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家長嗎?是!就點標題下方藍色的 家長慧 三字,然后點關注,您就可以享受到我們?yōu)槟峁┑淖钚陆逃徒】档刃畔ⅰ?
近日,南非媽媽托卡娜獲贊無數(shù),當兒子被欺負時,她致電霸凌者家長,并放出狠話:“出來決斗”!
無數(shù)媽媽大贊:太解氣了!
原來托卡娜的兒子在學校被人欺負,小男孩委屈道,“媽媽,我很害怕,他真的很胖!”
托卡娜火氣上來,質(zhì)問兒子,“你都沒在看電視嗎?你沒看到查克·諾里斯(空手道世界冠軍)嗎?你沒看過摔角嗎?怎么都沒學到幾招?”
“ 帶著他的牙齒回來,我要看到他的一顆牙齒,才知道你是個‘男人’ ?!?
但是,小男孩唯唯諾諾要下車時,她一秒冷靜,說“不,等等,我剛剛騙人的,我不鼓勵暴力,只是還沒想好要怎么辦?!?
是的,孩子被欺負時,每個媽媽都會像托卡娜一樣氣憤異常,都想極力保護自己的孩子。
可是氣憤和暴力都無法解決問題,決斗更是不可取,唯有教會孩子面對,教會他們保護自己才是最好的方法。
霸凌現(xiàn)象普遍存在
今年7月,四川達州宣漢縣某中學多名女生對一個女孩施暴,掌摑,拳打腳踢,甚至撕扯衣服,而原因僅僅是這個女孩穿了某品牌的裙子。
事后,施暴者竟然還拍照留念,彰顯“勝利”。
在施暴者眼里,不順眼、不喜歡就能成為打人的理由。
只要你站在那里,什么都沒有做,都是錯的。
挨打的女孩,失去的不只是一條裙子,恐怕還有今后穿裙子的所有快樂。
校園霸凌像一顆毒瘤,可怕之處在于它不僅是一時的疼痛,對于受害者來說,他們可能需要花上很長一段時間,甚至一生來療傷。
除了肢體霸凌,威脅恐嚇、孤立排擠、諷刺挖苦、惡作劇都是霸凌行為,無論肉體上還是精神上的欺凌都會給孩子一生帶來難以愈合的傷害。
善良或許不是一種天性,而是一種選擇。
青年作家李尚龍回憶。在他曾在某學校組織新書簽售會,其間,有個男孩站起來跟他互動。
因為這個男孩說話怪異,行動不太方便,在場同學哄堂大笑。李尚龍覺得這個笑聲很刺耳,讓他覺得惡心、反胃、難受極了。
他特意提醒:“無論是誰和他人互動的時候,都不應該是這樣的笑聲”。
可是,這個笑聲連續(xù)重復了三次,一次比一次刺耳。
結(jié)束后,他向?qū)W校領導提出,這個孩子可能正在遭遇霸凌。
后來,在學校老師的教導下,同學們認識到了自己行為的錯誤,真誠向男孩道歉,彼此和睦相處。
后來,這個男孩專門給李尚龍發(fā)信息:“龍哥,自從你幫助后,再也沒人欺負我?!?
