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是一個道德范疇,是公民的第二個“身份證”,是日常行為的誠實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稱。即待人處事真誠、老實、講信譽、一諾千金。
東漢許慎著《說文解字》說:“信,誠也;誠者,信也。”“誠”是真實不欺,”信”也是真實不欺,可見誠實和守信兩詞意思是相通的。
相信一個人,可以對他掏心掏肺,信任一個人,可以打開心墻,跟他傾訴心事。能被人信任,是對自己莫大肯定。
- 01 -
最近,這樣一則消息引發(fā)熱議。
2018年7月,來自浙江溫州的男生小饒由于在高考中優(yōu)秀的發(fā)揮,成功考上了北京的一座知名大學,本以為從此可以進入夢寐以求的高等學府,然而,學校的一通電話讓他傻了眼:“我校在資格審查時發(fā)現(xiàn)您存在失信行為,請立即處理,否則我校將不予錄取您的孩子?!?/p>
原來,饒爸爸被列入失信黑名單,也就是說,饒爸爸是一名“老賴”。 看到自己兒子十年苦讀的美好前程即將化為泡影,饒爸后悔不已。他一改從前怠于履行的態(tài)度,立刻聯(lián)系蒼南農(nóng)商銀行,還清拖欠多年的20萬。
其實,小饒的經(jīng)歷并非獨一家。
6月12日,鄭某的兒子被上海某國企擬錄用,鄭某擔心自己被納入失信被執(zhí)行人名單影響兒子的錄用,主動還清已拖欠7年不還的1萬元。
有人認為,父母無信,子女作為利益的直接受益人,被“連坐”無可厚非;但也有家長反駁: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不應該為父母的過失承擔責任。對付老賴,也不一定要牽連孩子。
“一處失信,處處受限” “父母失信,子女受限”,父母的“老賴”行為確實給孩子的升學和工作帶來極嚴重影響。
古人常說:“人無信而不立”,誠實守信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原則,為人誠懇,待人真誠,講究信用,以誠信見信于人,這才是為人處事應當?shù)牡赖略瓌t。
給孩子講的第一個故事是“狼來了”,小孩兒前兩次的說謊都得到了大人們的原諒,可是第三次呢?
周幽王為博得美人一笑烽火戲諸侯,最后外族入侵,烽火再起,諸侯王仍然以為是戲弄,沒人發(fā)救兵,導致了東周的滅亡。
海涅說:“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p>
原諒一個人是容易的,但再次信任,就沒那么容易。信任如水,最怕忽然之間變渾濁,信任如鏡,一旦碎了,難再修復。
- 02 -
俗話說:“人無信而不立,商無信而不成。
阿里巴巴創(chuàng)始人馬云曾說:“誠信絕對不是一種銷售,更不是一種高深空洞的理論,它是實實在在的言出必行,點點滴滴的細節(jié)?!?/p>
曾子的妻子到市場上去,她的兒子要跟著一起去,一邊走,一邊哭?!寢寣λf:“你回去,等我回來以后,殺豬給你吃?!逼拮訌氖袌龌貋砹耍右截i來殺,他的妻子攔住他說:“那不過是跟小孩子說著玩的?!痹诱f:“決不可以跟小孩子說著玩。小孩本來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樣子學,聽父母的教導?,F(xiàn)在你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做媽媽的騙孩子,孩子不相信媽媽的話,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痹佑谑前沿i給殺了。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得出一個道理:一定要言而有信。
- 03 -
我國當代著名國畫大師李苦禪,為人重諾守信。他曾允諾一位老友索畫的要求。后因生病和另一些事情牽扯,耽誤了及時作畫 ,后來他的那位老友突然病故,他聞訊后,后悔不已。他立即揮毫作“百蓮圖”鄭重地題款鈐印。隨后攜畫至后院,肅立焚燒,祭典亡靈。事后,他不無自麗地對兒子說:“”今后若再有老友索畫,要及時提醒我,做人可不能失信啊!”
原諒一個人容易,信任一個人很難,真心不多,就一顆,信任難建,就一次。請珍惜信任你的人,別一再欺騙,把情拋棄,別言而無信,讓人寒心。
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孟子曰:“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p>
早在2500多年之前的《詩經(jīng)》中就說:“無信人之言,人實不信。”
誠信如一輪明月,唯有于高處的皎潔對視,才能沉淀出對待生命的真實態(tài)度;
誠信就是山巔的流水,能夠沖盡浮華,洗盡躁動,洗盡虛假,留下啟悟心靈的妙諦。
無誠信品德的人說的話,人是不應當相信的。所以,要使他人相信自己,就必須做誠實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