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lián)俗稱對對子,深受老百姓的喜愛。
古代有許多關于對對子的民間故事,流傳千百年,讓老百姓們津津樂道。
我是真游泳的貓,一個喜愛對聯(lián)的讀書人。記得關注我哦。
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個民間趣味對聯(lián)故事:王安石對聯(lián)三難蘇東坡,千古絕對傳千年,老百姓津津樂道!
話說大宋朝人才濟濟,文人輩出。這其中,最厲害的要屬四川眉山的蘇東坡一家。
蘇東坡的老爹蘇洵、蘇東坡的弟弟蘇轍和蘇東坡自己,三個人就在“唐宋八大家”里占了三個位置,真是太牛了!
民間傳說,蘇東坡還要一個妹妹蘇小妹,那才華也是超級厲害。
比如,蘇小妹在新婚夜,非要考新郎官秦少游,秦少游過了兩關,最后一關卻敗下陣來。
多虧了蘇東坡這個大舅哥幫忙,秦少游才能如愿以償,和蘇小妹洞房花燭美滋滋。
從“蘇小妹三難秦少游”的民間故事里,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蘇東坡一直才華在線,給人一種有蘇東坡在就穩(wěn)了的感覺。
但是呢,在民間故事里,蘇東坡其實也有吃癟的時候。因為蘇東坡遇到了王安石,大宋朝另外一個大文豪。
民間傳言,年輕時候的蘇東坡,屬于年少氣盛的類型。這也可以理解,誰讓蘇東坡才華橫溢,基本上沒有遇到對手呢。
當時王安石認為蘇東坡這個年輕人是個人才,但是有點小驕傲,決定挫一挫蘇東坡的銳氣,讓蘇東坡知道謙虛,懂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有一天,王安石邀請?zhí)K東坡一起出門游玩。半路上,王安石就對蘇東坡說:“光是看風景有點無聊,不如我們來對對子吧?!?/p>
蘇東坡早就想和王安石較量一下才學,聞言正中下懷,立刻點頭:“好啊,王兄請出題!”
王安石微微一笑,若不經(jīng)意出了一個上聯(lián):“鐵甕城西,金玉銀山三寶地?!?/p>
這個上聯(lián)還是很有難度的,原因在于“金玉銀”和后面的“三”相互對應。而如果按照格式,下聯(lián)就不太好對了。
蘇東坡才華橫溢,但是一下子真沒有想到合適的下聯(lián),想了一會兒,腦袋都想疼了,還是想不出下聯(lián)。
王安石笑瞇瞇看著蘇東坡,沒有說話,但是眼神卻比較玩味。
蘇東坡感覺十分尷尬,臉上火辣辣的,真是沒有面子。
但是技不如人,只有痛快認輸,總比輸了不認賬好。所以蘇東坡只好故作鎮(zhèn)定,實話實說:“看來王兄技高一籌,我實在對不出來啊?!?/p>
王安石笑了笑,安慰蘇東坡:“沒事,只是湊巧這個下聯(lián)你想不出來而已,別有心理壓力哦?!?/p>
然后,王安石又說:“剛剛那個上聯(lián)不算數(shù),我們再來對過。上聯(lián)是: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賢弟,你對吧?!?/p>
蘇東坡一聽,汗水都下來了。這個上聯(lián)也太難了!
七里的一半剛好是三里半,上聯(lián)把數(shù)字和地名結合起來,真是太絕了!
蘇東坡抓耳撓腮,想來想去,想了一炷香時間,呆在原地一動不動,結果還是想不出來。
這時候蘇東坡的臉色就很難看了。
大家想想,第一次對不出對子,所謂“人有失手,馬有失蹄”,也是正常的。但現(xiàn)在都第二次了,還是對不出來,蘇東坡自己都覺得自己真夠丟人的!
但是沒有辦法,蘇東坡也只能痛快認輸:“哎,小弟才疏學淺,還是對不出來啊?!?/p>
王安石拍了拍蘇東坡的肩膀,故意安慰說:“沒事兒,其實我也沒對出來。這樣好了,我們再來對一個。這次的上聯(lián)是:一歲二春雙八月,人間兩度春秋?!?/p>
這個上聯(lián)也很絕,因為古代是用農(nóng)歷的。如果碰到了閏年,像上聯(lián)說的有兩個八月(正常的八月和閏八月),就會出現(xiàn)兩個立春的情況。
上聯(lián)用了很多數(shù)字詞,而且“兩度春秋”對應的剛好是前面的“二春雙八月”,所以說非常絕。
蘇東坡又一次呆住了,傻眼了,無語了。
“這王安石是不是誠心和我過不去?怎么一直出這么難的題目呢?故意出千古絕對,故意整我吧!”
蘇東坡差點都要失態(tài)了,但是轉(zhuǎn)念一想,忽然明白了王安石的用意。
王安石其實是好心告訴自己,做人要謙虛?。?/p>
別以為自己是天下少有的才子,就得意忘形,就驕傲自大。因為,人外有人,還有高人呢!
大徹大悟的蘇東坡對王安石十分感激,恭恭敬敬行了個禮:“多謝王兄的提醒,小弟明白了!”
當然,這只是民間故事,但這個故事卻耐人尋味,所以千百年來流傳在民間,成為佳話。
順便問一下,王安石的三個上聯(lián),有沒有多才多藝的網(wǎng)友來對出下聯(lián)呢?期待大家的精彩下聯(lián)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