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公眾號:精英說
ID:elitestalk
不久前,備受全球人民寵愛的英國喬治小王子,竟然因為芭蕾課遭到了美國節(jié)目主持人的嘲笑。
節(jié)目上,主持人Lara Spencer在向觀眾播報小王子的課程表時看到他正在學芭蕾,一時竟忍不住笑出聲來,周圍的觀眾也附和著笑作一團。
接著,Lara又滿是嘲諷和調侃的說道:
“威廉王子表示,喬治非常喜歡芭蕾。我想要告訴威廉王子的是:‘咱看看喬治能堅持多久吧’”
說完又抑制不住地笑了起來。
原本,小王子喜歡上了舞蹈,并開始認真的上芭蕾課,是一件非??蓯鄄⑶抑档霉膭畹氖虑椋欢鴧s在美國媒體口中變了味。
Lara在笑什么?觀眾在笑什么?
顯然在這群人眼里,小王子這樣身份尊貴的男孩,怎么會喜歡和堅持芭蕾舞這樣的課程呢?這哪里是一個前途無限的男性的愛好?這不僅滑稽,更不該是一個男孩子該有的“體面”愛好。
圖片來源:Google
在這段“主持人和觀眾一起笑喬治小王子學芭蕾”的視頻播出后,大量網友都站出來批評節(jié)目的態(tài)度不妥。
之后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討論,甚至發(fā)起了一個“Boysdancetoo(男孩也能跳舞)”的熱門話題,無數的男性舞蹈家、喜歡舞蹈的普通男孩都站出來聲援。
用行動聲援喬治小王子
圖片來源:Google
他們用行動告訴人們:“男孩也可以喜歡跳舞,跳芭蕾,每個人都有追求自己熱愛的事物,并且不被嘲笑的權利!”
對于性別的刻板印象,即使是英國王子也要遭受非議和嘲諷,可以想像在事件背后所暴露出的性別偏見,遠比我們所知道的更為普遍,無論男孩女孩都是它的受害者。
男孩女孩真的有很大差別嗎?
性別刻板印象有多常見?
在BBC短片《男女不再有別》中,英國醫(yī)生Javid Abdelmoneim首先提出了自己的疑問。他想知道:性別差異在多大程度上是由我們從小對待男孩女孩的方式造成的?
為了探究性別偏見的形成原因及改變方法,他決定進行一場實驗。
圖片來源:BBC
在一組實驗中,實驗人員把兩個嬰兒的衣服換了一下,男孩穿了女孩的衣服,女孩穿了男孩的衣服,然后在他們前面擺上各種類別的玩具,讓志愿者替嬰兒挑選玩具并與其互動。
實驗的結果讓人大吃一驚。
面對穿著女孩衣服的“Sophie”(實際上為男孩Edward),第一名志愿者立即給了他娃娃來玩,隨后又陸續(xù)拿給“她”毛絨搖鈴、河馬和小貓。人們看到眼前是女孩后,就想當然地認為這個嬰兒會更喜歡娃娃和玩偶。
圖片來源:BBC
實驗中一個特別有趣的細節(jié)是,即便男嬰自己拿起機器人玩具,志愿者仍選擇用毛絨搖鈴吸引“她”的注意,并換走了小機器人。
整個過程中,志愿者都沒給“Sophie”任何可以鍛煉空間認知或肢體運動的玩具,直到陪玩結束后志愿者依舊告訴實驗人員:“我覺得‘她’特別喜歡那個粉色娃娃呢!”
