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詞是我們民族的精神所在,而我們作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者更肩負著發(fā)揚和光大這一博大情懷的歷史使命。作為教育者的我們不能僅僅成天撐著喉嚨高聲對學生們喊:你們要學古典詩詞,這是我們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對你們自身的修養(yǎng)是很有幫助的。眾所周知,學習的最好老師就是興趣。將音樂引入古典詩詞教育,用興趣這把鑰匙打開學生們在心里鑄造多年的恐懼的大門,既達到了古典詩詞的教育作用,又有休閑放松的樂趣,真可謂是一舉多得。本文試圖以中國古典詩詞為切入點,逐漸找到其與音樂的共同之處,繼而提出符合現(xiàn)代社會特點的“詩歌大眾化和音樂通俗化”的觀點。然,鄙人雖是音樂教育專業(yè)出身,又在中文系旁聽兩年課程,但究竟非中文科班出生,難免有些疏漏。在此一并感謝我校文學院徐湘霖教授和劉德煊教授,正因為他們兩年來孜孜不倦的教誨,才有了自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夢想。我一直記著徐湘霖老師對我鼓勵的話語“什么時候才能看到你所鑄就的玉呢?”。這篇文章就是學生最好的回答。
一、古典詩詞——民族的寶庫
中華民族有著數(shù)千年璀璨的文化,自盤古開天辟地以來,那些優(yōu)美的風情,那些動人的傳說伴隨著文人高風亮節(jié)的身影,形成了千古流傳的偉大詩篇。而古典詩詞就是這浩瀚文化海洋中的一輪巨浪。中國古典詩詞以其發(fā)展歷史悠久,語言純粹精練,文化內涵豐富,意境優(yōu)美,意趣深遠而堪稱為中華民族的文化藝術瑰寶。
詩歌是具有多重審美功效的。首先,它是人類情感的需求。我們人類自降臨在這片土地之后就辛勤的耕耘著。但是物質生活逐漸的豐富并不能滿足他們情感宣泄的需要。于是從單純的吼叫和簡單的文字記載,到后來童謠的出現(xiàn),一直到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的問世。從此,詩歌作為一種人類內心情感的外在體現(xiàn)方式綿延數(shù)千年而常勝不衰。在得到無數(shù)文人親睞的同時,開創(chuàng)了一個國度詩的文化?!对娊?毛詩序》中講“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
《史記.滑稽列傳》也引用了孔子的一句話說:“書以道事,詩以達意”。“所謂的意就含有近代語所謂‘情感’,所謂‘言’就是近代語所謂‘表現(xiàn)’”(朱光潛《詩論》)可見,詩歌是人類情感得以寄托的重要的方式,它表達了人類普遍的情感。說到人的情感,真的是很奇怪,也很奇妙。從古至今,千年一概?!对娊洝分械那楦惺亲顬闃阗|的,簡單的。它主要抒發(fā)了作為人最為基本的喜怒哀樂。《桃夭》通過描寫桃花的美麗鮮艷,表達了作者對于婚嫁的喜悅。而《碩鼠》則是勞動者對奴隸主的痛斥與怒罵。
其次,節(jié)奏是詩歌的靈魂。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離不開節(jié)奏。每個人時時刻刻都生活在節(jié)奏之中。我們朗誦那是語言的節(jié)奏;我們走路,我們跳舞,那是運動的節(jié)奏。就連吃飯的速度也是有快有慢的?!肮?jié)奏是宇宙間萬物發(fā)展變化運動速度的規(guī)律。只要有時間存在,無處不產生節(jié)奏。準確的時間,構成準確的節(jié)奏。因此,節(jié)奏本身就是時間的藝術。”(黃柏莊《基本樂理四十通》)我們知道,詩與音樂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梢哉f,詩歌作為一種獨立的體裁是從音樂中逐漸分離出來的。所以,詩歌本身具有節(jié)奏的因素也不足為奇。節(jié)奏的快與慢恰恰又能反映人的一個情緒。我們還是拿走路打比方。河岸邊是一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他們挽著手拄著拐杖,緩步的行走著,盡情的欣賞著最后一片血紅的楓葉。由于他們的年齡和此刻欣賞風景的緣故,他們行走的速度節(jié)奏很緩慢的。他們經過了幾十年的人生體驗,靜靜的欣賞著最后的晚景。他們的心情是平靜的,是安寧的。而我們再來看一組畫面。一個青年人,手里揣了一個文件包,一邊跑,一邊看著手腕上的手表,估計是上班快遲到了吧??粗艿脻M頭大汗連擦拭一下汗水的功夫也是沒有的。他跑動的速度是飛快的,他的心情也是焦急的。從這兩個例子中,我們能看出速度與心情的關系。人在快樂時候,心情舒暢的時候,他做事也好,干活也好都是充滿干勁的,效率也高,速度也快。而人呢,在心情抑郁的時候,干什么事情都是無精打采的,效率又低,速度又慢。你看杜甫在家喜聞官軍收復河南河北,遂歌詠出了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的詩句。創(chuàng)作出了平生的第一首“快詩”。
