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jīng)中說:“自天佑之,吉無不利”,我想這是所有人都渴望擁有的。因此我們要好好研究在什么條件下,我們能有資格獲得“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圣人設(shè)卦觀象,系辭焉而明吉兇。剛?cè)嵯嗤贫兓?,是故吉兇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jìn)退之象也。剛?cè)嵴?,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這段話在講天人感應(yīng)。天是程序,這程序就是易經(jīng)的卦爻所示,所以圣人觀察程序變化而系辭警示吉兇。吉兇是與失得相感應(yīng)的。失就是失去主位,得就是得著主位,得主則吉,失主則兇,主就是神?!袄ぃ让远蟮弥鳌保让远鴥?,后得主而吉。圣人是從先迷而變成后得主的覺悟者。因此圣人能先人一步明白“圣人幽贊于神明而生蓍”的吉兇占卜原理,所以圣人能系辭警示世人吉兇變化。“是故吉兇者,失得之象也。”這是第一個條件,就是要明白吉兇是與人迷失不認(rèn)主,還是人覺悟認(rèn)主直接相關(guān)的。那么我們可以考證自己是否已經(jīng)悟道了,證道是一個覺悟者自證自知的事,人在這件事上不可以自欺欺人。因為自欺不能把兇轉(zhuǎn)吉。欺人者,遲早謊言會穿破,害得還是自己。
“悔吝者,憂虞之象也?!?“元亨利貞,變易不常,天道之變也。吉兇悔吝,變易不定,人道之應(yīng)也?!鄙劭倒?jié)這句話,說明命運即是宿命的,也是可以突破宿命的。元亨利貞,好比春夏秋冬,是天道無常變化的現(xiàn)象。要應(yīng)對這樣的無常變化,人心就不能不變易,要變易不定,去適應(yīng)天道的法則。元應(yīng)吉,亨應(yīng)兇。利應(yīng)悔。貞應(yīng)吝。這是人對天道變化的四種正確的人事反應(yīng)。
開元是從無極而來,無極是五行循環(huán)相生的圈,所以是吉。亨當(dāng)夏,是數(shù)極之時。好比亢龍有悔,全陽而無陰,陰為臣為民,陽為君,一個孤君無民,怎么會有吉?
“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變化者,進(jìn)退之象也”。在易經(jīng)《說卦傳》中,巽的象中就有一象是“為進(jìn)退”。也就是說是巽在牽動變化的進(jìn)退。因為先天八卦巽數(shù)為五。而五是河圖一二三四五,生數(shù)到五為止。止則為終,終而復(fù)始,所以終與始就是進(jìn)退之象。因此巽在四九金位,而五行從天一生水,順時針相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到金就是第五數(shù)。而先天八卦巽在金位。但是巽又為木,木是東方木,所以從西到東,不就有進(jìn)退之象了?因此四九金可以合化為木,變成丁壬合化木,巽就從西往東來了。
“剛?cè)嵴?,晝夜之象也”,乾剛坤柔,乾午坤子,這指南北位。進(jìn)退是東西位,剛?cè)崾悄媳蔽?,這就有緯有經(jīng)。經(jīng)緯變化是靠得主失主而有陰陽與吉兇的區(qū)別,因此“吉兇者,失得之象也?;诹哒撸瑧n虞之象也。”悔有悔改,吝有吝嗇不悔改。
