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要么做寵物,要么做役畜——《第二性》

否認男女差異不代表男女平等,而只是一種回避的態(tài)度。男女事實上存在差異,這種差異有生物性的基礎,也有社會文化傳統(tǒng),但是性別差異并不代表男女社會地位必須有個高低。

今天男女平等已然成為價值主流,遺憾的是大部分人既不懂得何為平等,也不明白何為女性權益。一方面女德班之類的妖孽始終賊心不死,生殖、育兒、持家仍然被視為女人之所以為女人的標志。另一方面女人中的佼佼者——那些強人型女性——以獲得男人的認同為成功標志,以與男人并肩為榮。而更多的人則叫囂“女人地位已經夠高”“中國男人那女人供起來了”云云。殊不知即便真的如此,就能被稱為平等嗎?這就是女性的權利么?

漢語詞匯中,表示男人用“他”,表示女人用“她”,可如果表示的是復數(shù)還是用“他”——除非明確無誤的這個復數(shù)中沒有一個男性。在我們的社會中,男性作為一個男人的事實是沒有任何特殊性的,但女人不同,女人相比于男性總是作為一種特殊的存在被提及。猶太男人晨禱說:“感謝我主和宇宙之主上帝沒有讓我成為女人?!倍麄兊钠拮觿t低語:“感謝我主按照他的意愿創(chuàng)造了我?!薄秳?chuàng)世紀》里亞當是上帝直接的造物,而夏娃則來自于亞當?shù)囊粭l肋骨。圣奧古斯丁宣稱:“女人是既不堅定又不穩(wěn)定的畜生”亞里士多德說:“女性之為女性,是由于缺乏某些品質,我們應該把女人的特性看做要忍受天生的不完善?!蓖旭R斯阿奎那認為女人是有缺失的人,是意外的存在。女人像是一種相對的存在,她們不同于男性,男人是通過自身直接存在的,即使沒有女人,男人也還是男人,但是女人不行,她們得依靠男人而存在“如果不提男性,女人的身體看起來就缺乏意義……”。男人是主體,女人是“他者”——屬于從屬的地位——男女之間從來就缺乏抽象概念上的平等。

今天即使是對女人最有同情心的男人,也還是出于男性的視角看待女人。他們雖然敬重自己的母親,尊重自己的妻子,愛護自己的女兒,他們雖然認為兩性之間沒有社會等級之差,但是丈夫、兒子和父親的頂梁柱作用,仍然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的責任,而母親、妻子和女兒的責任是做飯洗衣和家務事。人們不認為女性負有養(yǎng)家糊口的義務——那會被人以異樣的眼光看待——這家的男人不行。就像被男人像寵物一樣養(yǎng)起來的女人叫作幸福,而如果相反的話男人會被稱為“吃軟飯”。

固守傳統(tǒng)的頑固分子信誓旦旦“鼓噪女人不是用來生兒育女的觀點,這是反人類的行為”“一個女人最大的失敗是沒一個兒女……”似乎女人天生就有阻止人類滅絕的責任。于是相比于男人,女人始終窠臼在一個被劃定的范疇里,在此之內的她才有意義。女人因為這些意義而存在,不是因為她是一個人,不是因為她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個體,而是因為她是個女人。

所以兩性關系中,女性事實上居于從屬地位,女性是男性的附庸,女性是“他者”、是客體,女性雖然事實上是一個整體的人的主體,只能在男性(或者說社會)為其劃定的“他者”的世界里展露

什么是他者呢?

他者的對立面是自我,自我與他者的區(qū)分構成最基本的自我認知,對每一個人來說其他人都是他者。如果人類社會的現(xiàn)實是建立在團結和友愛基礎的的,那么自我和他者的區(qū)分就沒有多大意義。但是如果根據(jù)黑格爾的觀點:人們在意識本身發(fā)現(xiàn)一種對任何其他意識完全敵對的態(tài)度,即自我主體只有在對立中才能呈現(xiàn)。也就是說,自我主體力圖作為本質得到確立,就必須將他者構成非本質或客體,即自我和他者必須是主宰與從屬的關系。這種例子有很多:對于本地人來說異鄉(xiāng)客是他者,對于種族主義者來說少數(shù)民族是他者,對于大眾來說同性戀者是他者,對于殖民主義者來說土著人是他者,對于有產者來說無產者是他者,對人類來說其他物種是他者。