第三,詩歌富有意境之美。詩詞的基本的要素是意象。意,是作者主觀上的情感。而象,則是客觀的,事實上存在的一些外化的事物。當主客觀高度融合統(tǒng)一之后,便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的意象,而意象的呈現(xiàn)、組合、銜接、發(fā)展、轉換就構成了詩詞。再打一個比方,形象的解釋一下意境的概念。意境,就像一個盛裝半杯茶水的杯子。我們要細品的不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半杯香茗,而是盛裝在杯中的半杯清香之氣。我們用手無法觸摸它,用眼睛也無法去識別,但是淡淡的清香總環(huán)繞著自己的身旁。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就談到“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比如李中主李璟的《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氂陦艋仉u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干。”
王國維就評說道:“南唐中主詞:‘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閑?!笥斜姺际彿x,美人遲暮之感。乃古今獨賞其‘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手馊苏灰椎谩!陛蛰?,就是荷花,荷花就是菡萏。但是作者偏又不說是荷花?!跋沅N”,就是凋零,可是作者也不言凋零。而“翠葉殘”,作者也不作荷葉殘。如果這句寫成了荷花凋零荷葉殘,那么這樣的句子就太過于直白,給予人感受的空間就狹窄了,完全沒有了意境。再如,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忘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币庀笠痪湟粋€,一共四個意象,分別是月光,霜,月亮,故鄉(xiāng)。而這四個意象組合成了一幅美麗的思鄉(xiāng)圖。這又是一年的中秋,一片銀白色的月光撒在大地,更是撒在了詩人的心里。詩人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思念老家門口的那棵老槐樹。時值佳節(jié),但是卻與親人天隔一方,不禁滴落幾滴情淚。朦朧中見那月光像冰冷的霜雪般的冷酷,無情。無奈,感傷之情通過這一組意象表達的淋漓盡致,力透紙背。
上面是在談詩歌本身的價值和它的意義。下面我們來談談詩歌的育人作用和對我們現(xiàn)代人的生活啟示。
《毛詩序》講“情發(fā)于聲,聲成文謂之音。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詩。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蔽覈糯蠼逃铱鬃右苍f:不學詩,無以言。詩歌,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豐富想象,提高人文素養(yǎng),更有助于形成完美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墩撜Z.為政第二》中有這么一句說明詩歌與人的修養(yǎng)的關系?!白釉唬涸娙?,一言已蔽之,曰:思無邪?!薄对娙佟分傅木褪恰对娊洝?,這是一本無論在文學史還是在音樂史都占有相當?shù)匚坏脑姼瑁ɑ蛘叻Q之為歌詞)總集。它是由周朝以來各個地區(qū)的民間音樂的歌詞匯集而成,再經過孔子的選編和潤色。最終選定了三百余篇,定名為《詩三百》,說《詩經》已經是漢朝的事情了??鬃诱J為,人是有思想的,思想有正確的,也有不太正確的。怎樣樹立一個正確的思想,怎樣培養(yǎng)正確的對待人對事的態(tài)度。就需要我們通過不斷的韻誦詩歌來領會,來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禮記》中有一篇《經解》,是對“五經”的一個總評。它是這么評價“詩教”的:“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闭f我們通過詩詞的教育可以使人變得溫柔敦厚,知書達理,但是《經解》同樣還提到“故《詩》之失,愚?!笔钦f,如果我們整天抱著詩歌,脫離現(xiàn)實去追求說文解字,就會變成一個書呆子,迂夫子。這就是迂腐。魯迅筆下的孔乙己就是這一號人物的杰出代表。
