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有病的人
是我們的觀念落伍了?還是社會進步了?
這些人就生活在我們的身邊,這些事就發(fā)生在我們的周圍,只是,誰能說清他們是正常還是非正常?
——題記
“二手男”很搶手
某機關一位領導事業(yè)正處于蒸蒸日上的時候,婚姻竟亮起紅燈。
想不到,該領導離婚后,為他說媒的人絡繹不絕。據說,每天他都能接到數十個“紅娘”的電話。水漲船高,這位46歲的男子開出的擇偶條件是:未婚,年齡在二十四歲左右,需身材苗條、皮膚白皙、貌美如花;若身價上億,年齡可適當放寬至四十歲左右,仍需身材苗條,皮膚白皙,貌美如花。
雖然這位領導相貌極其一般,皮膚黝黑,身高只有
我一位與該領導同樣級別的女同學聽了之后,忍不住說了聲國罵:“TMD,這年頭,男人瘋了,女人也瘋了!
談感情還是談錢
某日,忍不住閑心大發(fā),為自己手頭的兩位“現貨”牽線搭橋。
女孩在一家事業(yè)單位工作,見多識廣,眼光一向挺高,所以,經過這些年的左挑右選,意中人仍未出現,而她不知不覺已人到30(歲),步入到“剩女”行列。
男孩大學畢業(yè)后獨自經商,開了兩家服飾店,賺了不少銀子。有房、有車、有積蓄。由于這些年忙著打理生意,一晃就混到了34歲。
見面的地點是女孩提出來的,選擇了一家特別上檔次的酒店。男孩沒提出任何異議。赴約的時候,女孩穿得很時尚,男孩則沒有開車,穿得極其普通。
用餐的時候,女孩極力想從男孩口中套取對方的“家底”,比如有多少存款、房子多大。男孩后來被盤問得不厭其煩,忍不住說,其實我這些年經商沒賺到多少錢,現在連一輛二手車都買不起。
想不到,女孩臉上立時晴轉多云了。
這場相親見面會結束后,男孩和女孩都分別向我“訴苦”,彼此都稱對方不是自己的如意人選,以后不必見面了。
男孩對女孩的評價:“我不是計較錢的人,可是,這種女孩太認錢了,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初次見面就擺譜,選擇到大酒店用餐,以后能過日子嗎?誰娶誰后悔!”
女孩評論男孩:“那么木訥,穿得也老土,沒錢就別談感情?哪有沒錢還想談戀愛的?”除了這番經典的話語,女孩還一個勁地埋怨我給他介紹的人不是“大款”,弄得我百口難辯。
看來,觀念不同,兩個人注定無緣。
聽“小三”曬幸福
一日,去參加一場由政界、商界知名人士舉辦的小型Pary。席間,一位相貌平平但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士格外引人注目。后來才知道,這位女人自稱是某某人的“小三”。
某某人在這座城市里知名度很高,有權有錢,眾人因此對她刮目相看。這位“小三”也不忌諱什么,在眾人面前大曬幸福,夸耀某某人大方、闊綽,但凡她喜歡的首飾、衣服,某某人都會一擲千金地相送,給她零花錢也是動輒三萬五萬的。說著,這位“小三”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神情:“瞧瞧,我這鉆戒、這套'寶姿’都是某某人帶著我去'卓展’買的,我駕駛的紅色'寶來’也是某某人送我的呢……”
炫耀之后,這位“小三”稱當晚還有別的應酬,先行離去。想不到,她剛走出宴會廳的門,在愉悅的氣氛中,竟傳出一些女人嘖嘖的贊嘆——
“給某某人當'小三’,就等于擁有了好多好多的錢,能辦好多好多的事,多幸福?。 ?span lang="EN-US">
“看看人家,家里有丈夫,在外有人疼,盡管相貌平平,居然還能被某某人'包養(yǎng)’,這樣的女人才不白活呢!”
老男人的再婚變成了一筆交易
我認識的一位離婚女人小玫,今年34歲,在一家機關工作。離婚兩年了,她帶著6歲的兒子獨自生活。由于離婚后沒有房子,小玫對再婚的要求,除了對方人品好、有穩(wěn)定的經濟收入外,最重要的是要有住房,哪怕很小,能給她和孩子一個穩(wěn)定的家,她都會很知足。
前些天,有人給小玫介紹男友——60歲,喪偶。退休前,是一位正處級領導。由于對方有房子、有穩(wěn)定收入,雖然年紀比較大,小玫還是同意見一面。
可是,就在按照約定即將見面的時候,男方竟然通過介紹人傳話,稱不必認識了。
原來,男方嫌棄小玫帶著男孩,而且沒房沒車。盡管小玫是大學本科畢業(yè)、長相姣好、人品素質俱佳,但由于男方要求的“硬件”條件沒有達到,連見一面的緣分也沒有了。
從介紹人口中得知,這位花甲之年的老人,可能由于此前所處的位置較高,對再婚的要求也比較高。要求女方年齡在30歲左右,離異不帶孩子,必須有穩(wěn)定的工作、有
聽了小玫的這段經歷后,身邊的人都很感慨。
這使我想起女友C。
C離婚多年,前夫再婚生的孩子都六歲了,她卻沒有再婚。
C說,她不是沒有動過再婚的念頭。最初,她獨自帶著年幼的孩子在這座舉目無親的城市里,沒有房子,收入不是很高,生活得很艱難,有哪個男人會看上她?