歷史唯物主義不是僅將人作為動物來看待的,它認為歷史現(xiàn)實更重要。就像女人對自身的看待不是由她動物性的性欲來決定的,而是女人在勞動中所起的作用決定的。歷史唯物主義認為隨著新工具的發(fā)明,勞動分工出現(xiàn)新變化,更適合在家里工作的女人的勞動相比男人的勞動變得無足輕重,于是父權代替了母權。

個體占有財物是一種人類內在的傾向,只是最初沒有合適的工具實現(xiàn)它。當技術的發(fā)展使人在生產勞動的考驗中發(fā)現(xiàn)自身是創(chuàng)造者后,敢于把自身把握為自主的主動性就成為了一種可能,者就是私有制出現(xiàn)的基礎。私有制意味著壓迫的出現(xiàn),同樣女人地位的降低使她們成為被壓迫的對象。

但是僅從私有制的產生無法解釋女人受壓迫的原因,因為性別的勞動分工也可以成為友好的聯(lián)合關系。所以壓迫必然得先有一個意圖獲得主宰地位的意識,得再意識里有一個他者的概念。男女之間與階級之間是由很大區(qū)別的,有產者與無產者的對立再男女之間不存在,女人的處境是不同的,特別是由于生活與利益使她與男人相聯(lián)。女人并不要求消滅男人。另外女人也不僅僅是個勞動者,她的生育能力與勞動能力同樣重要,而生育是不能被簡單比作一種工作職能的——沒有哪一個國家曾經強制性交。

生育、性欲也不能被納入社會性,人們不能管理性本能,就像管理生產勞動那樣。不可能把女人僅僅看做一種生產力,她對男人來說是性伙伴、生兒育女者、性欲對象和他者,男人通過女人尋找自己。所以必須超出歷史唯物主義的唯經濟實體論,拒絕恩格斯的經濟一元論。

那么女性是如何作為一個整體的人——這一點與男人并無不同——而淪為“他者”范疇里的客體的呢?

自然界中兩性分科其實并不天經地義,無性繁殖的例子比比皆是,而且有性繁殖的雜交效應似乎并不足以構成繁殖的必然條件。另外就像蚯蚓、蝸牛、寄生蜂等很多物種是雌雄同體的。異質配子(精子和卵子)的存在也不足以界定兩性,也就是說在自然界中,異質配子不是決定性別的必然性。蝌蚪因為環(huán)境溫度決定性別。后嗌是一種海洋生物,其配子(或者稱之為精子也可以)隨水漂流,遇到巖石附著其上發(fā)育成雌性,遇到雌性就發(fā)育成雄性,寄生在雌性的體內。有些生物會因為環(huán)境條件改變性別,例如一種群居的魚類,一群中只有一個雄性負責交配,當這個雄性死亡或者消失,群體中個頭最大的雌性就轉變成雄性繼續(xù)履行義務。由此可見,雌雄之分既不是動物繁衍必然的要求,也沒有任何天然的高低之分。既然如此,那么人類為什么會出現(xiàn)如此持久的男尊女卑呢?

在哺乳動物中生命具有復雜的形式,其中雌性的整個機體被生育所控制。雌雄的根本區(qū)別在于,雄性提供精子,然后隨著交媾的一掠而過,精子再與己無關。而雌性不但提供了卵子,還需要提供身體孕育胎兒。產生精子和卵子對身體影響不大,但是準備孕育生命的過程卻需要調動身體機能的全部,就人類來說不管會不會生孩子,每個女人都要承受這一切。這包括青春期性成熟時的體質女性化,每月一次的生理期煎熬:血壓升高、脈搏加快、體溫升高、發(fā)燒腹痛、便秘腹瀉、肝臟腫大、尿滯留、神經脆弱、聽力視力紊亂、盜汗、頭痛、心理紊亂等等。

但這卻不是最麻煩的,最麻煩的是生殖本身。如果說白蟻等昆蟲將產卵、受精、撫養(yǎng)等工作分解成類似工業(yè)流水線作業(yè),不同種類的職蟲在生殖的流水線上負責不同職責。那么對于哺乳動物而言,尤其是對于人類來說,同樣的工作則是一個完整的整體,而這整個流程基本由雌性完成。