“夫?qū)W《易》,學(xué)天也。天何先后之分,學(xué)何先后天之異,但就羲圖之乾坤定位,六子分布,於不易而函變易之體,於大中而開大用之先。謂之為先天之學(xué),體天極于心,千變?nèi)f化之所從出可也。文圖之乾坤退老,六子當(dāng)位,于變易而致不易之用,于后起而代先開之終。謂之為后天之學(xué),展天事于跡,四時百物之所由敘可也。夫藏用者心,顯仁者跡。跡因乎心,心著于跡。出焉闔而之辟,自無而有,而萬物以生。入焉辟而之闔,自有而無,而萬物以死。皆是道一動一靜之所為。而孰先藏之,孰后顯之,天固不言,而學(xué)從二圖以兼該焉可矣?!?/p>
邵康節(jié)這段話就指明“先天之學(xué)是體無極于心”,心生萬物,所以“無極而太極”。太極為用,為用是為了致不易之用,也就是從變易的太極要變回不易的無極?!胺虿赜谜咝?,顯仁者跡。跡因乎心,心著于跡。”太極圖中的魚眼是所藏的心,太極是顯仁的跡。但是心與跡是互為因果變化的,所以會有兩個太極。
左邊是先天太極,順時針轉(zhuǎn)從左往右走,因此是左旋太極。右邊是右旋太極,逆時針,從右往左來。
我們觀察這兩個太極圖。左右大陰陽是乾坤陰陽,為體。魚眼的陰陽為六子是用。(這六子會形成我們的六種感官,所以為用。上篇博文講過六子為什么能成為魚眼中的陰陽。是先天八卦從混沌性變?yōu)榉腔煦缧耘帕卸鴣淼摹_@種變化是先天八卦配洛書數(shù)變來的)。
魚眼是左陰右陽,就變成右邊的右旋太極。而右旋太極的魚眼是左陽右陰,就正好是先天太極——左陽右陰。因此“夫藏用者心,顯仁者跡。跡因乎心,心著于跡?!濒~眼是心,但心又變?yōu)樘珮O的體,成為顯諸仁的跡,所以跡因乎心。右旋的魚眼左陽右陰,正是太極顯諸仁于外的跡,但此時跡變?yōu)樾?,成為藏諸用的魚眼。外在的跡又著于這顆心,因此“心著于跡”,好比佛家所說的心會攀緣外境。
右邊這個逆時針旋轉(zhuǎn)的太極,與洛書也是逆時針旋轉(zhuǎn)一樣,是個相克的太極??艘灿锌藬持聞僦猓虼苏f“坎離相克見天倪,天使斯人發(fā)殺機”,就是用相克來致勝。所以文王八卦雖是相克之道,但是是王者勝利之道。“闔而之辟,自無而有,而萬物以生。入焉辟而之闔,自有而無,而萬物以死?!弊筮吿珮O是從無而有,生出萬物。右邊的太極是自有而無,萬物以死。但是死而復(fù)生,所以圣經(jīng)講的正是文王這個王者之道。如果我們能把不好的程序給毀滅,讓其死,然后再復(fù)生,那么我們新生世界,所感應(yīng)的程序?qū)⑹切薷倪^的好程序,這就是用無極來化生萬物,而不是用太極來化生萬物。圣經(jīng)的死而復(fù)生之道,其能創(chuàng)造一個新天新地,意義正在于此。
“起震終艮一節(jié),明文王八卦也。至哉文王之作《易》也,其得天地之用乎?故乾坤交而為泰,坎離交而為即濟也。乾生于子,坤生于午,坎終于寅,離終于申,以應(yīng)天之時也。置乾于西北,退坤于西南,長子用事,而長女代母??搽x得位,而兌艮為偶,以應(yīng)地之方也。王者之法,其盡于是矣?!?/p>
“王者之法,其盡于是矣!”由此我們也可以知道為什么改風(fēng)水是用洛書盤?!翱步K于寅,離終于申”正是太乙盤中的坎離位置。阜陽西漢汝陰侯墓,出土漆器中比較重要的有“六壬栻盤”、“太乙九宮占盤”、“二十八宿圓盤”三件與古代天文、歷法相關(guān)的珍貴占卜工具。所以太乙盤與洛書盤,雖然只是一步之差,但這一步之差才是揭開洛書為用的奧秘所在,所以邵康節(jié)說:“母坤亦父坤,乾且不帝,坤父而道子也。按外篇多深推一步之論,或亦學(xué)者讀書求甚解之意焉?!碧冶P的乾在子,而不是在先天八卦的午位。子為臣位,所以說乾且不帝,“母坤亦父坤,乾且不帝,坤父而道子也。按外篇多深推一步之論,或亦學(xué)者讀書求甚解之意焉?!?/p>
