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已經(jīng)有45.7億年歷史了,20億年前的時候地球25.7億歲??茖W家為了更好地描述地質(zhì)史,對地質(zhì)年代進行了劃分,由大到小是:宙—代—紀—世。例如,地球分四個宙: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顯生宙,恐龍時代是顯生宙—中生代—侏羅紀和白堊紀,我們目前處在顯生宙—新生代—第四紀—全新世。20億年前地球處在元古宙—古元古代—造山紀。
45.3億年前,太陽的一顆行星——忒亞星與地球相撞,被地球俘獲成為衛(wèi)星,就是我們的月球。從此以后地球的自轉(zhuǎn)軸穩(wěn)定下來,但自轉(zhuǎn)也因月球的潮汐作用越來越慢。20億年前,地球的一天——也即自轉(zhuǎn)周期,大約15個小時,相應的,一年有590天。
太空中看地球和月球
月球的公轉(zhuǎn)也在逐漸放緩,并且以每年3.8厘米的速度遠離地球,現(xiàn)在月球離地球38.4萬千米,20億年前只有一半,再加上地球上主要都是海洋,當時潮汐作用一定更頻繁而且強烈,漲潮時漲得更高,退潮時退得更遠。
20億年前的地球還沒有動物和植物,但也并非完全不毛之地。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早在元古宙之前的太古宙就在海洋中誕生了,距今已有38億年,當時是一些厭氧的細菌,屬于原核生物,即沒有細胞核的生物。
低等真核生物草履蟲,細胞核清晰可見
早期生命進化非常緩慢,十幾億年都沒什么變化。過去有觀點認為最早的真核生物(具有細胞核的生物,我們?nèi)祟惡蛣游铩⒅参锒际钦婧松铮┏霈F(xiàn)于16億年前,但一塊21億年前的化石上就有了類似于藻類的生物,這意味著真核生物的出現(xiàn)比我們之前認為的早得多。
細胞的能量中心:線粒體
20億年前,一種真核厭氧生物吞噬了一種變形菌,但沒有徹底將其消化吸收,被吞噬的細菌仍在主體細胞里存活和繁殖,最終形成了內(nèi)部共生關(guān)系。被吞噬的細菌最終成為真核生物的一個細胞器,作為呼吸中心和產(chǎn)能中心,這就是線粒體。
今天金星和火星的大氣中95%以上都是二氧化碳,早期的地球也是這樣的。后來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藍細菌出現(xiàn),消耗二氧化碳產(chǎn)生氧氣。這最初沒有引起大氣中氧濃度的上升,因為海洋中溶解了大量的二價鐵,這些亞鐵離子將氧氣還原生成鐵氧化合物,沉淀于海底,淺綠色(亞鐵離子的顏色)海洋逐漸變得清澈,光合作用得以在更深的水層中進行。
大氧化之前形成的鐵礦床
海洋中亞鐵離子的耗盡用了十幾億年,到距今24億年前左右,亞鐵離子完全被氧化,氧氣開始溶解于海水,并釋放于大氣。大氣中氧含量達到了4%(今天是21%),這稱為大氧化事件。氧氣對當時的厭氧生物來說是有毒的,大量厭氧生物死亡,只有極少數(shù)適應有氧環(huán)境活了下來,好氧生物開始繁盛。
從地球誕生到20億年前,太陽光強度比今天弱30%到20%,要不是溫室效應,地球可能常年都是零下幾十攝氏度,液態(tài)水凍結(jié),生命將難以維持。所幸當時地球的大氣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甲烷(如今二氧化碳只占0.03%,甲烷微乎其微),這些是非常強大的溫室氣體,維持了地球的溫暖環(huán)境和液態(tài)水,生命得以生存繁衍。
然而,藍細菌不斷消耗二氧化碳產(chǎn)生氧氣,大氣中的氧氣又緩慢地將甲烷氧化。距今24億年前,隨著溫室氣體的減少,加上當時太陽光強度只有今天的85%,幾萬年間地球溫度就下降到了-50℃,整個地球被冰封,地球進入第一個也是持續(xù)時間最長的冰期——休倫冰期,從距今24億年前持續(xù)到21億年前,長達三億年。
北極冰川,休倫冰期整個地球都是這樣
白雪皚皚的地球?qū)⒏嗵柟夥瓷浠靥?,形成了正反饋效應,地球變冷的趨勢似乎不可逆轉(zhuǎn)。所幸地球內(nèi)部依然活躍,火山釋放的二氧化碳和甲烷終于有一天沖破了冰蓋,這些溫室氣體幾萬年就將地球解凍。
20億年前,雪球地球已經(jīng)解凍,地球處于間冰期,但從大氧化事件到6億年前,地球一直處在一個相對較冷的狀態(tài),經(jīng)歷了多次從冰封到解凍的過程。
早期地球內(nèi)部比現(xiàn)在熱,火山遠比今天活躍,當時地質(zhì)運動有兩種方式:垂直運動和水平運動。垂直運動是大陸板塊內(nèi)部的沉陷,而水平運動是大陸板塊的碰撞。從25億年前元古宙開始,地質(zhì)垂直運動不復存在,只剩下水平運動一種了,各大板塊得以逐漸穩(wěn)定。
哥倫比亞超大陸
距今21億年前到18億年前,發(fā)生了第一次全球規(guī)模的板塊碰撞和造山運動,結(jié)果是形成了地質(zhì)史上第一塊超大陸——哥倫比亞超大陸。當然,當時的陸地上沒有任何生命,甚至連土壤都沒有,是一片巖石的世界。在這之后不同板塊又經(jīng)過了多次的分分合合,海陸布局才成了現(xiàn)在這個樣子。
值得一提的是,距今20.2億年前,一顆很大的小行星——遠大于造成恐龍滅絕的那顆,撞擊到今天的南非位置,產(chǎn)生了弗里德堡隕石坑,這是地球上已知最早而且最大的隕石坑。隕星產(chǎn)生的塵埃遮天蔽日,想必當時有不少原始細菌因此而滅亡。
弗里德堡隕石坑
一天只有15個小時,以二氧化碳、甲烷為主的大氣正在被改造為以氮氣、氧氣為主,最原始的真核生物已經(jīng)出現(xiàn),線粒體剛剛在細胞中安家,大量厭氧細菌已經(jīng)消亡,好養(yǎng)細菌正在繁盛,走出休倫冰期的雪球地球已經(jīng)融化,大規(guī)模的板塊碰撞和造山運動正在發(fā)生,哥倫比亞超大陸即將形成,這就是20億年前的地球。
20億年前的地球,看似一片荒蕪,實則生機勃勃,生命賴以生存的海洋廣袤無垠,氧氣越來越豐富,太陽光線越來越溫暖,原始生命生生不息,更復雜的生物正在某處孕育,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fā)展。
了解自然科學知識,關(guān)注動物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