首先懷孕是件累人的事,對女人個體而言沒有任何好處——那更像是一種犧牲。對個體來說懷孕是對個體極致的掠奪,微量元素極度缺乏、內分泌系統(tǒng)高度失衡、神經系統(tǒng)時刻處于亢奮。再來分娩是一件痛苦而危險的事,每天全世界有1500名女性死于妊娠或分娩相關的并發(fā)癥。今天我們的衛(wèi)生條件大幅改善,從世界衛(wèi)生組織公布的數(shù)據(jù)來看,在中國每十萬個活產的孕產婦死亡率在10例至199例之間,這個數(shù)字遠低于尼日爾每十萬活產超過1000例的孕產婦死亡率。但是分娩的痛苦并不因此而減少,分娩的危險仍然高居不下。最后哺乳是一種累人的奴役,女性是通過耗費自我來撫養(yǎng)新生兒的。在我們強調母乳是幼兒最好的食物的時候,一般是忽略哺乳者所面臨的艱巨的任務的。當媽媽們表達說她們唯一的愿望是能夠好好睡一覺的時候,其實并不是真的在說那是她們作為人的唯一愿望,而是在哺乳的折磨下,媽媽們只剩下最低限度的需要,就像奧斯維辛集中營里的猶太人只剩下活下去這一個愿望一樣。

所以生育實際上是物種/個體的沖突,是物種對女性的奴役。也就是說物種/個體的沖突才是女性面對生育的本質,至于對偉大母親的謳歌,或者將生孩子視為女性應盡的義務,甚至是女性存在的意義,就像是“公正世界信念”的冷血世界觀的變種,或者“斯德哥爾摩癥候群”現(xiàn)象一樣,是自然演化來的物種需要對女性個體的奴役的美化。

我們也許應該建立這樣一種觀點:繁殖是物種的需要,不是個體的需要。經期、懷孕、分娩、哺乳這些累人又危險的工作,事實上是女性為物種的需要所作出的犧牲,而不是什么份內的責任。對女性個體來說,物種與個體的利益沖突才是她們面對生育的本質。如果僅僅著眼于個體自身的利益,拒絕生育才是更加合理的選擇。對于人類來說,僅從生物學意義上來說,物種繁衍的犧牲幾乎完全由女性來承擔。

關于早期母系社會的論述有這樣一個證據(jù),即今天尚處在狩獵采集階段的人類社會中,食物的主要來源是以采集為主的,甚至就是以女人為主的,所以人們認為這個階段的女人地位更高。但這是以現(xiàn)代社會環(huán)境的僵化視角的判斷。即默認誰主要提供了食物,誰的地位就更高,這種思路很可能不是事實。對于正常的女人來說,懷孕、分娩、月經無疑削弱她們的工作能力,生育的束縛代表著可怕的障礙,迫使她們長期行動不便。人類不存在發(fā)情期,女人既不能控制懷孕的期限和次數(shù),也無法保證孩子一定能夠存活。想一想在人類肇始的艱難歲月里,女人在延續(xù)人種的努力中,只能起到一部分作用,她們創(chuàng)造生命,而保護和維持生命卻只能依賴于戰(zhàn)士——即男性,因為所有的孕婦都自顧不暇。

繁衍對物種來說很重要,但對于個體來說那只是重復,生命本身不具有超越的價值,只有超越生命的價值才能定義人類,而完成這一切的是男人。女人只是從屬于男人,就像奴隸從屬于奴隸主,事實上女人還不如奴隸。因為奴隸是由社會因素造成的,盡管希望渺茫,但理論上來說奴隸擁有成為奴隸主的潛能。但女人不行,女人的從屬源自于她的卵巢和生殖器官,她無法改變這一點。

歷史著作用一般會設想一個母系的屬于女性主宰的時代,世界各地發(fā)現(xiàn)的女性形象的圖騰或者神像,似乎也證明了這一點,但事實上這可能只是一種神話。女人只是游離于社會之外的神,而社會總歸是男人的。男人即使跪在女人面前把她當神一樣跪拜,她仍然來自于男人創(chuàng)造的概念。就像女人代表的各自圖騰仍是男人看重和創(chuàng)造的。女人只是游離于社會之外的他者,社會仍是屬于男人的領域。《伊利亞特》中出現(xiàn)的忠貞妻子的形象就是證明——但凡被歌頌的忠貞,其社會地位都高不了,歷史上有那個偉大的帝王是忠貞的呢?只有平頭百姓才看重貞節(jié)牌坊。