蘇軾字子瞻,一字和仲,自號東坡居士。他既反對王安石比較急進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馬光盡廢新法,因而在新舊兩黨間均受排斥。由此他的一生經歷了幾起幾落,曲折坎坷。他是宋仁宗景佑三年出生的,到嘉佑二年中了進士,累官至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禮部尚書。這已經是位及人臣的官職了,可他偏偏不守清規(guī)戒律,被人以譏諷朝政之罪貶為了杭州通判,后來又徙往湖州、黃州、常州為官。哲宗剛剛登基時,憐其才,召回了京師,任中樞舍人。后來他又不知天高地厚,與司馬光面爭新法“不可盡改”而出知杭州。后又因晢宗親政啟用了新黨,蘇軾又被一貶再貶,一直被貶到了海南。宋徽宗登基大赦天下時,蘇軾才得以北返,但在回來的途中,病逝于常州。我們來看一首他的名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标P于這首詩,我在這里不想做更多的分析。我想講的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一句。你看,蘇軾經歷了那么多的風風雨雨,他沒有覺得自己委屈,沒有因為自己這么辛苦的付出,這樣任勞任怨的改革,得到的卻是降職,發(fā)配而心生埋怨。這要多大的心胸才能做到。禮部尚書啊,不小的一個官職啊,相當于現(xiàn)在的文化部,教育部的部長啊。他完全可以順從掌權者的意愿,順順當當?shù)漠斔暮貌块L,可是他不,偏偏和首輔過不去,偏偏在大庭廣眾之下,陳述者自己的不同政治意見,讓別人下不了臺。當然降職了,發(fā)配了??墒敲鎸︷┰?,面對無窮的宇宙。蘇軾長嘆一聲“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薄_@就是蘇軾。王國維在其《人間詞話》中評價蘇軾的詞,說“東坡之詞曠”。這個曠達不僅僅是他的詩詞,更是他整個人生,信仰的寫照。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些缺憾和不如意的事情,所謂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如果我們放大這個缺憾和不如意,那自己將永遠生活在陰影之中。也許我們無力改變生活中的缺憾,也許我們無法避免生活中的苦難。但是,我們通過學習中國古典詩詞,可以驚奇的發(fā)現(xiàn)心靈的力量的確是無窮大的,如果我們用不同的心態(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難,就會擁有完全不同的人生。
因此,我們要多讀詩,但不能局限于詩歌的本身,所以蘇軾講“賦詩必此詩,定非知詩人”。而音樂又是詩歌最好的表達形式,在我們今天這樣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這樣一個經濟,文化騰飛的時代。如何將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人文很好的,很恰當?shù)穆?lián)系在一起是我們每一位文化人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史記.滑稽列傳》也引用了孔子的一句話說:“書以道事,詩以達意”。“所謂的意就含有近代語所謂‘情感’,所謂‘言’就是近代語所謂‘表現(xiàn)’”(朱光潛《詩論》)可見,詩歌是人類情感得以寄托的重要的方式,它表達了人類普遍的情感。說到人的情感,真的是很奇怪,也很奇妙。從古至今,千年一概。《詩經》中的情感是最為樸質的,簡單的。它主要抒發(fā)了作為人最為基本的喜怒哀樂?!短邑病吠ㄟ^描寫桃花的美麗鮮艷,表達了作者對于婚嫁的喜悅。而《碩鼠》則是勞動者對奴隸主的痛斥與怒罵。
