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如今,大家都知道“青春期”的孩子很難管,有的時候會“越管越反”,這個時期的孩子都很叛逆,什么事情都要跟你反著來,此外,青少年自殺、犯罪的數(shù)據(jù)近年來更是觸目驚心,大家先來看兩組數(shù)據(jù):有資料顯示,在我國自殺是15~34歲人群的首位死因;20世紀的后10年,我國的青少年犯罪在整個刑事犯罪中的平均比例為46%,近幾年所占比例在增大,年增加率超過5%,其實,之所以會有這種數(shù)據(jù)的存在,跟父母有沒有管對孩子有很大的關(guān)系,那么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來說,究竟該怎么管呢?
首先要知道青春期是孩子自我意識發(fā)展的第二個飛躍期,所以父母不應太過擔心,只要用合適的方法加以引導,一定可以讓孩子快樂的度過青春期,那么父母應該怎么做呢?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1、尊重孩子的自主意愿
青春期,是孩子身體發(fā)育和心理變化最快的一個時期,正是從孩子轉(zhuǎn)變?yōu)槌扇说倪^渡階段,這個時期,孩子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而且心理各方面不成熟,也沒有足夠的社會經(jīng)驗,所以極其討厭“孩子”這個角色,特別憧憬和向往成為大人,想要各方面都變得獨立而自主,從而體現(xiàn)自己存在的價值。而家父母卻不能接受孩子的這個快速的轉(zhuǎn)變,往往會感覺到自己的權(quán)威受到了挑戰(zhàn),希望孩子像小時候一樣,對自己言聽計從,因此,兩者常常因為矛盾而碰撞在一起,有些嚴重的甚至會影響與孩子今后一生的關(guān)系和感情。所以,父母這時候應該退一步,讓孩子去做、去嘗試、去體驗,去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尊重他們的自主意愿,在青春期,發(fā)言權(quán)對他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2、接納孩子的情緒感受
在傳統(tǒng)的教養(yǎng)方式中,父母常常會壓抑孩子的情緒,當孩子哭的時候,就說“不要哭”,當孩子害怕的時候,就說“不要害怕,這有什么害怕的”,其實這種以前的管教方式并不是正確的,父母總是很容易接納孩子的正面情緒,比如快樂、安靜、調(diào)皮等,而往往會否認、禁止或忽略孩子的負面感受,如憤怒、害怕、焦慮等,殊不知,如果常常忽略孩子的負面情緒,久而久之,會造成孩子心里壓抑,最終會爆發(fā),所以當孩子出現(xiàn)負面感受時,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他的感受,并且傾聽他的訴說,不一定認同他的思維,但是可以理解和接納他的情緒感受,那么孩子就能逐漸學會認識自己的感受,從而也能接納和理解別人的情緒。
3、不要強迫孩子接受正確的答案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很多時候都是強迫孩子接受自己認為正確的事,而青春期的孩子本來就叛逆,如果父母和孩子一味的爭取自己的話語權(quán),都認為自己是正確的,而父母作為強大的那一方,往往會強迫孩子接受正確的答案,其實,這樣只會與孩子越走越遠,所以父母要學會不強迫,如果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對孩子來說真是幸運的事,因為再也沒有比“不強迫”更能讓孩子體會到家長的平易近人和通情達理了,除此之外,要讓孩子學習,但不是逼他去學,而是讓他主動要求去學,要讓孩子成長,但不是逼他去做,而是讓他開心自愿地去做,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應該學會放手,不要強迫孩子做事情,這樣對孩子成長很不利的。
4、保護孩子的隱私
人人都有隱私權(quán),孩子也不例外,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父母都應該有這樣的共識,孩子小時候放了學,總是對自己熱情地講述今天在學校所發(fā)生的一切,而漸漸地,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小秘密,也不愿意跟家長分享,而是更愿意藏在心底,或者跟同學分享。對于這種情況,家長應該正確看待與孩子之間的代溝,尊重孩子的隱私,而不是偷偷窺探,“嚴刑逼供”,只要孩子行為不嚴重,不傷害自己的身體,家長應該做到尊重和理解。
看完上述所說的,你應該對孩子的叛逆期有一定的了解了吧,那么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作為父母,你又是如何教育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