而且隨著技術發(fā)展,人逐漸擺脫了神的控制,男人也同時擺脫了女人的控制,這時女人就只剩下了他者的身份,其神的價值不再了。相反的,她們變成了一種惡,女人成了復雜、被動和混亂的形象,她們是統(tǒng)一、形式和秩序的敵人。但是不同于真正敵人的是,女人無法從肉體上被消滅,因為她們必不可少,于是社會的所有者——男人就制定法則,讓女人屈從。

農業(yè)出現(xiàn)后,定居社會出現(xiàn),同時出現(xiàn)的還有家庭。列維斯特勞斯說:“構成婚姻的相互關系不是在男人和女人之間建立的,而是利用女人在男人之間建立的,女人只不過是形成這種關系的主要理由?!币簿褪钦f婚姻不是為了調和與維護男人和女人各自的利益而來,它是為了維護男人的利益,是避免男人之間的競爭或者劃定一種有規(guī)則的競爭方式,女人只是這種利益的主要原因罷了。女人是一無所有的,男人擁有血統(tǒng),而女人則要入住夫家。女人的孩子屬于丈夫的家族。她和孩子都是丈夫的財產,她一無所有。她不持有財產,沒有誰屬于她自己,她沒有自我選擇的權利,甚至于殉葬的權利都只有高貴的女人才擁有,她沒有繼承財產的權利,只能被繼承——嫁給繼承亡夫財產的那個人。

羅馬時代女人受制于財產和家庭,被排除在公共事務之外,沒有擔任公職的權利,她永遠被置于監(jiān)護之中——或者是父親或者是丈夫?;浇桃庾R形態(tài)大大助長了對女人的壓迫,在這種肉體受到詛咒的宗教里,女人被看成是魔鬼最可怕的誘惑。甚至婚姻都被看成是對人類弱點的一種讓步,所有教父都宣稱女人的卑劣?;浇痰娜怏w靈魂二分法使肉體變成靈魂的敵人,既然靈魂是絕對的根本,那么肉體的欲望就是絕對的罪惡,而這種罪惡的誘惑就體現(xiàn)在女人身上,以至于天主必須死去以拋棄肉身,圣母必須以處女之身孕育基督。

日耳曼傳統(tǒng)與基督教意識形態(tài)相結合的中世紀,女人一樣絕對從屬于父親和丈夫,到查理曼時代,壓在女人身上的“監(jiān)護權”——這既是保護也是奴役——屬于國王。

大約到十一世紀時,封建制度允許女繼承人,但這也并沒有改變女人的命運,她只是變成了領地轉讓的工具,女人自己變成了不動產,她是領地的奴隸。一個女繼承人就是一塊肥肉。由于封建體制中的丈夫是監(jiān)護者和暴君,女人便在婚姻之外尋找情人,十二世紀的騎士愛情是對正統(tǒng)風俗的野蠻的補償。所以恩格斯說:“現(xiàn)代意義上的愛情關系,在古代是在社會之外才有的”波伏娃認為,實際上愛情具有的這種形式,與婚姻制度延續(xù)的時間一樣長。

整部婦女歷史是由男人書寫的,婦女問題始終是個一個男人問題。大多數(shù)女人對命運逆來順受,并意識不到行動的必要。企圖有所改變的女人,在她們進入世界的進程中,也是采取男人的觀點,與男人保持一致。在經濟上女人始終處于兩種情況下:作為勞動者,她們比男性勞動者更受到奴役。作為統(tǒng)治階級,她們又是寄生蟲,屈從于男人的法律。那些杰出的女性,就像伊莎貝拉一世、伊麗莎白一世、葉卡捷琳娜二世她們事實上既不是女性也不是男性,她們是君主。宗教上也一樣,圣凱瑟琳、圣德肋撒也算不得女人,她們是圣潔的靈魂。猶滴和夏洛特柯黛因為暗殺名留青史。阿斯帕西婭和蓬巴杜夫人則是通過迂回的道路干預男人的事業(yè)。真正控制世界的權力從來不在女人手中,她們既沒有技術發(fā)展也沒有對經濟變革采取過行動,她們既沒有締造也沒有毀滅過國家,她們沒有發(fā)現(xiàn)新大陸,即使有些事情看似因她們而起,她們多半也只是借口,而不是經手人。女人在歷史上的無足輕重,使她們注定了低下的地位。

