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蜀之地自從三星堆文化之后,除了蜀錦還比較知名以外,在美術(shù)史上就變成了小透明。
直到唐朝安史之亂,唐玄宗李隆基帶著一大批人躲到蜀地避難,給四川盆地帶來了大量的藝術(shù)種子。
《明皇幸蜀圖》
接著唐末戰(zhàn)亂,蜀地成為世外桃源一般的所在,也吸引了不少中原文化人投奔西蜀,大大提高了后蜀的藝術(shù)水平,其中尤其以宗教畫和花鳥畫發(fā)展最快。
宗教畫方面,常重胤、蒲師訓(xùn)、貫休和尚等都是當時名重一時的畫家。
而花鳥畫方面,更是出現(xiàn)了黃筌[quán]、黃居寀[ci]父子這樣的天才。
黃筌也有人把他寫成黃荃,迄今美術(shù)界也沒有對此下過定論到底是哪個quan,作者也不能確定,本文暫且先用竹字頭的筌吧。
黃筌,字要叔,四川成都人。他曾隨唐末入蜀的著名畫家刁光胤學(xué)畫,又吸取山水畫家李昇、人物畫家孫位之長,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而且“全該六法,遠過三師”。
黃筌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天賦以外,還有三個原因:
一是后蜀蜀主孟昶創(chuàng)立了翰林圖畫院,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xiàn)的畫院,讓畫家們能夠在皇家的贊助下專心創(chuàng)作,相互探討。
二是后蜀宮廷中有大量的動物花卉可以寫生。
三是在后蜀打破了宮廷畫家與民間畫匠的壁壘,畫家和畫匠可以相互交流,創(chuàng)作的作品可以自由買賣,這樣相互取長補短,再由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做進一步的挑選,使得后蜀的畫家們優(yōu)勝劣汰,不斷提高自己的畫技。
黃筌擅長花鳥,他有獨特的繪畫技巧:先以細勁的線條畫出輪廓,然后再賦以柔麗的顏色,層層敷染,線色相溶,幾乎不見勾勒的墨跡,動物的形態(tài)自然也就生動逼真了。
有多逼真呢?
據(jù)《益州名畫錄》記載,他曾在后蜀皇宮的一個殿壁上畫六只不同姿態(tài)的仙鶴,甚至吸引了真的仙鶴到壁前起舞。
還有一次他在八卦殿壁上畫花竹雉雞,使進貢到朝廷的鷹鶻誤認為真,頻頻飛撲向壁間叼啄。
不過這種傳說在中國美術(shù)史上有很多,有些還是古人夸張的說法,但黃筌確實是有這個實力的——因為有圖有真相??!
下面的這幅就是黃筌的真跡《寫生珍禽圖》。
《寫生珍禽圖》
怎么鑒賞的話作者就不說了,我們直接上動物的照片和畫上的形象的對比圖,大家可以看看有多逼真。
這幅《寫生珍禽圖》縱41.5厘米,橫70.8厘米,一共描繪了24 只動物,其中禽鳥有麻雀、鳩、白頭翁、大山雀等,昆蟲有蚱蜢、天牛、蟬、金龜子、蝗蟲、蜜蜂等,以及一大一小的兩只龜。
畫卷左下角有一行小字:“付子居寶習”,意思是說“交給兒子黃居寶臨摹練習”,所以這幅畫只是稿本,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說的草圖?!瓦@么一幅草圖,流傳千年以后,至今依然是學(xué)習中國工筆畫的經(jīng)典范本。
所以,當時黃筌的畫不但是市場上的熱門貨,還被蜀主孟昶作為與其他政權(quán)間交往的禮物。
不過由于中國古代畫家依靠觀察和經(jīng)驗積累來創(chuàng)作的,沒有科學(xué)的解剖、運動學(xué)研究,所以也容易出錯。
據(jù)說黃筌有次畫了一幅飛雁,頭和爪都是伸展開的,被牧童看到了,說他畫錯了——因為飛鳥縮頭,那么爪子就是展開的;爪子縮起來,頭就是舒展的,沒有頭和爪子都伸展的情況。
即便如此,黃筌還是很受統(tǒng)治者的欣賞。他17歲成為后蜀宮廷畫家,歷經(jīng)王氏、孟氏兩朝,主持畫院直至北宋滅后蜀為止。
到了宋朝,黃筌的畫風也是畫院取舍人才的標準,占據(jù)北宋院體花鳥畫的主流達百年之久。
《雪竹文禽圖》疑似黃筌作
《溪蘆野鴨圖》舊題黃筌作
《溪蘆野鴨圖》疑似黃筌作
黃筌的兒子黃居實、黃居寶、黃居寀以及他的弟弟黃惟亮都繼承了家學(xué),畫功出色,形成了精謹細膩、富麗堂皇、充滿宮廷貴族氣息的風格,被稱為“黃家富貴”。
其中,黃居寀畫怪石山水還超過了父親,經(jīng)常與父親一起合作畫殿廷墻壁、宮闈屏幛等。
北宋滅后蜀后,黃居寀得宋太宗看重,仍任翰林待詔,授光祿丞,主持畫院,還擔當了皇家書畫收藏和鑒賞的首席顧問。
《竹石錦鳩圖》
《山鷓棘雀圖》
黃居寀存世的作品也不多,能確認的只有《竹石錦鳩圖》和《山鷓棘雀圖》,均藏于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