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科學的成長啟示
養(yǎng)育難題的解決方法
在孩子的社交問題上,父母們比較常見的一個擔心是——
孩子比較羞澀,或者性格偏內向,會不會就不容易交到朋友呢?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青少年問題專家邁克爾·湯普森博士對此明確回答:
害羞對于交友的影響,并沒有人們通常以為的那么大。早期依附關系才是真正重要的因素。
什么是“依附關系”?它與孩子的社交能力有什么關系?下面我們與大家分享湯普森博士對這個問題的分析。
依附關系
“依附關系”是一個心理學詞匯,用來描述“用愛、食物、慰藉和滋養(yǎng)來蓄滿孩子空杯”的過程。
父母或主要撫養(yǎng)者被比喻為“港灣”——
一個孩子可以從這里出發(fā),并在探索的過程中能夠安心回歸的地方。
從嬰兒的視角來看,依附關系就來自他心情不好時得到的撫慰,盡情玩耍時得到的快樂。
而從成人的視角來看,依附關系就是回應孩子的需求,對孩子的面部表情和情緒作出相應的反應,以及全心全意地愛上這個令人驚嘆的新生命。
如果一個嬰兒的杯子總是滿的,而且一旦因為饑餓、疲憊、孤獨或者受到傷害而變空,就能夠馬上被蓄滿,那么這種依附關系就是牢固的。如果成年撫育者能夠成為一個安全的港灣,那么這種依附關系就是堅實的。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依附關系都如田園詩一般美好。每個孩子都會經歷挫折和失敗。沒有哪個父母能始終做到完美回應。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會看到,有些依附關系常常伴隨著焦慮和沖突。
但一旦建立起了穩(wěn)定、優(yōu)質的依附關系,就為未來的友誼發(fā)展打下了基礎。
親子關系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這一點大部分人都能接受??墒?, 說“親子關系是社交能力的重要因素”該怎么理解呢?“親子關系”與“同齡友誼”之間是如何發(fā)生聯(lián)系的呢?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湯普森博士列出了建立友誼所需的基本技能——
基本的交友技能
1 | 享受他人的陪伴 |
2 | 互惠,輪流,合作以及分享的能力 |
3 | 同理心 |
4 | 切實的,積極的期待,讓人能充滿自信與世界接觸 |
5 | 控制攻擊性沖動以及其他情緒的能力 |
6 | 解讀情感的能力,特別是那些微妙而復雜的情感 |
7 | 享受他人的陪伴 |
8 | 承受挫折的能力 |
9 | “心系他人”的能力 |
10 | 相信他人能夠,并且也愿意把你放在心中 |
11 | 控制攻擊性沖動以及其他情緒的能力 |
12 | 自我坦白——愿意且能夠展現(xiàn)自己的弱點 |
以這個列表為依據(jù),我們來逐一分析親子間的依附關系與社交能力之間的關聯(lián)。
享受他人陪伴
孩子們從嬰兒時期就開始學習享受他人的陪伴,而成人先是喜歡與寶寶長久地對視,之后又愿意和孩子玩躲貓貓、做鬼臉等有趣的游戲。
家長們發(fā)現(xiàn),他們的小寶貝不只是一個小肉團,而是能與之互動的對象。同時,嬰兒也發(fā)現(xiàn),自己不僅僅是媽媽的附屬,而是一個獨立的存在。
輪流、分享
及克服挫敗感
最初的需要輪流來做的游戲就發(fā)生在嬰兒期——比如,輪流微笑。
學會分享和克服挫敗感,是孩子們在幼兒期學習的極為艱難的課程。小嬰兒為了生存,為了贏得媽媽的關注,必須與自己的兄弟姐妹、父親,甚至與工作和睡眠競爭。
同理心
及感知情緒
只有父母對孩子投注了充足的情感,孩子們才能學會同理心。
只有父母對孩子的情緒敏感,孩子們才能學會體察他人的情緒,并且表露自己的情感。
這種敏感性也有助于孩子調節(jié)和管理自己的情緒。這就意味著,在建立友誼的過程中,他們能夠處理并解決沖突,能夠為各種問題找到富有創(chuàng)意的解決辦法,并且不會因為朋友在游戲中獲勝,或得到了新玩具而充滿憤怒或嫉妒。
對未來的
積極的,切實的預期
當一個孩子得到的穩(wěn)定照顧,擁有牢固的依戀關系,這個孩子就會對未來有實事求是的,積極的期待。
這對建立友誼是極為有益的,因為,如果你總是擔心遭到背叛或拒絕,那你往往就真的會得到這樣的結果。
這種穩(wěn)定性和對情緒的回應還能幫助孩子辨別,誰有可能與他成為好朋友,以及最好避開誰。
另外兩條容易被我們忽視的重要能力——
列表中有兩條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心系他人的能力”和“相信他人能夠,并且也愿意把你放在心中”。
這意味著,即便朋友不在身邊,我們也會惦記她,并且相信他們也會同樣惦記我們。
多莉.麥迪遜(Dolly Madison)曾說過,將你的悲傷向朋友訴說,悲傷會減半;把你的快樂與朋友分享,快樂會加倍。心中有他人,這就是友誼的魔法。
如果有糟糕的事情發(fā)生,我們會想要馬上告訴我們的朋友,因為我們知道他們會安慰我們,或者讓我們開懷大笑。如果有什么好消息,我們也會立馬想要分享給朋友,和他們一起感受加倍的喜悅?!拔蚁肽恪边@句話的真正含義,不就是“我把你放在心上,你也把我放在心上”嗎?