其次,節(jié)奏是詩歌的靈魂。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離不開節(jié)奏。每個人時時刻刻都生活在節(jié)奏之中。我們朗誦那是語言的節(jié)奏;我們走路,我們跳舞,那是運動的節(jié)奏。就連吃飯的速度也是有快有慢的?!肮?jié)奏是宇宙間萬物發(fā)展變化運動速度的規(guī)律。只要有時間存在,無處不產生節(jié)奏。準確的時間,構成準確的節(jié)奏。因此,節(jié)奏本身就是時間的藝術。”(黃柏莊《基本樂理四十通》)我們知道,詩與音樂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梢哉f,詩歌作為一種獨立的體裁是從音樂中逐漸分離出來的。所以,詩歌本身具有節(jié)奏的因素也不足為奇。節(jié)奏的快與慢恰恰又能反映人的一個情緒。我們還是拿走路打比方。河岸邊是一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他們挽著手拄著拐杖,緩步的行走著,盡情的欣賞著最后一片血紅的楓葉。由于他們的年齡和此刻欣賞風景的緣故,他們行走的速度節(jié)奏很緩慢的。他們經過了幾十年的人生體驗,靜靜的欣賞著最后的晚景。他們的心情是平靜的,是安寧的。而我們再來看一組畫面。一個青年人,手里揣了一個文件包,一邊跑,一邊看著手腕上的手表,估計是上班快遲到了吧??粗艿脻M頭大汗連擦拭一下汗水的功夫也是沒有的。他跑動的速度是飛快的,他的心情也是焦急的。從這兩個例子中,我們能看出速度與心情的關系。人在快樂時候,心情舒暢的時候,他做事也好,干活也好都是充滿干勁的,效率也高,速度也快。而人呢,在心情抑郁的時候,干什么事情都是無精打采的,效率又低,速度又慢。你看杜甫在家喜聞官軍收復河南河北,遂歌詠出了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钡脑娋?。創(chuàng)作出了平生的第一首“快詩”。
第三,詩歌富有意境之美。詩詞的基本的要素是意象。意,是作者主觀上的情感。而象,則是客觀的,事實上存在的一些外化的事物。當主客觀高度融合統(tǒng)一之后,便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的意象,而意象的呈現(xiàn)、組合、銜接、發(fā)展、轉換就構成了詩詞。再打一個比方,形象的解釋一下意境的概念。意境,就像一個盛裝半杯茶水的杯子。我們要細品的不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半杯香茗,而是盛裝在杯中的半杯清香之氣。我們用手無法觸摸它,用眼睛也無法去識別,但是淡淡的清香總環(huán)繞著自己的身旁。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就談到“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比如李中主李璟的《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氂陦艋仉u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干。”
王國維就評說道:“南唐中主詞:‘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閑?!笥斜姺际彿x,美人遲暮之感。乃古今獨賞其‘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陛蛰?,就是荷花,荷花就是菡萏。但是作者偏又不說是荷花?!跋沅N”,就是凋零,可是作者也不言凋零。而“翠葉殘”,作者也不作荷葉殘。如果這句寫成了荷花凋零荷葉殘,那么這樣的句子就太過于直白,給予人感受的空間就狹窄了,完全沒有了意境。再如,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忘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币庀笠痪湟粋€,一共四個意象,分別是月光,霜,月亮,故鄉(xiāng)。而這四個意象組合成了一幅美麗的思鄉(xiāng)圖。這又是一年的中秋,一片銀白色的月光撒在大地,更是撒在了詩人的心里。詩人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思念老家門口的那棵老槐樹。時值佳節(jié),但是卻與親人天隔一方,不禁滴落幾滴情淚。朦朧中見那月光像冰冷的霜雪般的冷酷,無情。無奈,感傷之情通過這一組意象表達的淋漓盡致,力透紙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