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黑洞照片為什么都是紅紅的?銀心黑洞:它會吞噬掉整個銀河系嗎?

2022年5月12日21點,銀河系中心黑洞照片發(fā)布,這是幾乎北半球中低緯度以及南半球的毫米波望遠鏡接力“拍攝”下來的黑洞照片,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二張黑洞照片!

為什么又是紅紅的照片?

相信各位應該是有些審美疲勞了,因為這張照片看起來和2019年4月10日發(fā)布的黑洞照并沒有差多少,也就是紅紅的底色,中間一個黑色區(qū)域,不用問這也知道紅黃色的是吸積盤,黑色區(qū)域中心就是事件視界。

《星際穿越》中的黑洞實在是太壯觀了,所以當年期待M87*也有那樣的震撼的場景,但顯然讓大家失望了,因為事實上的黑洞照就是紅紅的。

黑洞:光都跑不出去的怪胎

WIKI中文版對黑洞的描述是這樣的:“時空展現(xiàn)出極端強大的引力,以致于所有粒子、甚至這樣的電磁輻射都不能逃逸的區(qū)域。廣義相對論預測,足夠緊密的質量可以扭曲時空,形成黑洞;不可能從該區(qū)域逃離的邊界稱為事件視界(英語:event horizon)

這個所謂的光逃不出去的區(qū)域,如果是史瓦西黑洞的話那么指的就是史瓦西半徑,用第一宇宙速度公式也可以計算出,在黑洞的史瓦西半徑內逃逸速度大于光速,因此黑洞從理論上來看它應該漆黑一片,那又是如何拍攝到照片的呢?

因為黑洞強大的引力,讓它對周圍的物質都虎視眈眈,因此外圍會有大量物質掉入吸積盤,在向中間掉落的過程中被壓縮,物質的原子被激發(fā),從吸積盤的外圍到視界,分別釋放出從電磁輻射到伽馬射線不等的輻射。

這就是黑洞能被探測到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引力透鏡也可以探測黑洞存在),這也是人類可以用EHT(事件視界望遠鏡)對其成像的主要原因。

所謂的紅色成因是這樣的:物質在掉落吸積盤后被壓縮激發(fā)的光譜中其實是全頻段的,但由于強大的黑洞引力,這些光譜都被極度紅移,就像宇宙膨脹出現(xiàn)的紅移有些類似(原理不一樣,一個是引力紅移,一個空間膨脹紅移),但結果類似,變成了紅光。

星系紅移

所以我們看到的黑洞照片就是紅紅的?

其實這個答案是錯的!因為EHT拍攝的根本就不是可見光,這才是“紅光”真正的原因,從如下這副圖中可以看到,EHT用來“成像”的是至少可以觀測230GHZ,波長是1.3毫米的波段!

很顯然,這是是一個高頻電磁波的波段,人類的肉眼無法感知這種“極低頻”的光,所以我們根本就看不到EHT望遠鏡成像的照片。

那么問題來了,那個黑洞照片是咋個來的?其實就是一張“假”照片,將不同頻率的電磁波段以通道的形式輸入可見光通道,合成出一張彩色照片!

巴德的2英寸LRGB濾鏡,直徑50mm左右

這個方法深空攝影愛好者經常用,方法是用濾光片拍攝好多個通道后導入合成一張彩色的深空照,其實大家看到的深空照就是灰灰的,沒啥顏色,這個事情連NASA都是這么干的。而不同頻率的電磁波就像是濾光片拍攝后的數(shù)據,對應導入合成一張“偽彩色”黑洞照。

為什么不用光學望遠鏡拍張真正的彩色照片?

射電望遠鏡取得的照片是“偽彩色”,那么光學望遠鏡直接拍攝不就是真彩色了么?

所見即為所得,這是我們理解的拍照的樣子,但事實上給天體拍照卻不是這樣,因為直接成像的天體照片看起來就是黑白兩色,因為天體本身非常暗淡,盡管發(fā)出的都是全色波段,但在底片上表現(xiàn)出來的就是黑白照!

哈勃的那些天體彩照是如何拍攝的?

