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下那些不滅的記憶
(散文詩組章)
(節(jié)選)
載于《詩中國雜志》34期
題記:記憶的泉,涌出痛苦的水,結(jié)成熱淚的晶?。簩嵡铮?/span>
庭院
兒時,庭院長得像搓板。爸爸像只離群散失的孤雁,形單影只圪蹴在煤礦。他對媽說,經(jīng)常夢到有了大小如兩個并排搓板的庭院。
爸爸回庭院少了。
快要上小學的時候,我家在村北頭豎起了三間房。
秫秸朽枯了換一茬。土胚墻替代了秫秸長隊,木質(zhì)大門接替了秫秸捆扎的搖搖晃晃的門……
庭院像一只孤雁,挺立在離煤礦百十公里以外的老家。僅有父親的魂靈相伴,孤零零地。
躺在自家庭院新購的藤條沙發(fā)上,我對妻子說,經(jīng)常夢到那個庭院。那個深深鐫刻在心底滲入腦髓的庭院。
天井
一輪明月照天井,斑駁的桐影摟住許多光陰。
天井,可以靜下來:聆聽鳥叫蟲鳴,知曉天晴雨露,感受冬暖夏涼,體受奶奶囑咐、欣賞雨打桐葉……
媽媽忙碌一天,進了天井,開始長吁短嘆;
兄弟進了天井,開始大聲喊叫;
奶奶在天井里坐等一個個回家,才拿著馬扎,小腳蹣跚,到領地,笑瞇瞇地看著聽著……
一方天井,能坐在“井”里仰望井上的天空。那天,回到曾經(jīng)的庭院,同樣坐在天井里,卻是別有洞天。
院墻
有院必有墻。墻不成院。
院外的人想進來,不能越過墻。院內(nèi)的人想出去,不能跨過墻。
沒有院墻的時候,家,敞開著,似乎是大家的,即使鄰居拿了家什不還,心里也不用自責。有了院墻,就像派駐了一個不分五冬六夏、沒有節(jié)假日的全勤哨兵,一有風吹草動,它便給院內(nèi)的大鵝發(fā)出警報。
院墻,像極了一個家國的城墻,抵御只是個形式,提防才是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