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泉水無憂能解愁
泉水無憂能解愁,
春風(fēng)染綠柳梢頭,
魚翔水底戲潛流。
石上泉清流快樂,
湖明水靜蕩輕舟。
泉城二月醉人游。
浣溪沙,又名浣溪紗、小庭花等。唐朝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分平仄兩體,字?jǐn)?shù)以四十二字居多,還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兩種。最早采用此調(diào)的是唐人韓偓,通常以其詞為正體,另有四種變體。韓體浣溪沙全詞分兩片,平韻、六句四十二字,每句七字。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
浣溪沙音節(jié)明快,句式整齊,易于上口,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
初次填浣溪沙,采用平韻四十二字體。
附:格律對照例詞:
(唐末)韓偓《浣溪沙·宿醉離愁慢髻鬟》
中仄中平中仄平(韻),
宿醉離愁慢髻鬟,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六銖衣薄惹輕寒,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慵紅悶翠掩青鸞。
中仄中平平仄仄(句),
羅襪況兼金菡萏,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雪肌仍是玉瑯玕。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骨香腰細(xì)更沈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