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底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避免他們受到傷害,但總有那么一些孩子,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產生疾病,就比如濕疹。李媽說,每次當看到孩子難受到哭泣的時候,自己也會忍不住大哭,剛開始,孩子只是臉上出現紅斑,她以為是皮膚太干,后來發(fā)展到頭上,手上以及腹部,送醫(yī)院檢查,被告知是''小兒濕疹'',一種相當頑固的皮膚疾病。廚房柜門
李媽在醫(yī)生的指導下,經過長時間的配合治療,最后總算將孩子的病給治好了!
什么是''小兒濕疹''?
小兒濕疹,學名特應性皮炎,也叫做炎遺傳過敏性皮炎、異位性皮,是一種復發(fā)性強、頑固性高的皮膚病,多發(fā)生在寶寶嬰幼兒時期,但是也有人蔓延至青年甚至成人階段,伴隨終身。通常來說,患者以及其家族成員,會有比較明顯的''特應性''。
孩子得濕疹之后的癥狀
按照兒童濕疹的臨床分型,孩子得了濕疹后,會出現以下癥狀
1、干燥性皮膚
孩子皮膚紅腫,有紅色皮疹,皮疹上有掉屑的狀況,孩子會非常癢,習慣性去抓撓。
2、非干燥性皮膚
在孩子的臉部、頭部、耳后,會出現比較明顯的紅斑、皰疹、米粒樣丘疹、糜爛、滲液和結痂,部分癥狀嚴重的孩子,還會蔓延至脖子、手、足等地,紅斑表面出現大量密集粟粒大小丘疹,水皰或丘皰疹,水皰破裂之后,會有漿液流出,還會形成糜爛層。
兒童濕疹的臨床分期
1、急性期
顧名思義,濕疹來勢洶洶,皮膚在短短幾小時內出現密集小紅皮疹以及紅斑,伴隨著水腫,并且很快發(fā)展為''水皰''。稍加觸碰,水皰就會破裂,流出黃白色的組織液,風干之后結疤,發(fā)病皮膚有紅腫癥狀,按上去溫度較高,皮膚變形之后不易恢復,患病寶寶會一直焦躁不安。
2、亞急性期
這是夾在''急性期''與''慢性期''之間的一個過渡時期,當''急性濕疹''得不到有效治療時,會慢慢演變成''亞急性期'',皮膚異狀會減輕,給父母一種康復的錯覺,皮膚上會出現白色鱗屑。
3、慢性期
在經歷了前兩個階段之后,濕疹進入慢性期,此時該病已經滲入人體,會反復發(fā)作,難以治愈,一般在1歲以上孩子身上才出現,平時無異狀,但只要遇到某種刺激,會迅速發(fā)作,讓人瘙癢難耐。
這些原因讓孩子患上濕疹
對于兒童患''濕疹''的原因以及發(fā)病原理,目前,國際上暫時沒有準確而統(tǒng)一的說法。
澳大利亞皇家醫(yī)學院的詹姆斯博士認為是遺傳因素,“父母身體的某些基因,被遺傳到寶寶身體,然后遇到誘發(fā)濕疹的因素后,就會爆發(fā)?!?/p>
也有人覺得是跟外界環(huán)境、細菌以及生物因素有關,這些說法其實都有相應的例證,不過大體上,原因分為''內外兩種''。
內在原因
1、遺傳因素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大學經過半年多的抽樣調查,他們隨機抽查了500對孩子患濕疹的家庭,最后發(fā)現73%的孩子,其家族有''得濕疹''的傳統(tǒng),尤其是父母患過''濕疹''的,孩子很大概率也會得濕疹。
''兒童濕疹''說到底,是一種''過敏癥狀'',它與過敏性體質存在某種聯系,如果父母患有哮喘、蕁麻疹以及過敏性皮炎之類的疾病,寶寶會遺傳父母的過敏性體質,在免疫力上面存在異常。血樣調查顯示,濕疹孩子血漿中的IgE含量是正常孩子的幾十倍,而IgE的含量是由遺傳基因決定的,這很明顯是''父母的鍋''。
2、心理因素
部分家長因為自己得到濕疹或者孩子病發(fā)過,害怕孩子復發(fā),就限制孩子的活動范圍,也不允許他們接觸家長認為不合適的東西,其實這些行為,并不能讓孩子避開危險,反而因為缺少刺激原,體內沒有相應的抗體,導致孩子免疫系統(tǒng)存在缺陷,一旦遇到沒碰過的''病原體'',更容易病發(fā),而且難以治愈。
外在原因
1、蛋白質過敏誘發(fā)濕疹
孕媽都得補充營養(yǎng),她們往往會大量食用高蛋白食物,殊不知這樣同樣存在風險。瑞士國家醫(yī)療所調查發(fā)現,92.7%的濕疹患兒,其母親在妊娠期都曾經大量食用過高蛋白類食物,比如老鴨、蝦米、魚肉等等。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母親在哺乳期適用刺激性比較強的食物,包括海產品,也有可能導致孩子濕疹加重。所以說,若發(fā)現孩子出現濕疹,而父母本身又沒有此病史,媽媽可以首先考慮是不是食物方面出現了問題。
