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青春期的孩子,以前的教育方法,尤其是強制性的、簡單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僅不再管用,反而更容易與孩子發(fā)生親子沖突,讓親子關系變得不良甚至惡劣。
濤濤自從進入青春期,整個人生就像被顛覆,以前雖然不算個聽話的別人家孩子,但他學習很少要父母操心,但是上高中后,一副漫不經(jīng)心、游手好閑樣,有時候父母真拿他沒辦法。有時拿著電視遙控器不撒手,催他寫作業(yè)還極不耐煩:不關你事,我自己會安排!班主任打來電話投訴濤濤逃課,媽媽聽了一頓抱怨,爸爸狠狠訓了他,沒想到他不但不知錯,反而各種不服氣據(jù)理力爭,氣得老爸動手打了兒子幾巴掌。從此以后,只要爸爸下班回到家,濤濤便躲在房間里不出門,一個多月都沒有跟爸爸說過話。并且在學校的表現(xiàn)越來越差,上課搞小動作天天有,逃課翹課三六九。
看著兒子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濤濤爸惡補家庭教育、青春期叛逆等方面的知識。漸漸了解了青春期特征,也明白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識增強了,自我意識感和自尊心很強烈,成人感陡然上升希望被尊重、理解、認可、肯定;面對青春期孩子,家長不能再按照幼兒期、兒童期的親子關系模式去對待已經(jīng)長大并努力尋求獨立的孩子,只要給予孩子獨立的空間太小,對孩子信任、尊重不夠,他們便會以各種對抗性的行為來反抗父母的權威,從而引起親子沖突。
在接二連三接到關于濤濤的投訴后,濤濤爸找了一個時機成熟的周末,與兒子進行了一次男人與男人之間的談話。
父親:從這個學期起,我注意到你學習成績下滑明顯,還出現(xiàn)逃課、翹課的現(xiàn)象。幾天前,班主任反映你在他的課上帶頭起哄,我想了解一下具體的事由經(jīng)過,你能詳細地說一說嗎?(平等對話,陳述事實,既不評價也不挑剔)
濤濤:不知道,就是不想上他的課!
父親:這么看來,上他的課感覺非常不好,是嗎?
濤濤:看到班主任就煩躁!
父親:哦,這種感覺確實不好!是他太嚴厲,還是過于啰嗦,還是別的行為引起你不好的感受?
濤濤:他整天咋咋呼呼的,誰不知道要考名牌大學重點大學,他天天念叨目標的重要性,煩都煩死了。
父親:我還是不太明白,能具體舉個例子說明嗎?
濤濤:嗯,班主任要我們定目標,長中短期目標都要寫下來交給他。長期:考什么大學,中期目標:期中期末考試名次和分數(shù),短期目標:作業(yè)正確率,單元考試成績。本來學業(yè)就緊張,哪有時間寫這些沒用的東西!
父親:除了沒有時間定目標,還有別的原因嗎?
濤濤:沒有了
父親:那我能說說我的想法嗎?
濤濤:嗯
父親:目標是行動的領航燈,朝著目標的努力才是有用的,定目標就如砍柴前磨刀一樣,有利于提高效率。長期目標和中期目標確定后,基本不需要作調整,只是短期目標需要花些時間,其實多做幾次了就不費事了。需要我陪你一起完成嗎?
濤濤:不要了,也許是我把制定目標這件事情想得太復雜了,你這么一說,我明白了!
當父母與青春期孩子以相互傾聽的方式進行交流、溝通時,就有一種能量交換,會自動地進行換位思考,雙方都愿意找到一種滿足彼此需要的方法。在整個溝通過程中,濤濤爸充滿著尊重地傾聽,并理解和共情,并不是像以前的溝通,有評判、指責,甚至情緒失控使用暴力降服孩子。
自從這次愉快的親子交流后,濤濤變得自覺學習,主動學習,并且學習成績有了很大的進步。父母總結出一條:青春期的孩子并不是很難搞,只要自己成長的速度跟得上孩子成長的腳步,改變家庭教育模式,找出孩子不良行為背后不被滿足的需求,理解和接納孩子,在良好的親子關系中,引導和教育孩子就變得高效又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