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引自張志偉《西方哲學十五講》
人們通常將世界上的哲學形態(tài)分為三種主要類型:西方哲學、中國哲學和印度哲學。不過,按照“哲學”這個概念的起源和比較嚴格的意義,哲學就是西方哲學。當我們說“哲學就是西方哲學”的時候,并不包含任何孰高孰低的價值評判,只是在明確一個歷史事實如果從世界范圍來考察各種哲學形態(tài),我們傾向于使用“思想”這個更為基本更為寬泛的概念。西方、中國、印度以及全世界的各個民族都有作為其文化精神和最高的意識形態(tài)的“思想”,“哲學”則是西方思想所采取的特殊形式,雖然這一形式的確產生了世界性的廣泛影響。當然,從廣義上將西方思想、中國思想和印度思想統(tǒng)統(tǒng)叫做“哲學”也未嘗不可,但是一定要清楚,它們實際上是三種不同類型的哲學。因此,所謂“西方哲學”中雖然有“西方”二字,但卻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地域或空間概念,而是指一種不同于中國思想和印度思想的思想形態(tài)。實際上,作為西方哲學兩大源頭的希臘哲學和基督教思想,都起源于世界的東方。
那么,哲學或者說西方哲學有什么不同尋常的特點呢?這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說清楚的,我們準備通過《西方哲學十五講》來試著回答這個問題。在我們這個時代,人們對哲學或者敬而遠之,或者不屑一顧。當一位以哲學為職業(yè)的人需要自我介紹的時候,他經常會感到很尷尬,似乎以哲學為職業(yè)是一件令人難堪的事,至少不那么理直氣壯。別人看他的眼神,就好像在看一件出土文物或者活的化石標本。
為什么會這樣?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很多情況下是出于人們對哲學的誤解,不過說到底,主要的責任還是在我們這些所謂研究哲學的人身上,我們沒有把哲學講清楚。另一方面,哲學與意識形態(tài)的關系太密切了,以至于一說到哲學問題,幾乎就變成了政治問題,人們只好三緘其口。
改革開放以前,極左思潮、教條主義泛濫,直到今天還在影響著我們的頭腦,有許多人為設置的禁區(qū),甚至是我們自己給自己設置的禁區(qū)。這與哲學的本性是相悖的:哲學是自由思想,條條框框的限制不可能出哲學家,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現(xiàn)在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哲學家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我們這第一講首先需要為哲學“正名”,與大家討論哲學是什么。
有人可能皺眉頭:“哲學是什么”這樣的問題也值得討論嗎?對于任何一門學科來說,“是什么”亦即定義總是最基本的問題,我們還需要討論這樣“小兒科”的問題嗎?!我認為有這個必要。在某種意義上說,哲學所有的意味都包含在“哲學是什么”這個問題之中了,對哲學的一切誤解也都是由于沒有搞清楚“哲學是什么”。顯然,這個問題是哲學中最基本的問題,不幸的是,也是最艱難的問題。難到什么程度?難到了直到今天尚未有結論的程度。這話聽起來似乎有點兒不可思議:一門有著二千六百多年歷史的學科,竟然直到今天還不知道自己“是什么”!
事實就是如此。
當然,這并不是說哲學家們沒有給哲學下定義,并不是說沒有人對這個問題給出自己的答案。問題在于,有多少哲學家就有多少種關于哲學的定義,而且相互之間從來沒有達到過起碼的共識。不僅如此,在哲學領域中,幾乎所有的問題、概念、理論學說和體系都處在“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的境地,套用近代英國哲學家霍布斯的一句話,哲學簡直就是“一切人反對一切人的戰(zhàn)場”。
由此可見,“哲學是什么”的問題的確是一個問題。
在討論“哲學是什么”這個問題之前,先讓我們看一看人們關于哲學所持的一些成見。
首先,有人認為“哲學是科學”。我們關于科學的觀念,基本上還停留在十八九世紀,那就是將科學看作是絕對真理的典型。在我們的日常語言中,經常會聽到“你這樣說有科學根據嗎”、“你的理論不夠科學”、“要講科學”等等諸如此類的話,意思是說要講道理,要有邏輯,要能夠放之四海而皆準,要有普遍必然性即真理性。雖然20世紀以來,西方人關于科學的觀念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認識到作為絕對真理的科學是不存在的,但是崇尚科學的精神并沒有變。于是,人們通??偸怯煤饬靠茖W的標準來衡量哲學。
哲學不具有任何科學的基本特征,因而哲學不是科學,這是批評哲學的人的一件百試不爽的致命武器。而維護哲學的人則千方百計試圖證明哲學是科學,哲學將是科學,哲學至少在理論上是科學。我們必須承認,哲學的確不具有科學知識的基本特征,因而它不是像自然科學那樣的科學知識。不過,哲學不是科學并不意味著它就沒有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了。恰恰相反,哲學不是科學,正是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其次,有人認為“哲學是讓人聰明而有智慧的學問”。顯然,沒有學過哲學的人并不一定就不聰明,學過哲學的人也并不一定就有智慧。實際上與通常的觀點正好相反,按照哲學的本性而論,哲學不是讓人有智慧,而是讓人知道自己沒有智慧因而去追求和熱愛智慧的學問。不僅如此,事實上自有哲學以來,哲學家們幾乎在所有的哲學問題上都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而且越是爭論就越是爭論不清,因而哲學非但沒有讓人聰明,反而越來越使人糊涂了。哲學家們爭論來爭論去,不但爭不出個結果來,甚至越追問越爭論問題就越多了。有人可能會對此嗤之以鼻:“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最后,還有一種見解認為“哲學是講道理的學問”。這話固然不錯,但也要看對“講道理”怎樣理解。不只是哲學,實際上所有的科學都是講“道理”的學問。當然我們也可以說,相對于其他學科,哲學是講“大道理”的學問。于是,按照“小道理”服從“中道理”,“中道理”服從“大道理”的推論,哲學應該是一切科學的科學,許多人的確按照這個思路,把哲學看作是所有科學知識的概括和總結。這些都是理論上的推論,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這基本上是20世紀以前傳統(tǒng)哲學的觀點,20世紀以后的哲學家們早已經不這樣看待哲學了。
例如,我們把辯證法看作是宇宙萬物普遍的規(guī)律和法則,也是我們論證說理的工具,然而卻經常會聽到人們嘲笑辯證法是“變戲法”。由于我們的誤解和教條化,使得這同一套方法,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甚至對于相互沖突相互矛盾的事物,都可以說得通,都能夠言之有理。顯然,正如世界上不存在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一樣,也沒有總是有理的道理。如果真有這樣的道理,它一定是沒有道理的。所以,我們更傾向于把哲學看作是“分析”道理的學問。
關于哲學的成見還有很多,我們就不一一列舉了。還是讓我們從根本上來解決問題,問一問:什么是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