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語華
本文由:語華育娃(shuangbaoJJ)
1
兒子放學回家,帶回來一張獎狀。
一進家門洗洗手就撲向他的“五合一獎勵”——一輛樂高摩托車。
為什么叫五合一呢?這種事,當然是他爸“發(fā)明”的。
從刷牙獎勵,小測驗獎勵,變成到期中考試獎勵,又變成生日禮物,今天又變成六一兒童禮物啦!
“爸爸,你說話不算數(shù)!說獎勵我。我做到了,為什么不給我?”
“我說過這個禮物已經(jīng)是你的了,但什么時候交貨也要看你表現(xiàn)呀。你看美國賣給印度武器,合同簽了,什么時候交貨也要看對方聽不聽話。”
就這樣,從一個簡單的獎勵,生生變成了五合一的大禮包了。
不過,兒子對好不容易到手的玩具,除了喜悅,一切不愉快的聲音,都變成模糊的白噪音。
兒子從晚上拿到手后,就利用一切小空檔,冒著被罵的風險,一點點拼搭這個玩具接近尾聲了。
爺爺問,“今天作業(yè)是什么?”
“沒有作業(yè)?”
“怎么沒作業(yè)呢?”
“老師說的,六一兒童節(jié),所以不留作業(yè)給我們啦。”
“那我是沒聽說。”爺爺一臉淡定地翻著他的書包。
“你可以問老師去呀。”兒子哼著歌,一定也不惱火?,F(xiàn)在他的世界里只有禮物帶來的甜蜜。
無論什么不愉快被蜜汁澆過,完全可以平靜以對。
沒有什么煩惱是一個心儀禮物不能“熨平”的。
盡管,有些不愉快已被埋到更深處。
2
這兩周,我在調(diào)整我的工作節(jié)奏。
以前我會白天有事外出,傍晚回家再更文,家里還有一家子人,還要弄孩子功課,文章寫起來,不斷被打擾,直到孩子晚上睡覺后,我才能勉強弄完。
為了改變,我做了些調(diào)整,前半周盡量不安排外出。集中把文章寫出來。后面幾天神經(jīng)就不用那么緊張,想寫文章就寫寫,沒時間,就積攢點素材。
目前頗有成效。最重要的是,輔導孩子,和家人溝通,脾氣好了很多。
其實,脾氣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和一個人深埋的焦慮多寡有關。
一個上了一天課的小人兒和兩個上了一天班的大人,晚上三個疲憊的人相遇,能擦出什么火花來呢?
想想也知道。
父母白天工作一天回家很疲憊了,到家再看孩子表現(xiàn)懶散的樣子,忍不住出來的都是暴脾氣。
孩子呢,上一天課,在學校里孩子也要拿著勁兒,和同學之間有合作也有競爭,還想在老師面前表現(xiàn)好一點。
回到家以后,和大人一樣呀,也想放松一下。把自己最真實的一面,甚至懶散的一面釋放出來。
所以,要去營造更好的家庭氛圍,首先要理解到這一層。
如果簡單粗暴地對待孩子的缺點,孩子往往會有一種“戰(zhàn)勝”你的感覺。
你看,我就喜歡看你,看不慣我,還干不掉我的樣子。
你脾氣越大,孩子繼續(xù)受壓,得不到釋放,積攢成青春期更猛烈的叛逆;
孩子看到父母著急的樣子,心底涌起一種不易察覺的“報復”的快感。
你看,我一個隨意的表現(xiàn),就可以把你激怒。我好有“力量”呢。就好像發(fā)現(xiàn)父母一個情緒開關一樣。
3
理解這一層后,我面對孩子,就從自己的工作節(jié)奏開始調(diào)整。
回到家,我希望,讓我們之間變得有趣一點,起碼從精神上放松一點。
至少穿插著這兩種因素,作為主旋律。形成一個正循環(huán)。
另外,昨天和張同學也吵了幾句嘴。
張同學用“刻薄”的言辭,希望讓我加強鍛煉。結果可想而知。
每個成年人的心理,并不比一個孩子高明更多。
我告訴他,丈夫讓妻子不開心的結果,你認為妻子會自己消化嗎?