其實哈勃的CCD前面有各種濾光鏡,拍下多個可見光波段后再通過導入對應的濾光后拍攝的圖像合成,這也是各位天文愛好者拍攝深空圖像的方法,基本上深空攝影愛好者至少也得有三個通道的濾光鏡,然而哈勃的濾光鏡就多了,不用懷疑,詹姆斯韋伯的也很多:

請注意濾光輪

拍攝的多個波段

不過光學望遠鏡卻無法對銀心黑洞成像,原因很簡單,因為銀心目標太小了,盡管它的質量高達太陽的400萬倍,其視界直徑為2400萬千米,但在2.6萬光年外的地球看來這個視角僅僅為50微角秒,如圖:

而是M87*黑洞質量為太陽的65億倍,事件視界半徑為390億千米,5500萬光年外的地球來看,更是低至40微角秒,大家都知道哈勃的極限分辨率大約為0.1角秒,這個微角秒是什么概念呢?

1°(度)= 60′(角分)= 3,600″(角秒)=3,600,000毫角秒=3,600,000,000微角秒

比哈勃極限分辨率還要低5個數(shù)量級,這根本就是強人所難嘛!大家都知道,口徑與分辨率直接相關,假如要看清銀心黑洞,光學望遠鏡要多大呢?

黑洞視界直徑/距離=1.22*波長/望遠鏡口徑

以可見光550納米為例,要看清楚銀心黑洞的望遠鏡口徑大約需要:6.877千米口徑,而對M87*進行成像,那么光學望遠鏡需要8.95千米口徑,顯然人類還造不出這樣的望遠鏡,這也是使用甚長基線干涉來“組建”EHT陣列的原因。

它的原理是將來自不同天文望遠鏡的觀測信號收集后進行聯(lián)合處理,使其組成一臺口徑相當于多臺望遠鏡之間距離的虛擬射電望遠鏡,但這種技術需要精確的原子鐘同步信號,記錄信號間的時間延遲差,然后再經過超級計算機的處理成一個“合成圖像”。

銀心黑洞:它會吞噬掉整個銀河系嗎?

銀心是個黑洞被證實了,就像《三體》中的哈勃二號看到了半人馬座南門二星系周圍的塵埃帶中的1000根刷毛,確定了規(guī)模達1000艘宇宙飛船的三體艦隊正以1%的光速趕往地球一樣,那么這個質量可以增長到無限大的黑洞究竟會不會吞了銀河系呢?

黑洞:它是怎么誕生的?

黑洞應該是宇宙最為怪異的天體,它的誕生以目前的科學理論來看,來自于兩種可能,一種就是宇宙誕生的時刻,分布密度過高的區(qū)域直接坍縮成了黑洞,超大質量的黑洞與微型黑洞據信都來自這個時刻,這些黑洞被稱為原初黑洞。

另一種則是恒星型黑洞,它們來自大質量的恒星坍縮,可能會經歷超新星爆發(fā),也可能大質量恒星直接坍縮為黑洞,這種黑洞的質量不大,但有個下限,也就是說至少要大于奧本海默極限質量才可能探索成黑洞。

中子星的合并也可能誕生黑洞,黑洞之間也可以通過合并成為更大的黑洞,但質量卻不是1+1=2,而又大量的能量會變成引力波釋放,這也是LIGO和VIRGO檢測到黑洞引力波的理論來源。

除了黑洞合并以外,黑洞還會吞噬周圍的質量成長,而對于黑洞來說,它可能永遠都吃不飽,比如目前發(fā)生的最大黑洞TON 618,其質量可能高達太陽660億倍,整個銀河系的質量盡管0.8–1.5×10^12倍,但能經得起幾個TON 618的吞噬?

