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之戰(zhàn)
天祐十年(913年),劉守光集團為晉王李存勖河東集團徹底擊潰之后,河東勢力也就占領幽州地區(qū)。李存勖除了獲得地盤擴張紅利之外,也承接了劉仁恭、劉守光父子之前面對的契丹壓力。原先充當中原政權與契丹民族之間緩沖地帶的幽州地區(qū)被晉軍攻占,李存勖與契丹阿保機的勢力開始直接對壘。
幽州注定要成為中原政權與契丹人之間激烈爭奪的戰(zhàn)略區(qū)域,沙陀李氏與契丹人之間稍微緩和的關系再度走向緊張。唐代前中期,幽州地區(qū)的軍事存在起到了羈縻控制契丹人和奚人的作用。唐末劉仁恭政權雖然殘暴,但是在制衡契丹問題上做得還算相對比較成功。
阿保機獲得契丹可汗大位之后,更加致力于謀奪幽州以為南進基地。劉氏集團被消滅之后,李克用任用大將周德威為盧龍節(jié)度使,鎮(zhèn)守幽州。
阿保機
河東集團在占據幽州地區(qū)之后,諸多政策也極為失當。譬如劉守光麾下騎將盧文進率先投降了李存勖,被“遙授壽州刺史”。李存勖在獲得劉氏集團的“山后八軍”之后,任命其弟李存炬為新州團練使,統(tǒng)帥這支新軍。
李存勖與后梁大將劉鄩“對壘于莘縣”,就命李存炬在山后招募勁兵,“又命山北居民出戰(zhàn)馬器仗”。李存炬對幽州地區(qū)的軍民有著很強的征服者心態(tài),勒令民眾出馬,民眾以十牛才易一馬,搞得民怨沸騰。
當時,李存炬集結了五百騎兵,命盧文進統(tǒng)領。這些心不甘情不愿的士兵到了祁溝關,就萌生了叛亂之意,“我輩邊人,棄父母妻子,為他血戰(zhàn),千里送死,固不能也?!边@些幽州舊人達成了“擁盧將軍卻還新州,據城自守”的協(xié)議。
李存勖
兵變猝然而至,李存矩被殺死。盧文進在這樣的情況下,被亂兵擁立為主帥。盧文進自立之后,先是進攻新州,不克,又轉攻武州,同樣打不下來。走投無路,盧文進率軍投奔了契丹,被契丹任命為幽州兵馬留后。不久之后,盧文進就充當帶路黨,“引契丹寇新州。”盧文進是阿保機契丹政權早期漢化進程的重要助力者,“契丹所以強盛者,得文進之故也?!?/p>
周德威的確是一員猛將,但他對于契丹之勇悍與野心并無足夠警惕,“恃勇不修邊備,遂失榆關之險”。榆關既失,契丹南下便容易得多。契丹人對幽州是不會忘懷的,拿下幽州,才有南進之可能。
后梁貞明二年(916年),阿保機平定諸弟叛亂,正式稱帝建立契丹王朝。大遼神冊二年(917年)二月,在盧文進的導引下,契丹軍大舉南侵。契丹大軍進攻新州,“刺史安金全不能守,棄城去”。周德威試圖奪回,但面對數萬契丹大軍,毫無結果,只得“大敗奔歸。”
后梁與晉·契丹
契丹軍乘勝進攻幽州,形勢十分危急,周德威派人向李存勖求援。當時李存勖正在中原陷入與后梁的激戰(zhàn)中,得知幽州之圍后,十分擔憂。晉軍集團大部分人都認為契丹之憂不足為慮,認為契丹后勤供應不繼,“敵勢不能持久,野無所掠,食盡自還,然后踵而擊之可也?!?/p>
但是,大將李嗣源卻力主派軍救援,認為“德威盡忠于家國,孤城被攻,危亡在即,不宜更待敵衰。愿假臣突騎五千為前鋒以援之?!蓖瑫r,大將李存審和閻寶也請求派兵回援幽州。于是,李存勖命李嗣源率軍救援周德威。李嗣源與李存審兩軍,會合于易州,步騎七萬,馳援幽州。
李嗣源大軍“自易州北行,逾大房嶺,循澗而東”,李嗣源與其養(yǎng)子李從珂率三千騎兵作為先鋒,向幽州快速進發(fā)。至于山口,“契丹以萬騎遮其前”。李嗣源果然是勇猛無比,面對萬余契丹精兵,毫無懼色,僅僅率一百騎兵,“免胄揚鞭”,用胡語對契丹人說:“汝無故犯我疆場,晉王命我將百萬騎眾,直抵西樓,滅汝種族?!?/p>
李嗣源
李嗣源陣前恐嚇,并手斬契丹酋長一人,后續(xù)晉軍也發(fā)起攻勢,契丹軍畏懼后退。晉軍另一員大將李存審則命步兵伐木制作鹿角陣,“人持一枝以成寨”。契丹人經過后,晉軍萬弩齊發(fā),“流矢蔽日,契丹人馬死傷塞路”。晉軍打到幽州城下,契丹軍“列陣待之”。
李存審則命手下步兵在后面列陣,又命老弱病殘士兵點燃干草、柴火,這樣一來“煙塵蔽天”,契丹人也不知道晉軍究竟有多少人。李存審在趁機殺入契丹后陣,發(fā)動一番猛烈突襲,“契丹大敗”,只好帶著部族“席卷其眾”,幽州之圍遂解。
李嗣源等人的援軍擊敗契丹人,進入幽州城之后,周德威見到諸將,激動得握手流涕。阿保機率契丹軍馬首次大舉進攻幽州,聲勢之盛,震動中原,雖然最后沒有成功,但也表明契丹已具備強大的實力南侵河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