得女兒非常懂事體貼。
當然,這也和尹建莉的日常教育離不開關(guān)系。
尹建莉從女兒很小的時候,就教她要理解和善待對方。
比如小凳子碰疼了女兒,她從來不會去讓女兒打小凳子。
她采用的方法是首先轉(zhuǎn)移女兒的注意力,等女兒情緒平復(fù)了,會帶著女兒給小凳子揉揉疼。
女兒把這些都記在了心中,才會在跌倒的時候做出這種反應(yīng)。
尹建莉在一次采訪中,講過這個故事,并這樣評價女兒:“我的女兒從小沒跟任何小朋友鬧過意見,到現(xiàn)在也是。比如說上大學,跟同學關(guān)系,包括現(xiàn)在工作跟同事關(guān)系非常融洽?!?/span>
親子情商專家張怡筠說:“共情能力,也叫同理心,就是理解別人想法和感受的能力。共情能力是人際關(guān)系最重要的基礎(chǔ)。如果沒有共情力的話,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基本就無從建立?!?/span>
二
如何培養(yǎng)同理心
孩子的同理心是孩子人際關(guān)系的基礎(chǔ),能讓孩子減少和世界的摩擦,更容易獲得幸福。
如何幫助孩子發(fā)展終身受益的同理心呢?
父母要及時接納孩子的情緒
不要漏接孩子的情緒反應(yīng)
父母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情緒的專注,而不是熟視無睹。
很多小孩都有起床氣,早上起床表現(xiàn)出拖拉、煩躁的情緒。
很多父母對待孩子的起床氣會比較粗糙。
有的父母會把孩子的被子直接掀起來,逼迫孩子起床。
有的則會責罵孩子,說:“都喊你好幾次了,你怎么還不起床???這么懶,還有什么好成績而言?”
但是父母對于自己的起床氣,很多會選擇溫柔以待。
比如先在床上刷刷手機,或者多躺幾個10分鐘。
如果父母能夠理解孩子的起床氣,切身觀察或詢問不想起床的原因,再對癥下藥,是不是顯得更理解孩子?
這就是同理心的良好示范,也能助推孩子把同理心運用到日常生活中。
孩子大聲呼喚父母,表達對父母的愛,父母要立馬給出回應(yīng)。
孩子對父母求助,父母要耐心傾聽,設(shè)身處地了解孩子的難處。
日常生活中的點滴,都藏著培養(yǎng)孩子同理心的好機會。
父母要多用含有情緒的詞匯
和孩子溝通交流
《父母的語言》一書中,曾提出出名的3T原則,包括“共情關(guān)注”、“充分交流”、“輪流談話”,強調(diào)父母和孩子的溝通語言。
父母的語言是一種寶貴資源,因為語言能夠建立豐富的神經(jīng)元鏈接,促進大腦發(fā)育。
父母和孩子溝通中,可以多用表達情緒的詞匯,讓孩子從小就能感知情緒,并且知道情緒產(chǎn)生的原因。
孩子和父母一起郊游,父母爬山累了,可以跟孩子說:“我今天爬山好久了,雙腿好酸,好累??!”
孩子堅持跳舞一小時,可以這樣夸獎孩子:“孩子,你今天跳舞一小時,媽媽為你的堅持和努力點贊,媽媽看到你認真的樣子,覺得好開心?!?/span>
“好累”、“好開心”這些都是表達情緒的詞匯。
在日常交流中,多和孩子說有情緒的詞匯,便于孩子加深對情緒的了解,對情緒做出準確的反應(yīng)。
讓孩子發(fā)現(xiàn)情緒產(chǎn)生的原因
并給予理解和引導(dǎo)
在電視上看過一個節(jié)目。
兩位爸爸帶著兩個5、6歲的小朋友出去郊游。
小朋友米米非常開心,另外一位小伙伴小樂則在嚎啕大哭。
米米不解地問爸爸:“為嘛小樂哭得這么大聲???我覺得有點吵呢?!?/span>
爸爸說:“因為小樂媽媽要出差好幾個月,今天早上已經(jīng)出發(fā)了,小樂舍不得媽媽。如果媽媽也離開你好久,你是不是也會大哭???”
米米想了想說:“嗯,我知道了,原來是這樣,那我也不覺得她吵了。”
米米爸爸繼續(xù)說:“你可以去抱抱她,并且邀請她來家玩,讓媽媽給她也做好吃的,這樣她是不是就會好些呢?”
米米聽從了爸爸的建議,小樂也在米米的擁抱和安慰下,開懷大笑了起來。
米米爸爸不僅解釋了小樂大哭的原因,并教米米安慰了小樂,做到了積極的引導(dǎo)和建議。
父母要多引導(dǎo)孩子了解情緒,并給出行動指導(dǎo),讓孩子不僅能有同理心,還具備應(yīng)用同理心的能力。
三
同理心是良好的品質(zhì)
前不久,聽了一首童詩《知了的外衣》,非常有愛。
“媽媽,屋后的樹底下,有一個知了的外衣。
知了一定也熱了,才把他脫掉的吧。脫下來,忘了?就飛走啦。
到了晚上,一定會冷吧,我們該給它送到哪兒去呢?”
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幾句,卻能很好體現(xiàn)孩子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同理心。
美國教育學家杜威在《民主與教育》一書中說:“同理心是一種良好的品質(zhì),不單純是一種情感;它是一種有素養(yǎng)的想象力,使我們能想到人類共同的事情,反抗那些無謂地分裂人們的東西?!?/span>
有了同理心,孩子不會以自我為中心,會變得更加柔軟,逐漸理解周圍的世界,體現(xiàn)出尊重和善意。
擁有同理心的孩子,能有更好的想象力,看到更大的世界,擁有更豐富的人生體驗。
同理心的教育就在日常的一點一滴。
父母要以身作則,深入了解孩子,和孩子做充分的溝通,做好良好的引導(dǎo)和示范,就能漸漸培養(yǎng)出孩子的同理心,讓孩子的一生收獲更多的尊重和善意。
作者┃蘭婷
作者:蘭婷,文學碩士,愛寫作,愛演講,愛運動的寶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