而當工作人員告訴她“Sophie”其實是“Edward”時,志愿者十分驚訝。回憶自己當時的心態(tài),志愿者說道:“我可能想著她是個小女孩,我得給她女孩子玩的東西。”
第二名志愿者是男性,但他的表現與之前一位一樣,毛絨玩具還是他陪女孩玩耍時的最重要道具。
第三位志愿者陪玩的對象是“Oliver”(實際上是被打扮成男孩的小女孩Marinie)。志愿者給了Oliver機器人玩具、繞珠(空間認知玩具)以及用來認識形狀的積木。
圖片來源:Google
圖片來源:Google
圖片來源:Google
在紀錄片中,英國神經成像的頂級專家之一Gina Rippon,也以自己的研究成果佐證了Javid Abdelmoneim醫(yī)生的觀點,男生和女生的大腦結構幾乎沒差別。
在她看來,大腦的可塑性不僅非常強,還可以被重新塑造和改變。
圖片來源:BBC
“孩子的大腦非常柔軟靈活,很多變、很容易被塑造。大腦的發(fā)育是和養(yǎng)育環(huán)境的影響交織在一起的。
男孩和女孩行為上的巨大差異,并不是在胚胎時就注定的,而更多受到了環(huán)境的影響,而人們往往普遍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養(yǎng)育方式對孩子的影響有多么深刻。”
圖片來源:BBC
男孩不應被嘲諷,女孩也不應被限制
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雖然我們生活在一個倡導男女平等的世界,但性別偏見依然充斥在社會的各個角落。說姐曾看過一個實驗性紀錄片,邀請一群不同年齡段的男孩女孩在聽到動作指令后按照第一反應完成動作。
在最開始的時候,導演要求孩子們“像女孩一樣奔跑”。
“像女孩一樣投擲”時,他們有氣無力,手只是象征性地輕拋一下。
而“像女孩一樣打架”時,這些男孩女孩表現出來的與其說是打架,不如說是像一只貓一樣在抓撓,然后嘴里還發(fā)出“哼哼唧唧”聲,然后自己都忍不住笑了。
20歲年齡組的每個人,似乎都覺得“像女孩一樣”,意味著柔弱、矯揉造作和不知所措——不會正常奔跑,甚至不知道該用什么方式扔東西。
接著,導演組請上了一組10歲及更小的女孩,并提出了同樣的一系列問題。
這樣戲劇性的對比,讓很多觀眾陷入了沉思。原來,自信、勇敢、無所畏懼,這些美好的形容詞,在孩子們的心里,根本就和性別無關。
當導演繼續(xù)追問女孩們:“當我說像個女孩一樣跑步的時候,對你而言意味著什么?”
一位滿臉稚氣、穿著吊帶紅裙的小姑娘篤定地說:“意思就是盡全力去跑(It means run fast as you can)?!?/p>
圖片來源:Google
節(jié)目組繼續(xù)問其他人:“有什么建議給那些被他人說‘像個女孩一樣跑步、踢腿、游泳’的女生們?!?/p>
“繼續(xù)做下去吧,因為你們一直做得很好,如果還有人繼續(xù)說,女孩跑步、踢腿、投籃是不能被接受的事情,這是那些人的問題。因為如果你還能一直得分,一直能救到每個球,你還是一直名列前茅,就證明你做得沒錯,不用管別人怎么說?!?/section>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像個女孩一樣”變成了一件很丟臉的事情。仿佛在人們心中,女生做起事情來就應該柔柔弱弱,收斂自己的個性;就必須抿嘴微笑、輕聲細語、小步走路。
原本,沒人質疑“像女孩一樣”這個句話本身所含有的意義,但成年人卻在更多經歷的打磨后將這句話理解為“扭捏、做作、不自然”。這種在這無形之中,人們無意對女性存在的刻板印象,才是這個追求男女平等的社會前進的最大阻礙。
顏寧:請不要叫我“女科學家”
近年來,雖然女性的話語權逐漸增強,但關于“女性應該是什么樣子?”的爭論,依然喋喋不休。
以女企業(yè)家、女科學家、女博士為例,在世俗眼光中,她們嚴肅、乏味、不食人間煙火,更直白一點,她們與部分男性喜歡的“好嫁風”沾不上邊。
不久前,企業(yè)家董明珠阿姨就因為一則#董明珠每天打扮不超過5分鐘#登上了熱搜。
圖片來源:Google
而事情的起因,就是董明珠在接受節(jié)目采訪時說,自己每天化妝打扮不超過5分鐘,沒有什么化妝品,不打麻將,不跳廣場舞,幾乎從來不休假。
什么時候起媒體對企業(yè)家的關注已經轉移到了化妝上?節(jié)目播出后,網上炸開了鍋。
女性的價值衡量指標,從來不應當僅靠稍縱即逝的青春和美麗的外表來衡量,社交媒體上關于董明珠外貌、裝扮的討論,無疑是對這位企業(yè)家某種意義的不尊重。
另一位有過類似經歷的是中國科學家顏寧。
2016 年,顏寧在參加節(jié)目《開講啦》時,主持人撒貝寧用了一種很常見的調侃方式夸獎她的外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