2、環(huán)境因素
濕度:當寶寶身處過于潮濕或者過于干燥的地方時,就會導致濕疹加重,通常濕度伴隨著溫度變化,加上媽媽亂增減衣服的做法,極容易導致孩子體內溫度失衡,加重病情。
衣服:部分媽媽喜歡將孩子的衣褲烤得非常干,衣服在不斷摩擦孩子皮膚時,會造成兒童濕疹的發(fā)生。
過敏原:孩子接觸到過敏原,比如橡膠玩具、汽油、泡泡膠、口紅等等,幾乎所有的東西都能成為''過敏原'',而這需要父母平時多關注,以目前的科技,在過敏發(fā)生之前,完全無法測出人體對何種東西過敏。
食物:如果孩子攝入牛肉、羊肉、海鮮之類的食物性變應原,也會導致濕疹病發(fā)。
氣候變化:陽光、紫外線、霧霾等等,這些氣候變化都有可能加重兒童濕疹。
用藥不當:一些父母自己買藥給孩子治''濕疹'',他們往往將其視為一種''皮膚癬'',短期內確實療效很好,但孩子的皮膚嬌嫩,很容易對部分刺激性藥物產生劇烈反應,因而發(fā)生潰爛。
寶寶濕疹的常見療法
1、尋找過敏原
既然是過敏引發(fā)的疾病,那么找到過敏原非常重要,明確告知孩子,這種東西他碰了會難受,如果孩子太小,可以通過''反饋法''刺激孩子,沒當孩子接觸到過敏原時,家長輕打或者怒視,讓孩子對此產生恐懼感。
2、注意皮膚護理
若外界環(huán)境太干燥,媽媽平時可以選擇專門的護膚品,注意幫助孩子保濕,使用之前記得先常識性讓孩子試一下,查看是否存在過敏現象。
兒科醫(yī)生王紅霞在《試論小兒濕疹的防治與護理》中說:可選用5%~10%黃連軟膏、復方蛇脂軟膏等。
對于情況比較嚴重的濕疹,媽媽可以短時間內用皮質類固醇霜劑擦拭孩子皮膚,該藥劑有很明顯的止癢以及殺菌作用,幫助孩子快速消炎。但是使用此類藥物時,需要嚴格控制劑量以及使用范圍,長時間使用會有副作用。
d3、紫外線治療
對于頑固性強的慢性濕疹,可以在專業(yè)的醫(yī)院使用紫外線治療,從市場反應的情況來看,這種療法效果存在兩極性,有治愈的案例,也有完全沒效果反而引發(fā)其它疾病的濕疹患者。
4、藥物治療
外用藥物,包括皮質類固醇激素乳膏、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抗生素、收斂、止癢劑等,內服藥物,抗組胺藥、抗生素、激素治療、免疫抑制劑、抗炎癥介質藥物、中藥等。
無論是哪種藥物,都有一個通用的用藥宗旨:
由于藥物品種過多,部分父母會圖省錢自己外去夠買,然而,一般人對藥物不敏感,一字之差就有可能買錯藥,保險起見,讓醫(yī)生直接開藥。用藥的劑量以及時間,都必須嚴格按照醫(yī)囑進行,在使用新藥之前,要確保之前的藥物已經祛除干凈,防止兩種藥物混在一起,產生化學反應。不能圖療效快,就私自給孩子用特效藥,每個孩子的體質不同,其他孩子不出問題,不代表用在自己孩子身上,也不會出現問題。
對''兒童濕疹''的錯誤認識
對于皮膚病,許多人的第一反應是:這東西傳染!甚至于不少父母,見到孩子得濕疹,也不敢靠近,接觸時都帶著手套。這樣的行為,不僅讓別人看了笑話,還傷害了孩子,追根究底,其實濕疹只是一種''過敏性皮膚病'',就是人們常說的過敏。
最常見的一種案例,部分男性喝完酒會全身變紅,這就是一種對酒精過敏的癥狀,可在一起喝酒的人,會傳染這個癥狀嗎?很顯然,并沒有。過敏不會傳染,過敏性體質也不會傳染,哪怕加上''皮膚病''三個字,依舊不存在傳染性!
寶寶得了濕疹后的注意事項
1、不能接觸過敏原,這是首要保證,其次弄清楚注意保護自己,隨身攜帶口罩,帽子,抗過敏的藥物也得常備,防止''急性濕疹''。
2、在濕疹發(fā)作期間,少吃刺激性強的食物,海鮮、辛辣、油膩的都不要沾。
3、孩子如果對蛋白質過敏,但是又必須喝奶粉,可以長時間煮沸,破壞蛋白質結構,少量食用。
4、對于濕疹媽媽來說,若在哺乳期,為了孩子著想,要戒掉氣血、發(fā)濕食物,比如各種調料、牛肉、韭菜、胡椒等等。
''兒童濕疹''本身并不是太嚴重的疾病,但是由它誘發(fā)的很多后遺癥非常危險,孩子傷口潰爛,缺乏皮膚第一層保護,細菌就很容易進入人體,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敗血癥。因此,盡早治療,才是最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