黑洞不怕:最怕的是流浪的微型黑洞

黑洞有多可怕,不妨先了解下黑洞到底是怎么吞噬物質的!網上有一張比較有趣的圖,將黑洞分為危險區(qū)、安全區(qū),如下:

盡管看起來有些牽強,但也算是表達了黑洞的“勢力范圍”到底是怎么分布的!黑洞因為其超強的質量扭曲的時空,物質會在這個時空陷阱中環(huán)繞,最終螺旋形墜入黑洞的視界,視界處環(huán)繞速度為光速,視界內逃逸速度超過光速,視界外理論上仍然是可以逃逸的。

吸積盤就是黑洞吞噬周圍的物質形成的,墜入吸積盤的物質應該是不太有機會逃出黑洞了,那么從理論上來看,整個銀河系都將墜入黑洞?盡管理論上確實有可能,但現(xiàn)實中卻不會發(fā)生:

1、黑洞的物質吞噬率很低;

2、存在足夠環(huán)繞速度的天體不會被吞噬;

據5月12日晚的黑洞“發(fā)布會”上,上海天文臺副臺長沈志強稱銀心黑洞的物質吞噬速度大約為每年10^-8個太陽質量,不止到筆者有沒聽錯,請各位指正下。沈志強稱這個數(shù)據與理論數(shù)據擬合度很高,按這個速度,銀河系吞噬完畢也是天荒地老了。

另一個需要了解的是,無論多大質量的天體,在某個位置,它一定有一個環(huán)繞速度和逃逸速度,那么我們可以簡單的計算下,在太陽系的距離上,逃離銀心黑洞Sgr A*需要多大的速度:

環(huán)繞速度:4.6千米/秒

逃逸速度:6.57千米/秒

筆者偷懶了,直接在網上找了個計算器,算出來就是這個速度,而目前太陽系在銀河系中的運行速度高達220千米/秒,顯然這已經遠遠超過了銀心黑洞的逃逸速度,絕對不會掉進去的,但問題是太陽似乎也沒逃離?

當然這個問題有幾個答案,一個是銀心并非只有一個黑洞,還要核球以及周圍旋臂的質量也要算在核心質量內,但據天文學家稱,即使把這個質量也算上,銀心還是拖不住太陽,科學家解釋稱,銀河系中還有大量我們看不到的暗物質產生的引力。

因此各位大可不必擔心銀河系會被黑洞吞了,反而要擔心銀河系為何還沒有散架,畢竟目前計算出來的速度太快,已經需要暗物質來解釋了。

最擔心的是流浪黑洞

顯然銀心黑洞不足為懼,但假如一個微型黑洞,比如像一個只有木星質量大小的微型黑洞,視界直徑大約在6米左右,這種類型的黑洞很難被發(fā)現(xiàn),一個它不發(fā)光,另一個在宇宙空間中也沒有明顯的吸積盤,因此它從奧爾特云進入柯伊伯帶的過程中也許是靜悄悄的。

這種狀態(tài)下只有引力透鏡才能才能發(fā)現(xiàn),并且這個黑洞需要剛好經過地球和某顆恒星的中間時候才會被發(fā)現(xiàn)異常,全天區(qū)那么大,它來自何方估計只有鬼才知道了。

一旦它進入到能干擾到柯伊伯帶彗星類天體運動時,內行星就要遭殃了,因為大量的彗星可能會受到擾動進入大橢圓軌道運行,這將會給地球帶來很大的撞擊風險。

如果這個黑洞繼續(xù)進入環(huán)繞太陽的軌道,那太陽系就永無寧日了,也許太陽都有可能被它吞噬,行星軌道也會因黑洞的進入而受到擾動,估計到那會,人類除了從太陽系搬家外沒有別的好辦法。

不過這個橋段在《撤離地球》這部偽紀錄片中已經演示過一次了,只是在《撤離地球》中闖入太陽系的是一顆中子星,顯然中子星要比黑洞質量小,但因為它是個發(fā)光體,比黑洞要更容易被發(fā)現(xiàn),因此至少人類能獲得足夠久的預警時間,制造巨型方舟逃離地球。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銀心黑洞第一次拍攝到!中國天眼世界最大,為何沒用于觀測黑洞?
天文學家:銀河系中心黑洞照片即將公布,距離地球2.6萬光年
首張銀心黑洞照片曝光!那三個光斑是什么?其實黑洞真身仍不可見
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吞噬一顆恒星,黑洞的“進餐時間”
人類認識黑洞的歷史:愛因斯坦很討厭它
知否|首張黑洞照片面世,關于黑洞你需要知道的27件事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