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奧林匹克學科競賽是世界上最有影響的中學生學科競賽活動,其中數(shù)學、物理、化學、信息、生物在國內最受重視,并稱五大學科競賽。
在全國奧林匹克學科競賽決賽中獲獎、入選國際奧林匹克學科競賽集訓隊、在國際奧林匹克學科競賽中獲獎,能夠從側面反映全國各省份、各城市、各高中在學科拔尖人才培養(yǎng)的水平。
指數(shù)說明
本文嘗試采用代表一所學校獲得全國奧林匹克學科競賽決賽獎項、入選國際奧林匹克學科競賽集訓隊、獲得國際奧林匹克學科競賽獎項總量的全國學科競賽聚集指數(shù)對全國中學進行定量對比,以期窺一斑而知全豹,僅為一家之言,不足為訓。
本指數(shù)下設數(shù)學、物理、化學、信息、生物五個二級指標,二級指標下分別設一等獎(權重13)、二等獎(權重11)、三等獎(權重10)、國家集訓隊(權重10)、金牌(權重13)、銀牌(權重11)、銅牌(權重10)七項三級指標。
本文討論范圍為2013年至2021年,不包括港澳臺地區(qū)數(shù)據(jù)以及鼓勵獎。國際競賽獲獎年份按集訓隊選拔年份統(tǒng)計。
全國整體情況
將獲獎學生按其學校所在省份、城市匯總后制成如下示意圖,圖中各省份顏色越深代表指數(shù)越高,各城市圓圈越大代表指數(shù)越高。
指數(shù)最高的前十省份依次是:浙江、湖南、湖北、北京、四川、河北、上海、廣東、江蘇、山東,這十個省份占逾5成的指數(shù)。
指數(shù)最高的前十城市依次是:長沙、北京、上海、武漢、重慶、成都、杭州、西安、鄭州、長春,這十個城市占逾4成的指數(shù)。除長春為I型大城市外,其他均為超大城市或特大城市。
全國學科競賽聚集指數(shù)分省市示意圖(2013年至2021年)
浙江
浙江數(shù)學、物理、化學均居第二,生物、信息均居第一。
浙江學科競賽可謂百花齊放。數(shù)學領軍學校是樂清市知臨中學,物理和化學領軍學校是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學,生物領軍學校是浙江省蕭山中學,信息領軍學校是紹興市第一中學。
這四所再加上寧波市鎮(zhèn)海中學,在浙江總指數(shù)中占比僅62.71%,指數(shù)CR10(排名前10的學校合計指數(shù)占比)僅80.09%。
不同于其他省份競賽中只有少數(shù)學校唱戲,浙江很多學校都能夠在競賽中取得成績,背后的原因值得研究。
湖南
湖南物理、化學均居第一,生物、信息均居第二,生物國際金牌數(shù)與四川并列第一。
長沙市雅禮中學、長沙市長郡中學、湖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三所學校實力相近,湖南省長沙市第一中學實力稍遜。
長沙四大名校在湖南總指數(shù)中占比高達95.66%,基本壟斷了湖南的學科競賽。
湖北
湖北數(shù)學、物理均居第三,物理國際金牌數(shù)位列第一。
華中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撐起了湖北半邊天,在湖北總指數(shù)中占比高達46.65%,武漢市第二中學、湖北省黃岡中學、武漢市武鋼三中居湖北第二梯隊。四者在湖北總指數(shù)中占比高達83.46%。
北京
北京數(shù)學國際金牌數(shù)與浙江并列第三,物理國際金牌數(shù)與湖南并列第三。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占北京半壁江山,在北京總指數(shù)中占比高達43.47%。加上北京市十一學校,二者在北京總指數(shù)中占比達59.71%。
四川
四川生物國際金牌數(shù)與湖南并列第一。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學在四川一枝獨秀,在四川總指數(shù)中占比高達48.65%。加上四川省綿陽中學,二者在四川總指數(shù)中占比達65.25%。
河北
河北排在第六,化學位居第三。
石家莊市第二中學、衡水泰華中學在河北堪稱雙雄,均占約3成指數(shù),加上河北衡水中學,三者在河北總指數(shù)中占比高達82.44%。
上海
上海數(shù)學位居第一。
上海市上海中學、華東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在上海旗鼓相當,二者在上??傊笖?shù)中占比高達73.45%。
廣東
廣東數(shù)學國際金牌數(shù)位居第二。
深圳中學、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在廣東地位接近,二者在廣東總指數(shù)中占比達54.37%。
全國學科競賽各省分學科、分獎項獲獎占比
TOP50學校
再單看學校,將全國指數(shù)位居前50的中學列出。在下列圖中,以橙色進度條代表學校全國學科競賽聚集指數(shù)時間窗口內總數(shù),數(shù)值最大者為滿格。
湖北上榜學校有3所: 華中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武漢市第二中學、湖北省黃岡中學
四川上榜學校有2所: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學、四川省綿陽中學
北京上榜學校有2所: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北京市十一學校
湖南上榜學校有4所: 長沙市雅禮中學、長沙市長郡中學、湖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湖南省長沙市第一中學
吉林上榜學校有2所: 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長春吉大附中實驗學校
山西上榜學校有1所: 山西大學附屬中學校
上海上榜學校有2所: 上海市上海中學、華東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
河南上榜學校有2所: 鄭州外國語學校、鄭州市第一中學
浙江上榜學校有4所: 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學、浙江省杭州學軍中學、樂清市知臨中學、寧波市鎮(zhèn)海中學
河北上榜學校有3所: 衡水泰華中學、石家莊市第二中學、河北衡水中學
重慶上榜學校有3所: 重慶市巴蜀中學校、重慶市第八中學校、重慶市南開中學校
廣東上榜學校有2所: 深圳中學、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遼寧上榜學校有3所: 大連市第二十四中學、大連育明高級中學、東北育才學校
陜西上榜學校有3所: 西北工業(yè)大學附屬中學、西安高新第一中學、西安市鐵一中學
江蘇上榜學校有2所: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南京外國語學校
甘肅上榜學校有1所: 西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山東上榜學校有1所: 濟南市歷城第二中學
海南上榜學校有1所: 海南中學
天津上榜學校有2所: 天津市南開中學、天津市第一中學
安徽上榜學校有2所: 合肥市第一中學、安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新疆上榜學校有1所: 烏魯木齊市第一中學
貴州上榜學校有1所: 貴陽市第一中學
江西上榜學校有1所: 江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云南上榜學校有1所: 云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廣西上榜學校有1所: 南寧市第三中學
全國學科競賽聚集指數(shù)1-10
全國學科競賽聚集指數(shù)11-20
全國學科競賽聚集指數(shù)21-30
全國學科競賽聚集指數(shù)31-40
全國學科競賽聚集指數(shù)41-50
不足提示
批判性使用
將學校的工作歸結為單一的、可比的、量化的指標體系從根本上講是異常困難的,甚至會與教育教學的實質南轅北轍。各位讀者務必秉承批判性思維解讀本指數(shù),并十分謹慎和小心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