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經(jīng)常被比喻為龍,因為在日常能見到的生物中,蛇是最接近龍的生物!但地球上還有一種比蛇更接近龍,而且它那獨特的王者風范,一度讓世人懷疑這難道真是傳說中龍還在凡間修煉時候的模樣?
這種中最像中國龍的生物卻生活在歐洲喀爾巴阡山脈,1768年奧地利醫(yī)生和自然科學家洛朗發(fā)現(xiàn)了洞螈,當時起名叫做“普羅透斯”,希臘神話中一個海神的名字。它們身長大約30厘米左右,有肺呼吸和鰓呼吸兩種方式,是一種兩棲動物,鰓位于兩側(cè)呈鮮紅色。
十九世紀開始歐洲生物學家才開始研究這種生物,但一些熟悉中國文化的生物學家發(fā)現(xiàn),這種被稱為“普羅透斯”的生物,根本不具備“普羅透斯”那種變換外形的能力,甚至它就一動不動,不吃不喝,這能力和它的外形,根本就是中國歷史上傳說的龍嘛!
當然它還沒有那種龍騰虎躍中的騰飛能力,也許這就是它在凡間的幼崽,后來“中國龍的幼崽”這個非專業(yè)名詞就不脛而走,搞到聽到這個傳聞的人一時間趨之若鶩,都想來瞻仰下“中國龍幼崽”的模樣!
洞螈生活在黑暗洞穴深處的水中,所以它們的眼睛已經(jīng)退化了,渾身透著白的粉色,在水中一動不動,有一種特有的王者之氣!它們還有一個亞種,但皮膚中有色素沉淀,看上去灰不溜秋的,在二十一世紀這個看臉的時代,就沒人關(guān)心了!
一動不動七年
世間沒有動物能一直不動,但洞螈能,這種兩棲類動物這種能力猶如BUG一般的存在,它一次進食后可以數(shù)年在一動不動呆上數(shù)年,英國和匈牙利的科學家在波斯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境內(nèi)的洞穴中發(fā)現(xiàn),時間對洞螈似乎停滯了,甚至在數(shù)次研究中都以為穿越到了同一時刻!
因為他們的研究對象中,有一只洞螈在完全靜止的狀態(tài)下一直保持了七年,這是什么概念?2500多天里一動都不動,盡管不移動位置也可以吃送上門的獵物,但這種概率極低,所以這只洞螈辟谷了7年,是不是快成仙要變成了龍了?
最活躍的洞螈也不過在大半年時間(230)里移動了38米而已,大多數(shù)洞螈每年不過移動5米不到,所以很難界定這種生物到底是懶還是因為時間對它們來說不存在,因為它們還有一種你很想擁有的能力!
壽命超過一百年?
一般體型和生命大都城正比,當然也有很多反常案例,比如蝙蝠就能過30年,鳥類普遍長壽,但這是它們生存方式帶來的副產(chǎn)品,龜類也長壽,而洞螈這種身長只有30厘米的兩棲動物號稱可以活上100年,但據(jù)說這個時間只是暫定而已!
因為沒有人獨立觀察過一個群體中的洞螈生老病死過程,所以這100年不過是人類強加給它們的壽命,而實際可能遠超百年,相信各位已經(jīng)垂涎三尺了吧!但請不要羨慕,因為另一個生存方式可能會讓各位度日如年!
十二年交配一次?
據(jù)G. Balázs和B. Lewarne以及G. Herczeg動物學雜志上發(fā)表的論文中顯示,洞螈的繁殖交配周期大約為12.5年,也就是說它們每隔12.5年才繁殖一次(古代十二年,稱為“一紀”),估計看到這里各位就對洞螈的生存方式?jīng)]有興趣了吧,這間隔也太久了!當然對于洞螈這種不太愛動的動物來說,進食和交配是它們?yōu)閿?shù)不多的行動意愿之一!
洞螈的食物大都是小蝦和蝸牛,由于視力退化,它們的嗅覺和聽覺非常敏銳,而且低溫環(huán)境下耗氧量很低,抗餓能力實在太強!它們在地球上生存已經(jīng)超過上千萬年,相信只要這樣的環(huán)境一直保持下去,它們會延續(xù)很久,因為它們無欲無求,時間與他們無關(guān),除了生存必須的兩項基本需求外,其它沒有任何要求。
所以很多人對于這種生物有一種不真實感,似乎它們在地球上度過的只是它們漫長生涯的一部分,而另一部分,將在中華文明的傳統(tǒng)文化中翱翔天際,叱詫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