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如此。帕克特老頭的估價根本就是夸大。一共八匹馬,都是矮胖,剛烈的小野馬,就是那種牛仔從野外圍捕回來,騎上一兩天后,才勉強肯讓人上馬鞍的馬;我才它們應該是帕克特老頭的兒子從野外捉來的。所有的公馬都還沒閹割;所有的馬都還沒釘蹄鐵,蹄腳上到處都是缺口,急需修整一番;鬃毛和尾巴上還糾纏著一堆芒刺。它們也很害怕,惴惴不安地看著我們,顯然在擔心這些人準備怎么對付它們,它們會有怎樣可怕的遭遇。
這種半馴之馬的問題,就是沒有人花時間好好訓練它們。那些什么樣的馬都能騎的牛仔,都是靠威嚇的方法捕捉和驅(qū)使它們的,。他們狠狠地用馬刺戳,用馬鞭抽,不管它們多么絕望地尥蹶子或甩尾巴,牛仔們依然洋洋得意地騎在上面。如果不用正確的方式完全馴服它們,它們對人類的態(tài)度永遠只有恐懼和憎恨。通常牛仔們會在圍捕結束后放它們出來,但到那個時候,它們已經(jīng)喪失部分天性,就算在沙漠中也能生存的天性。而這些馬本身是很聰明,且很有膽識的,如果能用正確的方式飼養(yǎng),它們一定會變成很不錯的馬。
其中有一匹特別吸引住了我,是一匹母馬。我一直都很喜歡母馬,它們不像種馬那么瘋狂,卻又比一般的閹馬多了些火氣。這是一匹花斑母馬,個頭不比別的馬更大或更小,但它似乎不怎么害怕,眼睛很專注地看著我,好像想弄清我是什么樣的人。我把它跟其他馬分開,接著用套索套牢它,然后慢慢走近。根據(jù)爸爸的經(jīng)驗,在不熟悉的馬周圍走動時,眼睛要看著地面,這樣它們才不會認為你是掠奪者。
它靜靜地站在那兒。等我都到夠得著它的距離時,它慢慢地動了動。我伸出手摸它頭部的一側,在它一只耳朵后面撓了撓,然后順著它的臉往下移。它沒有猛然后退——通常馬都會如此——于是我就知道它果然不一樣,雖然它不是世上最漂亮的馬:身上有白、褐、黑組成的雜色斑點——但你能看出它會動腦筋,而非盲目的本能反應。我個人是無論何時都把馬的智慧看得比外表重要。
文:《半馴之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