“《易》明文王八卦,起帝出乎震,終成言乎艮,得天地之用。乾、坤、離、坎未交為體,既交為用。泰則乾與坤交,大者亨矣。既濟則坎與離交,小者亦亨?!边@段話其實是講兩個周天,大周天是乾坤交,小周天是坎離交。因此有以乾坤為主的十二月辟卦,也有以坎離為主的十二月辟卦。大周天是以子午經(jīng)向為周。小周天是以坎離緯向為周。先天離在卯,坎在酉。這不是修道,修道雖然講用子午為火候中的武火,用卯酉為沐浴文火。但是邵康節(jié)所講的是天人感應(yīng)。乾坤之周在老陰老陽上周,也即用六用九??搽x之周在少陰少陽上周,也即用七用八。是洛書四個用數(shù),洛書一二三四生數(shù),對應(yīng)六七八九成數(shù),成數(shù)為用,生數(shù)為體。成數(shù)分為兩組對應(yīng),九六為十五數(shù),七八也為十五數(shù)。兩個十五生數(shù),成河圖北水南火,與東木西金之勢。北為坤,用六。南為乾,用九。東西為震巽木,震納庚,巽納辛,庚七辛八,所以東西用七八數(shù)。七八數(shù)之周,坎離為中軸,因為子午卯酉是個經(jīng)緯相感的十字。
“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賾,是深奧的意思,天下最深奧的道理在卦中,我們就不能避免要深究卦體,才能破解其中奧秘。
三畫卦中的六子卦,不管陽卦還是陰卦,都有一個獨一的爻,比如震卦獨一的爻就是初爻這一個陽爻。巽卦獨一的爻就是初爻這個陰爻。這個獨一的爻是易經(jīng)特別提出,并且以此來定此卦的輩分和性別。比如離中爻是陰,所以是中女??仓胸呈顷?,所以是中男。中是輩分,陰陽就是性別。因此六個卦都能成這樣的天地人的三角關(guān)系。天即是神,地是我們的物質(zhì)外境,人就是自己的存在感。
比如夢中人看夢境,夢境和夢中人本來都是屬于地的,是一個境中,但人感受上把自己與外境對立開來,這是因為人認(rèn)為夢中這個肉體才是真正的觀察者,是這個觀察者在看夢境。這好比坤的爻,一條但要分成兩段,這種爻象就代表這種人與境即是合一,但又是對立分裂的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在地支三元中,是人元包于地元中。實際是講此兩者,看似為二,實是一體。在卦位的四隅方,丑是地元,寅是人元,丑寅一卦管這兩個地支,是看似二者,實為一體。四個角都是這樣的人元與地元同屬一卦,這就好比坤的一爻,但要分為二段。這些都在講陰性分裂為二,但實為一體的原理。
夢中人是幻,就不是真正能說話,能思考,能行走的,那么讓這個幻象產(chǎn)生行走,說話,思想的就是神,是觀察夢境和夢中的人這兩者的。這個位次就是三畫卦中那個獨一的爻位。好比上圖是以震卦為例,震納庚,庚就是神位。庚辛合,因為巽納辛,震是長子,巽是長女,他們是夫妻正配。辛就是境,是天地人三才中的地才。說才華是因為這都是靈所創(chuàng)造的,也帶著靈知被感知的,必有這樣的造物才華,才有這樣的物質(zhì)現(xiàn)象。乙庚合,坤納乙,是老母長子之合,非正合。但是乙丙丁戊己庚,一共六個天干,這是信息種子,形成我們的肉體感知最重要的眼耳鼻舌身意,這六種感官。
能觀察物質(zhì),并創(chuàng)造物質(zhì)的,它是第一因,因此它必須不屬于物質(zhì)境內(nèi)。好比物質(zhì)是天地萬物,在天地萬物中的,又怎么能成為生天地萬物的呢?是天地萬物,它就已經(jīng)是被造,不是造物主了,所以這個能與眾不同的獨一爻位就是真神。
此神是陽,陽必生陰,所以境與人就得著陰的信息。比如陰可以代表寒冷,于是外境有冷風(fēng),人就會凍得縮起來。人與境這種感應(yīng)關(guān)系,就是辛克乙的關(guān)系,所以境過冷,人會被凍死的。陰也代表黑暗,比如外境無光,我們就看不見。這種三角傳遞關(guān)系,以一統(tǒng)二的三位一體關(guān)系,決定了我們的宿命。同時也讓我們變得聰明,比如天冷會加衣服,天黑會點燈。