這個孩子是幸運的,有“龍哥”在,為他解決了霸凌的問題。然而沒有“龍哥”的地方,我們永遠都不知道,我們的孩子在學校,到底會發(fā)生什么。
因為校園霸凌普遍一直存在。
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于曾經(jīng)發(fā)布的“校園霸凌數(shù)據(jù)”,在調(diào)查了18個國家10萬個年輕人后,數(shù)據(jù)顯示,全球?qū)W生中有25%曾遭受霸凌。
也就是說,每4個孩子中,就有1個經(jīng)歷了校園霸凌。
研究結(jié)果表明,那些童年時期曾被欺凌過的孩子,人生中會遇到更多的問題。
童年時經(jīng)常被欺負的孩子在45歲時會有更大的抑郁、焦慮和自殺風險,50歲時認知功能也會表現(xiàn)較差。
也就是說,霸凌所造成的心理和認知影響在40年后之后,仍然持續(xù)影響他們的生活。
要讓孩子學會自己保護自己
最好的保護,是讓孩子既向陽成長,又懂得如何保護自己。
一位網(wǎng)友曾分享自己的故事。
女兒讀初中時,她接到學校的電話,說女兒打了同班男生,還把男生打得鼻青臉腫,要她趕到學校解決問題。
原來,男生經(jīng)常拉女兒的文胸帶子,這讓青春期的女兒感到既難看又難受。
雖然女兒一再警告,可男生并沒有改。 最后,忍無可忍的女兒把他暴打了一頓。
被打的男生哭哭啼啼,男生家長一再要求學校處分女兒。
她認真聽了女兒的解釋,并對女兒說:“干得好”。
隨后,她轉(zhuǎn)身堅定的對該男生的家長說:“我的女兒打了你的兒子,但是并沒有做錯”。
她堅定地支持自己的女兒,不吭不卑,據(jù)理力爭,維護女兒的權益。
實際上,這個男生并不是第一次對女同學這么干了,很多女孩子膽小,默默忍下了,只有女兒不怕事,痛打了他。
最后,很多女生出來作證,男孩公開給女兒道歉,還被學校記過處分。
面對霸凌,一味忍讓并不能解決問題,我們要教會孩子愛惜自己,身體發(fā)膚和自我尊嚴由不得別人侵犯。
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講過自己小孫女的例子。
小孫女剛?cè)ビ變簣@一個月時,她就被一個小男孩抱起來扔到地上,磕到了凳子上,額頭也磕得腫了起來。
李教授就告訴小孫女,如果下次再遇到這種情況,掙脫不掉,就揪住他的兩只耳朵往兩邊拽,一拽他一疼就會放下你。
李教授強調(diào):
“孩子一定要加強體育鍛煉,有運動,就有爆發(fā)力,有爆發(fā)力就不容易被他人欺負,假如孩子從來不鍛煉,沒有強壯的體格,輕易能被推倒,下次別人還會推他,孩子會認為好玩呀,好欺負呀” 。
在未成年惡性案件頻發(fā)的背景下,除了要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成為熊孩子外,還要防止自己的孩子被傷害。
沒有人能統(tǒng)管孩子的一生,TA們總需要獨自去面對生活的甜酸苦辣。
最有效的保護就是教會孩子保護自己。
面對霸凌,我們能做什么
1.堅定地支持孩子
南非媽媽托卡娜有句話,說的很好:“我不鼓勵暴力”?!暗悄銉鹤哟蛄宋覂鹤?,我們決斗吧!”
當然,這里的“決斗”,并不是指必須要暴力決斗。而是,為人父母在孩子被欺辱,被霸凌時有擔當,有保護孩子的氣勢和決心。
當孩子被霸凌時,他們會非常脆弱無助,這時我們就是孩子最大的支撐和底氣。
父母無條件的相信和支持,會給孩子帶來安全感,讓他們在被欺負的陰影中迅速走出,并鼓起勇氣。
我們都希望孩子擁有不打人的教養(yǎng),但更希望他們有不被欺負的氣場。這種氣場就來自父母堅定的維護。
2.適時的心理疏導
父母是孩子第一監(jiān)護人,當孩子被霸凌了,一定要弄清楚事情的始末,幫助孩子處理問題,別上來就責怪孩子。
要觀察,對孩子共情,能夠幫助安撫孩子迅速走出不良情緒。
我們要認真傾聽并對孩子做出回應: “你受委屈了”,“有我們在”,讓孩子知道霸凌并不可怕,父母是Ta強大的依靠。
只有表示理解、信任孩子,他們才愿意吐露心聲。而鼓勵孩子說出來,孩子愿意說給我們聽,和孩子一起想可行性辦法。
3.告訴孩子,被欺辱了要有智慧的還擊
蔡康永說過:“我們相信還擊是必要的,相比還擊的力量,我們更要培養(yǎng)孩子還擊的智慧?!?
別人第一次打你,你一定要大聲警告Ta:“不可以,你這種行為不對?!?
而且聲音要比他更大,更洪亮,氣勢上不能輸,要堅定的告訴對方自己的態(tài)度,把氣勢拿出來。
當遭遇霸凌時,要讓孩子學會有勇有謀地回擊。
如果力量懸殊實在太大,要即時求助,暫時的“認慫”不吃虧。
如果遭遇威脅,要及時尋求父母或老師的幫助。
孩子在成長的路上總會有坎坷,為人父母,我們要教會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當他們遭遇霸凌的時候,我們的信任和支持就是他們最大的底氣,我們要幫助孩子紓解不良情緒,以免他們終生被霸凌的陰影籠罩。
我們更要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塑造良好的人格,讓他們從內(nèi)心上強大起來。
這樣的孩子,別人自然不敢輕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