兩性中男性權力有兩種確立方式:一是通過對女人的暴力,不管是父親還是丈夫的權力事實上是以暴力為基礎的。二是在女人順從中把女人變成同謀,就像母儀天下的皇后娘娘所負有的職責——幫助丈夫管理他的后宮眾妃。缺乏形而上學的東方一般只滿足于視女人為享樂對象,但是在基督教文化中,女人也可以通過否定自己的肉體變成男人的附屬物,就像羅馬的維斯塔貞女和童貞女瑪利亞——獻身于善的女人的身體必須是完整的,她必須否定自己的人性完整,所以她必須放棄作為一個正常女人的權利。男人看似崇拜圣母,實則是實現(xiàn)了自己的崇高——通過女人否定自己的方式。而女人只能用自己的失敗來恢復女人的名譽。于是對女人來說,是要在男人的世界里獲得成功呢,還是要保留自己的人性呢,她們只能二選一,不像男人這兩點是統(tǒng)一的。

任何文化中的母親形象都是神圣和光輝的,因為那并不是女人的自然形象,而是社會角色。有鑒于母親對兒子的影響力,接受母親對男人主宰的社會是有利的。因此母親被那么多尊敬包圍著,把她變成男人制定的道德的守護人,她成為權力的仆人,幫助權力引導自己的孩子走上規(guī)劃好的道路,于是頌揚母親就是宣布自然與社會的和諧一致。

神圣化的母親的背后是一群為男性效力的女性:慈祥的婦人、好女仆、修女、女護士等等,她們溫柔而善解人意,男人不用和她們爭奪任何威信,她們膺服于他。她們沒有自然的力量,只有仁愛的魅力,他順從她們,但他知道,他雖然順從,卻仍然是她們的主人。

與母親相似的是賢妻。男人為自己的妻子驕傲,就像他因為自己的財產驕傲一樣,他通過她向世人表現(xiàn)自己的力量。妻子的美麗、優(yōu)雅和魅力是丈夫的臉面,妻子的綾羅綢緞和珠光寶氣代表丈夫的富有,妻子的持家有道代表了丈夫的能力。即使一個一無所有的男人,只要擁有一個伺候他的妻子,也代表某種程度的成就——專屬于男人的成就。

讓自己的意志發(fā)揮作用——不管是秦始皇、漢武帝、愛因斯坦還是李白——那都不是每個男人都有條件的,但是如果對象是女人的話,卻是每個男人都能夠期望的。男人喜愛女人或者說意圖博得女人的喜愛,并不是為了享受她,而是為了享受自身。男人通過女人來確認自己的存在,于是“作為一個女人,如果不是為了被采摘,那么還有什么用呢?”這就是波伏娃所謂的“女性神話”:一種超越的,超時間的,不變的,必然的概念,這一概念取代了價值、意義、概念和經驗論的法則。如果有血有肉的女人行為與這一概念相悖,那么行為就是錯誤的——女人被這種“女性神話”關進了籠子里。

雖然女人承擔了絕大部分物種繁衍的任務,但卻不能把這一任務視為她的天職,女人首先是人。我們不能把女性視為某種功能,似乎那就是女人。女性呆在家里并不是女性天生的使命,而是女性受到物種奴役的表現(xiàn),正如奴隸狀態(tài)不是奴隸的天職一樣。所謂對女性的愛護——從小就教導她是女人,女人是受保護者——只是一種奴役的手段。最真誠地重視女人的方式,既不是騎士的愛情,也不是紳士的殷勤,而是男人把女人看成同類,承認女人是人,這僅僅是要求行為、感情、激情都建立在真實之上而已。唯有這樣,女性才能充分地成為人,屆時她將為自身和通過自身生活,然后她才能得到真正地自由。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性開放與隨地大小便
40年追蹤研究情侶3000對:讓女人著迷的男人原來是這樣的......
悟空問答
兩性之爭——《自私的基因》共讀打卡集錦9 | 悅讀讀書會出品
婚姻中的心理學
尹燁 | 男人生活太安逸,他就容易“泛雌化”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