好在,C沒有因為這些而消沉,而是選擇了靠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她一邊托著正在上學讀書的兒子,一邊努力賺錢,用不到五年的時間,買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住房。
這時,C剛剛40歲。由于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心態(tài),C顯得很年輕,只有三十二三歲的樣子,追求她的異性很多。但可能緣于當年前夫棄她而去,C對男人、對再婚充滿了恐懼,直到遇見了中年男人Y。
Y喪偶一年了,卻經常沉浸在懷念故去妻子的思緒中。后來,C說,跟Y交往緣于一份感動。因為,生活中能愛自己的妻子到許多年如一日的男人很少,尤其是現在,幾近絕版。Y經常去故去妻子的墓地哭泣,燒她生前喜歡的東西,談話時也是十句話中有九句是懷念故去妻子的種種好。一次,Y出差去外地,買回一條價格不斐、漂亮的絲巾,拿到墓地燒掉了。Y幽幽地說,妻子生前喜歡絲巾,卻一直沒舍得買。還有一次,Y帶著C出去吃飯。兩人來到一家餐館的時候,Y告訴C,妻子沒去世的時候,他們經常來這里吃飯。及至飯菜端上桌,Y說,這兩道菜他不喜歡吃,而是妻子生前最喜歡吃的……
這些在外人看來似虛又不虛的點點滴滴的細節(jié),竟把C感動得一塌糊涂。
此后,當Y不開心的時候,C陪他說話。兩個人就那么順其自然地交往著。身邊的很多人都認為,兩個人結婚是遲早的事情。但最終,他們居然分道揚鑣了。
由于Y的自身條件比較好,幾乎每天都有給Y介紹女朋友的。更有多情的女性,從未與Y謀面,不知從哪里打聽了Y的電話,便不斷給Y發(fā)信息,表達愛慕之情。這些女性中,不泛二十三四歲的漂亮女子,還有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以及研究生。Y有一次頗為自豪地說,兩個多月的時間,給他介紹的女朋友多達三十多人。
Y挑選得有些眼花繚亂,頗有皇帝選妃的架勢。只是,C有些不明白,一個50多歲的老男人,只因為在一個有點實權的單位當個中層干部,有一套100多平方米的住房,經濟狀況比常人好一些,至于20多歲、漂亮的女子這樣主動投懷送抱嗎?主動投懷送抱的也未必是好女人。
后來,Y還算坦誠,直接告訴C,他再婚一定要選擇未婚女子或者離異不帶孩子的。所以,即便C各方面條件都不錯,“硬件”達不到要求,兩個人注定沒戲。
C的經歷使我想起一本時尚雜志上的一句話:“很多老男人在離婚或喪偶后,他們的再婚幾乎都變成了一筆交易。”
話說得可能過于片面和偏激,但不無道理。因為這篇文章最后的話更為經典——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所以現在的年輕女孩喜歡找老男人。老男人帶著年輕漂亮的女孩參加應酬,常常就好像戴了塊勞力士。成了一種炫耀。老男人看中了女孩的青春,女孩看中的是老男人的經濟實力和社會地位。你有所欲,我有所求,于是年輕女孩和老男人就變成了“交易公平”、“銀貨相當”。
由此看來,那些年輕女子主動追求Y,Y要選擇未婚女子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更有意思的是,C聽說,Y提及兩個人的交往,說的話比時尚雜志上的話更經典:“若找離婚帶孩子的,盡管她能賺錢,賺的錢得養(yǎng)活她的孩子。若找一個未婚女子或者離異不帶孩子的,賺的錢跟我賺的錢放在一起,可以共同用來供養(yǎng)我的孩子?!?span lang="EN-US">
都說女人現實,男人其實也越來越實際了。
而且,你不得不承認,但凡經濟條件優(yōu)越一點、工作好一點,或者再有那么一點地位、自我感覺良好一點的男人,早就被蜂擁而至的女人寵壞了,已經沒有什么明辨是非的能力了,即便你對他再好,他也不會感覺到你對他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