造物者與被造者是觀察與被觀察的關(guān)系。但因為祂是高超于物境之外的,所以在物境里你看不到神,祂不顯形,這就是藏諸用。顯諸仁是被神的仁德所造的有形象能看到,能感知的物。好比夢境與夢中人。
那么我們就知道藏諸用是魚眼代表神,顯諸仁的是物質(zhì)境與人。但是太極的左陽右陰又會變成右旋太極的魚眼,讓顯諸仁的境,變成藏諸用的神,因此外與內(nèi),顯與藏是可以互變的。六子可以變成乾坤,乾坤又可以生六子。
魚眼為神,魚眼的陰陽藏在太極中時,是神在我里面,好比白天是神在人里面。右旋的太極,就是第二個太極圖。其太極是左陰右陽,就把先天太極中魚眼左陰右陽的神放出來,好比我這個人被藏于神內(nèi)了。因此夢境里,我與夢中物都被藏在神內(nèi)。白天是神在我里面,夢境是我在神里面。這種換位是由信息傳導(dǎo)變化所成。這種信息傳導(dǎo)是通過魚眼與太極內(nèi)變外,外變內(nèi)形成的。
魚眼為中宮土,太極為河圖的四方。中宮與四方形成感應(yīng)關(guān)系,四方就是整個宇宙物質(zhì),四面八方,充滿一切空間。在我們的感知中,有內(nèi)藏的感知,比如肚子疼就只有自己知道,別人不知道。這好比夢境是只有自己知道,別人不知道的。這樣的感知是神在外,我在內(nèi),我在神里面,好比你在夢境里,神是這個夢境的大幕,把夢境與外在隔絕,因此這個夢獨屬于你。白天是神在我里面,我在神之外,這等于人人心中有一個共同的神,所以我們所見都一樣,所聽也一樣。我們看到同樣的房子,認(rèn)識同樣的事物。這是讓人覺得白天與夢境完全不同的原因所在。
《周易荀氏注》”神之在天,明之在地。神以夜光,明以晝照”這一句也在講天地之感,能明白顯化的是物質(zhì),是地,是人。但是神之在天,感之在地。因此說到坤時說,“寂然不動,感而遂通”。
天地人這種三角信息傳遞關(guān)系,因為境與心能互變,所以邵康節(jié)說:“夫藏用者心,顯仁者跡。跡因乎心,心著于跡。出焉闔而之辟,自無而有,而萬物以生。入焉辟而之闔,自有而無,而萬物以死。皆是道一動一靜之所為。而孰先藏之,孰后顯之,天固不言,而學(xué)從二圖以兼該焉可矣?!背?,就是左旋太極,也即先天太極的魚眼的陰陽是左陰右陽,出來變成跡,成為右旋太極的物質(zhì)現(xiàn)象,右旋太極是左陰右陽。先天太極的左陽右陰的物質(zhì)現(xiàn)象,又變成右旋太極的魚眼,成為藏諸用的心神。原來出來的會變回收藏的魚眼,原來是魚眼收藏會出來變成物質(zhì)現(xiàn)象。這就是程序與現(xiàn)象之間的感應(yīng)關(guān)系。好比神與夢中人之間的感應(yīng),有這樣的感應(yīng),夢中這個死人,幻人才會有說有笑。
這種出來進(jìn)入的關(guān)系,就是玄牝之門,出為開門為乾,進(jìn)入為閉門為坤。一開一闔,眾妙之門,生化萬物,出則生,入則死,這是生死門戶。因此說萬物土中生,土種死。這魚眼或放出信息開門,或回到魚眼收藏信息閉門。這樣的出與進(jìn)就是洛書九數(shù)有兩路,一出一進(jìn)所示。
邵康節(jié)說“乾坤縱六子橫”,這是指太極是乾坤子午縱向分陰陽。而六子是太極中的左陰右陽的陰陽。而不是說先天八卦乾坤在縱向,六子左右分布。八卦已經(jīng)這樣畫出,有什么可講的?明明白白的畫在那里,誰都能知道的,他怎么會講呢?他講的是經(jīng)緯相感。經(jīng)緯相感是魚眼與太極之間的感應(yīng)關(guān)系。太極上下分為乾坤定位,魚眼左右分為定緯。經(jīng)緯相感為天地之文。“文不當(dāng),吉兇生”他在講“出焉闔而之辟,自無而有,而萬物以生。入焉辟而之闔,自有而無,而萬物以死。”生與死是吉兇兩端,因此“乾坤縱六子橫”是指經(jīng)緯的文不當(dāng)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