No.她也有消化不了的時候。然后呢?她會如何釋放這些情緒?
嗯,多半會釋放在家的角角落落里,包括孩子。
妻子讓丈夫不愉快太多時,他也消化不了。丈夫會發(fā)泄到哪里?對,工作上。
所以,我們和孩子不一樣的地方,便是有更多的自省,并且先做到自己照顧好自己的情緒,不給另一半增加負擔。
否則,家庭成員和工作都會受影響。
一個家庭應該形成一種同盟,某種默契。家長上一天班好累呀,你上一天課肯定也很辛苦,可是這不是我們放飛自我的理由哦。
彼此加油,善待對方。雖然疲憊,但讓家庭生活更有趣。
比如說我們一起吃個什么好吃呀,一起玩?zhèn)€什么小游戲呀,互相為對方默默做點什么,然后就好啦。
好的家庭氛圍就是每個人都對自己有要求,在家可以放松,但不是發(fā)泄。
我們可以一起想辦法,探索一個相對容易接受的方式去執(zhí)行它。
這樣對孩子也是一個很好的示范。是一種改變面對焦慮只知道“彼此傷害”的習慣。
這番話,我也和兒子溝通過。
我說,我不想強迫你履行一些應該的任務,因為有一天,你不在我們身邊了,你除了放飛自我以外,并沒學會如何和自己和別人的壞情緒相處。
那時,父母曾經(jīng)辛苦幫你維持的,最終還是被推翻。
無論孩子還是父母,回到家,需要的是鼓勵和激勵,讓他越戰(zhàn)越勇。即便做不到,也要學會安靜的自處。減少對其它家庭成員的“情緒污染”。
4
基于這種思想,我分享一個讓孩子感到有趣的實踐方法。
老師讓預習課文時,讀5遍。
我會問兒子,讓我們猜猜,老師為什么要讓你們讀5遍呢?
兒子會說,讓我們熟讀課文吧。
我說,我也這么認為。那這樣,我覺得不一定5遍,而是你讀熟了目的就達到了。
說完,我拿出手機,點開錄音功能,告訴他,你自己錄下來,你選一遍讀得最好的放給我聽。好不好?媽媽并不樂意盯著你讀書。
他說好。我就干自己的事兒去了。
一會兒,兒子跑過來,遞給我說,你聽倒數(shù)第二遍吧。
我一翻,他為了能讀好,自己讀了10遍!
我就開始夸他。花樣夸他。讓他有滿滿的成就感。
當然有時我會穿插一些其它方式,比如和他輪流念,和他一起PK,他會有樂趣。
總用一種方式,孩子也會疲勞。
念課文只是其中一個步驟。
還有其它預習,我會和他輪流當老師,讓他模仿老師那樣,給我講一下這篇課文。
當然,有時我也講,他來聽?;ハ嗵釂?,指出對方做得好的,以及下次可以改進的部分。
后面呢,我逐漸減低參與的頻率。
再到后面,我就完全不講了。
我也會夸他,你講得太好了,我覺得你以后可以當老師?。?/span>
總之就各種吹捧、花樣吹捧。
他就很開心,滿滿有了信心。
最重要的是形成了他自己喜歡學習的習慣。
當然,我阻止不了“武力”征服娃的慣性。
畢竟這個過程更考驗家長,不僅看眼前,更能看到未來。
從長遠利益角度,暫時的焦慮和困難,都變得不那么難以“下咽”了。
前提是,我愿意收斂自己的壞情緒,成為一個無毒無副作用的家長。
來源:語華育娃(shuangbaoJJ)育兒從來不是教育和培育孩子,而是修行父母的。度自己,度自己,度自己。原文標題《最好的家庭教育,從不激怒另一半開始》轉載已獲授權。
編輯:王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