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將他與自己的結(jié)發(fā)妻子,即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所生的皇次子胤礽冊封為太子。
這時胤礽只有13個月大,而此時康熙的皇長子胤禔已經(jīng)三歲多了。
中國古代的封疆王朝的帝王傳承,一直奉行的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原則,也就是說,康熙一生中唯一的嫡子胤礽,具有天然的優(yōu)先繼位的資格。所以盡管胤禔是康熙所有被列入齒序的皇子中,年齡最大的,進而成為了康熙的皇長子,但是庶出的他在與胤礽的競爭中,也自然而然的有著“先天性”的劣勢。
而事實上,不管是出身上,還是家族背景上,胤礽在被冊封為皇太子的時候,都是硬生生的壓過了胤禔一頭。
首先,二人生母的地位,完全不在一個層級之上。
前文中也說了,胤礽的生母是康熙皇帝的結(jié)發(fā)妻子,康熙的第一任皇后,當(dāng)之無愧的后宮之主,并且在康熙四年(1665年)的時候,就與康熙完婚。
再看大阿哥胤禔的生母惠妃那拉氏,這個時候僅僅是庶妃,沒有任何的冊封,也就是在后宮中地位是非常的低。直到康熙十六年(1677年)的時候,才被正式封為惠嬪,康熙二十年(1681年),成為惠妃,位列“四妃”之首,而在這之后,惠妃也就再也沒有獲得過晉封。
按照宮廷傳統(tǒng),先要看“母以子貴”,在皇子登基或受到重大冊封后,才是“母以子貴”。所以,單從出身來看,胤禔別說太子胤礽,就連溫僖貴妃鈕祜祿氏所生的十阿哥胤,都比他高貴。
其次,胤礽背靠著的家族勢力,也更為強大。
赫舍里氏皇后的祖父,正是康熙朝初年,四大輔政大臣之首輔索尼,索尼去世后,赫舍里氏皇后的父親、索尼的長子噶布喇,襲承了索尼一等公的爵位。與此同時,赫舍里氏在家族在朝堂上,還有另一位響當(dāng)當(dāng)?shù)娜宋?,這便是索額圖。這一時期的索額圖,由于在康熙智擒鰲拜的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因而得到了康熙皇帝的重用,擔(dān)任保和殿大學(xué)士,是朝中最有權(quán)勢的大臣。
而惠妃那拉氏最后依靠的政治勢力,是她的母家葉赫那拉氏家族,代表是納蘭明珠。明珠由于受到多爾袞的牽連,在順治朝時期以及康熙朝初年,備受打壓,直到鰲拜集團倒臺后,才開始為康熙皇帝所欣賞并得到提拔。然而,這個時候的明珠尚處于職位的上升期,與索額圖還是有著一定的差距。
再次,就是康熙皇帝與赫舍里氏皇后之間的感情因素。
盡管康熙皇帝與赫舍里氏皇后之間的婚姻是一樁政治聯(lián)姻,但是兩人在一起共同經(jīng)歷鰲拜專權(quán)的歲月,并且在此期間,赫舍里氏皇后不僅給予了康熙莫大的支持與安慰,更是幫助其很好的處理了后宮事務(wù),讓康熙可以安心于前朝事務(wù)。
再加上赫舍里氏家族在智擒鰲拜過程中發(fā)揮的巨大作用,使得康熙對于赫舍里氏皇后的感情中也有著感恩與感謝的成分,其二人感情之深,自然也是其他后妃所不能比擬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康熙將胤礽冊封為皇太子,既是有著法理性的依據(jù),同時也是基于對于赫舍里氏皇后的感情以及表彰整個赫舍里氏家族貢獻的考慮。
在此之后,康熙對于大阿哥胤禔的表現(xiàn),經(jīng)歷了從期望,到失望,再到絕望的過程。
起初,康熙皇帝對于自己的這位皇長子是非常喜愛。
根據(jù)法國傳教士白晉的記載:
“皇上特別寵愛這個皇子,這個皇子確實很可愛。他是個美男子,才華橫溢,并具有其他種種美德?!?/strong>
除此之外,從另外一點也能康熙對其的喜愛。按照清朝時候的傳統(tǒng),皇子結(jié)婚后是要搬出宮外居住的,然而在大阿哥胤禔大婚后,康熙仍要求其居住在宮中。在康熙的所有皇子中,也只有他和十四阿哥胤禵有過這樣的待遇。
而對于大阿哥胤禔的培養(yǎng),康熙也是不遺余力的,并且給予了其諸多表現(xiàn)的機會。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年僅18歲的胤禔奉命跟隨他的伯父、也是康熙哥哥的撫遠大將軍、裕親王福全出征,參與了烏蘭布通之戰(zhàn),任副將軍,參與戰(zhàn)事指揮;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第二次親征噶爾丹,他與內(nèi)大臣索額圖領(lǐng)御營前鋒營,參贊軍機,并在同年三月被封為直郡王,時年24歲;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他隨同康熙巡視永定河河堤,任總管,還奉命祭奠華山。在這些重大事件中,胤禔都有著積極的表現(xiàn)。
與此同時,康熙絲毫不避諱明珠與大阿哥胤褆的關(guān)系,甚至在親征噶爾丹期間,在與明珠的旨意批復(fù)中,專門寫道:
“朕體甚佳,皇長子亦安。爾近佳否?為此特諭?!?/strong>
然而,好景不長,康熙皇帝開始對于大阿哥胤禔產(chǎn)生了厭惡之感,其中最為主要的原因便是大阿哥“氣質(zhì)暴戾”且急功近利的性格弱點上。
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隨裕親王福全一征噶爾丹時,大阿哥就因性格急躁、聽信讒言與福全不相和諧,造成了非常壞的影響,進而被康熙提前召回。
與此同時,胤禔待人接物非常隨意,常有冒失之舉,特別是有一次康熙皇帝在與外國傳教士會面的過程中,胤禔竟然當(dāng)眾稱要減掉外國傳教士的胡子,弄得場面異常尷尬,把康熙皇帝本人更是弄得下不來臺。
就這樣,大阿哥胤禔逐漸失去了康熙皇帝對其的喜愛,而在這之后,他在“一廢皇太子”前后的表現(xiàn),更是坑人坑己,最終只落得一個悲慘結(ji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