“放在心上”不僅僅只是想到對方,而是對彼此心懷善意。這種對友情敞開心扉的態(tài)度是其實就來源于那些小游戲,比如躲貓貓(爸爸媽媽消失一會兒,又馬上回來)、捉迷藏(消失的時間更長一些)。
也來源于很多生活瞬間,比如父母去幼兒園接孩子時欣喜重逢的那一刻;亦或半夜將從噩夢中驚醒的孩子攬入懷中,溫言安慰的那一刻。
總結
簡而言之,孩子們維系友誼的基本條件——堅信自己很好,并且也相信朋友們很好——是早期依附關系的產物。
它直接來源于我們在孩子還是嬰兒時給予他們的信心:我很好,并且我會獲得好的照顧。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
如果孩子沒有良好的早期依附關系怎么辦?
湯普森博士也談到——
我們看到,一些孩子在依附關系中會表現(xiàn)的焦慮和黏人;另一些孩子則顯得疏離、沉默,或者容易生氣,充滿怨恨。還有一些孩子會抗拒身體或者情感接觸,所以很難跟他們建立聯(lián)結。
但好消息是,每一個新的環(huán)境,不論是幼兒園、中學、大學,還是象棋俱樂部、小鎮(zhèn)足球隊或者夏令營,都有可能成為彌補孩子早期依附關系不夠好造成的缺失。
也有可能會遇到另一個在依附關系或人際交往方面有相似困難的孩子,這兩個孩子可以成為彼此的靈魂伴侶,為對方提供他們之前竭力回避的親密關系。
同時,父母也應該,并完全可以為孩子的社交能力提供持續(xù)的支持。對此,湯普森博士的建議是:
“
假如你發(fā)現(xiàn)你的孩子缺少上述列表中的某些技能,別指望他或者她能從書本或課程中學到。這些技能只能通過互動,通過與他人的交往來學習。
孩子如果沒能在早期依附關系中逐漸積累這些技能,那么就需要與人建立新的,讓他感覺到安全和有意義的聯(lián)結,從中重新學習。
這種聯(lián)結可能是與你之間建立的——也許孩子小時候,你因為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經歷,比如失去親人、罹患疾病或其它創(chuàng)傷,而無法與孩子建立起早期依附關系,不過你現(xiàn)在依然有機會彌補,可以與孩子重建良好的關系。這種聯(lián)結也可能是與一位愛他,呵護他的叔叔阿姨,或者老師、治療師之間建立的。
獲得友誼的技能就是先在孩子與他信任的大人之間,然后在同齡人之間,通過無數(shù)次的微小互動,逐漸積累起來的。
以上內容摘編自:
正如上面這篇文章提到的,孩子的社交能力,首先是要通過孩子與他信任的大人之間的互動來逐漸積累和學習。
在這方面,除了父母之外,經過專業(yè)培訓的老師也能為孩子,以及為家庭提供有力的支持。這也是游戲力工作室的“家庭支持”正在做的事。
游戲力家庭支持
尋找愿意和我們攜手行動的家庭。
家庭、游戲老師、咨詢老師三方合力
為2-8歲的孩子
共同構建支持性網(wǎng)絡,
打造積極的養(yǎng)育環(huán)境
父母遇到的每一個育兒難題,
我們與你共同面對。
游戲課程
經過專業(yè)培訓的游戲老師每周進入家庭,和孩子展開以人際互動游戲為主的一對一游戲課程。
一方面讓孩子在游戲中逐漸增強自信心、自控力和適應力,另一方面,也為家長提供了“如何根據(jù)孩子的獨特需求,高質量地陪伴孩子”的直觀示范。
咨詢支持
咨詢老師、游戲老師與家長一起組成專屬微信群,共同面對養(yǎng)育難題。
老師們會通過孩子日常的行為表現(xiàn)和情緒狀態(tài),分析孩子的心理需求,為家長提供建議和方法,優(yōu)化日常的親子互動方式;帶動和鼓勵父母實踐高質量陪伴。
對孩子和家長兩方面同時提供手把手的支持,不僅讓父母“知道”,更幫助父母“做到”,打造更利于孩子成長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讓孩子的童年成為每個家庭的美好時光。
常見問題
Q:游戲力家庭支持針對什么樣的家庭呢?
