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是歷史上一場十分有名的政變,高祖李淵的次子李世民在玄武門射殺大哥李建成跟四弟劉元吉,鏟除了皇權(quán)路上的兩塊絆腳石,這一場手足相殘、父子反目的奪權(quán)政變,向世人、后人展示了皇家的冷血無情,在皇位、權(quán)勢面前,仿佛人性已經(jīng)泯滅,君臣不是君臣、父子不是父子、兄弟不是兄弟,只有赤裸裸的利益相爭,你死我活,以及最終定局的成王敗寇。
高祖皇帝的兒子,自幼教育嚴格,文武雙全,因此不管是李建成、李元吉還是李世民,都是年輕人中的佼佼者,當(dāng)初高祖皇帝打江山時,三人招兵買馬、領(lǐng)軍打仗,為唐朝的建立做出很大貢獻,而唐朝建立后,又為唐朝的攘外安內(nèi)做出了不少貢獻,雖然都是功勛卓著,功績顯赫,但是性格的差異以及高祖李淵的言而無信跟偏袒,注定了三兄弟之間的兵戎相見。
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謀略,此后四方征戰(zhàn),立下赫赫戰(zhàn)功,高祖曾允諾事成之后立李世民為太子,但唐朝建立后,因為李建成是長子,而且也很優(yōu)秀,因此高祖立了李建成為太子,李建成直率、寬簡、仁厚,很有才能,是一個很合格的太子,但是李世民軍功顯赫,且有朝臣支持,勢力很大,能與李建成抗衡。
李元吉為人驍勇,但是性格驕縱,喜愛奢侈,在唐初的政治斗爭中,李元吉支持太子李建成,主動安排人刺殺李世民,后來被李建成阻止,在愈發(fā)緊張的局勢下,李世民決定先發(fā)制人,于是便有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玄武門政變,李建成跟李元吉同時被殺,當(dāng)時李建成38歲,李元吉24歲,都是正當(dāng)年華。
玄武門之變后,李世民如愿以償?shù)某蔀樾氯位侍?,并繼承帝位,對于李建成的5個兒子跟李元吉的5個兒子,李世民采取了斬草除根的做法。李建成的5個兒子,安陸王李承道,河?xùn)|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訓(xùn),汝南王李承明,鉅鹿王李承義,李元吉的5個兒子,梁郡王李承業(yè),漁陽王李承鸞,普安王李承獎,江夏王李承裕,義陽王李承度,全部被誅,年紀最小的不過幾歲,但沒有一個活下來,他們的名字也被從宗室名冊上刪除。
此外,東宮和齊王府中所有女眷全部被沒入宮中,用來充實李世民的后宮,較為著名的是李元吉的妻子楊氏,沒入宮中后被李世民納為妾,但沒有正式封號,李世民也因為霸占弟媳而被后代部分學(xué)者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