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認為小兒“脾常不足”,因為小孩生長發(fā)育旺盛,對營養(yǎng)需求比較大,然而脾臟尚在發(fā)育中,故功能虛弱;然脾為后天之本,為氣血生化之源,故飲食稍有不節(jié),容易引起脾胃運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失調,從而出現積食等病癥。小兒積食會影響小孩的食欲,吃飯不利索,容易造成免疫低下,精神不好,便秘等,故需盡快干預調理。這一期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幾種常用于緩解小兒積食的中藥。小兒積食一般可分為實證和虛證。實證積食一般是短期的,多與近期飲食不節(jié)有關,如過食肥膩之物,或者吃寒涼、不易消化的食物。虛證一般長期的,由各種因素導致的脾胃長期受損,小孩在嚴格進食的情況下還是出現積食。我們平時所說的積食一般多指實證。
神曲為辣蓼、青蒿、杏仁泥、赤小豆、鮮蒼耳草加入面粉或麩皮后發(fā)酵而成的曲劑。性味甘、辛,溫,歸脾、胃經,能健脾和胃,消食化積,可用于飲食停滯,消化不良,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嘔吐瀉痢。谷芽為禾本科植物粟Setaria italica(L.)Beauv.的成熟果實經發(fā)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性味甘,溫,歸脾、胃經,能消食和中,健脾開胃,用于食積不消,腹脹口臭,脾胃虛弱,不饑食少。值得注意的是炒谷芽偏于消食,用于不饑食少;而焦谷芽善化積滯,用于積滯不消。麥芽為禾本科植物大麥Hordeurn vulgare L.的成熟果實經發(fā)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性味甘、平,歸脾、胃經,能行氣消食,健脾開胃,可用于食積不消,脘腹脹痛,脾虛食少,肝郁脅痛,肝胃氣痛等。值得注意的是生麥芽健脾和胃,還能疏肝行氣,多用于脾虛食少;炒或焦麥芽則能消食化滯,多用于食積不消,脘腹脹痛。山楂為薔薇科植物山里紅Crataegus pin,natiida Bge.var.majorN.E.Br.或山楂Crataegus pin.nati fida Bge.的干燥成熟果實。性味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能消食健胃,行氣散瘀,化濁降脂,可用于肉食積滯,胃脘脹滿,瀉痢腹痛等。值得注意的是焦山楂消食導滯作用增強,用于肉食積滯,瀉痢不爽。雞內金為雉科動物家雞Gallusgallusdomesticus Brisson的干燥沙囊內壁。性味甘、平,歸脾、胃、小腸、膀胱經,能健胃消食,澀精止遺,通淋化石,多用于食積不消,嘔吐瀉痢,小兒疳積,遺尿,遺精,石淋澀痛,膽脹脅痛。值得注意的是脾虛無積滯者慎用。
信源:《山楂》《谷芽》《麥芽》《神曲》《雞內金》百度百科
溫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專業(yè)中醫(yī)人士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藥,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