A:以往家庭支持案例中,孩子的狀況各不相同,有謹慎退縮的,也有沖動難以自控的。相同點是父母關注兒童心理健康,積極行動,構建利于孩子成長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不在于孩子的問題有多嚴重,而是如果父母感覺到孩子因此而不快樂,受到困擾,那么就可以嘗試通過家庭支持,一起幫助這些孩子擺脫困境,逐漸積累起信心與勇氣,并最終獲得主動適應未來復雜多變的環(huán)境的適應力。
Q:家庭支持的過程和進度是怎樣的?
A:初期,游戲老師會以跟隨的方式,先與孩子建立聯(lián)結,為孩子補充正情緒。
隨后游戲老師和咨詢老師會共同努力,按照安全感、自信心、適應力這三個心理層級,從建立和補充安全感開始,逐層“搭建”,逐漸幫助孩子提升自信心,培養(yǎng)適應力。
Q:家庭支持為什么會有效?
A: 家庭支持的首要目標是優(yōu)化親子關系。從真正讀懂孩子的心理需求開始,為孩子創(chuàng)造適合的環(huán)境,成長蘊含的積極力量就會顯現(xiàn)出來。
親子關系涉及日常生活中各種互動,會不斷涌現(xiàn)出新的疑問。家庭支持在一年時間中全程陪伴,家長一方面可以看到游戲老師與孩子的互動方式,獲得直接的感受和方法,另一方面,通過與咨詢老師針對每一個細節(jié)充份溝通,找到最適合自已家庭狀況的養(yǎng)育方式。
Q:孩子會積累一些負情緒,壓抑在心里,在其它小事上突然情緒爆發(fā),對于這樣的狀況,家庭支持能起到什么樣的效果呢?
A:孩子的情緒就好比是一個天平,有的時候負情緒多,我們需要做的,不是總去挖掘原因,把這些負情緒拿掉,而是主動的注入積極的快樂的正面的情緒,這樣,孩子情緒的天平就不會傾斜。
根據(jù)以往的案例經驗,課程初期家長會看到孩子很喜歡這樣的游戲課程,用家長的話說,這課對于孩子像一次“深度放松”,“孩子笑的特別開心”。在笑聲中,孩子的情緒天平不再失衡,快樂的情緒會改變大腦的化學環(huán)境,在積極的情緒影響下,人會更傾向于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勇于嘗試,正情緒日積月累,孩子的神經系統(tǒng)從生理層面會發(fā)生改變,呈現(xiàn)出來的結果是孩子面對復雜環(huán)境適應力增強了。
Q:孩子在同齡社交方面遇到一些麻煩,家庭支持能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呢?
A:人生下來開始學的第一件事,學習一輩子的事,就是社交。每個孩子除了身體能力的練習,剩下的就是社交練習,其重要性遠勝過學習知識。
社交必須有對象,成年人是社交環(huán)境中首先出現(xiàn)的重要元素,同齡伙伴的重要性要到8?9歲以后才顯現(xiàn)出來。每一個孩子都是通過與成年人交往的經歷中,不斷進行學習,然后再應用到同齡交往中。學習自己與他人到底構成什么樣的關系,自己在與他人的關系中,到底是個什么角色,處于什么位置,與他人交往時,最好采取什么策略。
當孩子遇到社交問題,一味將孩子推向同齡伙伴,得到的可能是更多的挫敗感,對于社交越來越緊張,有壓力,甚至在同齡群體中直接被貼標簽。游戲教師會根據(jù)孩子的特殊狀況,有意識的不斷調節(jié)游戲的類型及強度,提供一個練習社交技巧的最佳環(huán)境。孩子通過和游戲教師不斷變化的互動,體驗社交中的種種場景,認知自己和對方的情緒,打磨社交技巧,更好的應用到同齡社交中。
在游戲課程以外的時間,孩子面臨社交難題,父母會隨時獲得工作室咨詢老師的支持,咨詢老師成為父母的外部調節(jié)器,父母成為孩子的外部調節(jié)器,幫助孩子走出社交困境。
Q:孩子有比較強的攻擊性,怎么通過游戲課程來解決這個問題?
A:正如《游戲力》書中所說,孩子需要與攻擊的沖動和平相處,不管這種沖動是他自己的 還是別人的。假如我們不讓他們在游戲中練習,那么他們會在真實的生活中練習。
目前僅在北京提供一對一家庭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