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稱帝不久,立長子朱標為太子,封另外二十五個兒子為藩王。
朱標還沒等繼承皇位,就病逝在老爹之前了,朱元璋于是立朱標長子朱允炆為皇太孫,死后傳位長孫朱允炆。
朱允炆在位時,為壓制諸侯王的勢力,決定削蕃,引發(fā)叔叔們的不滿。
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打著清君側(cè)的旗號起兵,最終以武力奪取了皇位,史稱明成祖、永樂皇帝。
按照古時候嫡庶長幼的繼承制度,朱棣稱帝有點名不正言不順。
為了向天下人表示自己的正統(tǒng)地位,他除了百般掩飾自己的庶出身份,謊稱是馬皇后生子之外,還打算立三通碩大無朋的石碑,向臣民顯示自己對老爹朱元璋的孝心。www.ll-kt.com
后來,因為設(shè)計失誤,碑材太大,耗時費力,最終不得不半途而廢。
至今,距南京五十里的湯山鎮(zhèn)陽山,依然保存著當(dāng)年開鑿碑材遺留的痕跡。
陽山碑材依山而鑿,殘留的石材被稱為陽山碑材,亦稱孝陵碑材,共有三塊,僅碑座就高達十七米,碑寬約三十米,厚十二米,碑額十米,碑身高五十一米,寬十四米有余,厚四米多。
陽山,古稱雁門山,為孔山山脈的主峰,山體為石灰?guī)r結(jié)構(gòu),石材堅硬而呈現(xiàn)光澤。
魏晉至明清時期,一直是王公貴族建造陵墓的建筑石材來源地。
關(guān)于石碑的重量,專家根據(jù)現(xiàn)代儀器計算,得出驚人的數(shù)據(jù),碑底座重達一萬六千余噸,碑額重約六千一百多噸,碑身重八千七百九十余噸。
著名的埃及金字塔最重的石塊僅為五十噸,和陽山碑材比起來顯得遜色多了。
原本打算為明太祖朱元璋樹立的神功圣德碑半途而廢,這項形象工程沒有給明成祖朱棣一點面子,皇帝臉上無光,因此,這件事在《實錄》、《明史》等史書上只字未提。
明清時期的學(xué)者、詩人的筆記、詩歌中,記載了關(guān)于孝陵石碑工程的一些文字,為后人提供了一些的史料依據(jù)。
明代學(xué)者胡廣在《游陽山記》中記載:孝陵石碑工程始建于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的秋天,前后歷時九個月。
清代學(xué)者甘熙在《白下瑣言》一書中記載:麒麟門外墳頭附近的道旁,有一通大碑,相傳為明初所造,準備豎立在孝陵,因為過于笨重,難以運輸,加之工作量太大,三千多工匠、囚犯死于非命,最終不得不停工放棄。
清代詩人袁枚在江寧當(dāng)縣令的時候,寫過一首《洪武大石碑歌》,也提到了停工的原因:
“……直斬奇峰為一座……大書功德告祖宗,壓倒唐漢驚羲農(nóng)。碑如長劍青天倚,十萬駱駝拉不起……”
陽山碑材歷經(jīng)六百多年,至今仍完好保存在陽山西南麓的半山腰上,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附近建有仿明代建筑群,成為南京東郊的著名旅游景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