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前庭功能?
說到前庭功能,還是簡單了解一下感統統合理論。
感覺統合理論是上個世紀90年代由臺灣團隊傳入國內的,對于現在的很多父母不僅不了解感覺統合理論,就算了解的父母朋友們對感統理論也存在著很大的誤區(qū),就更不用說今天我們提到的前庭統合失調的問題了。因此對于大多數孩子來講,即便存在前庭統合失調,父母一般也會察覺不到,只是簡單的認為孩子是坐不住,比別的小朋友好動,直到孩子上了小學,學校不斷的找家長,反應孩子上課的注意力問題,父母們才開始重視,才可能了解到前庭統合的這個概念。
雖然這個時候也可以對孩子進行前庭統合訓練,但已經過了前庭統合的黃金訓練期(3-6歲),需要父母和孩子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改善孩子的前庭統合問題。所以,對前庭統合問題,越早發(fā)現越好,早發(fā)現早訓練。
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前庭功能失調的孩子,主要表現在一下的幾個方面:
1、 空間感不良
我們知道前庭器官的位于人的內耳,包括半規(guī)管、橢圓囊、球囊,是人體運動狀態(tài)和空間位置的感受器。我們之所以能持續(xù)的不斷的感知自己的運動方向、速度、位置等,就是因為這些前庭器官不斷的將感受到的信息傳遞給大腦,在結合眼睛和身體其他器官做出相關的統合判斷。
正式因為前庭感受器的敏感反應,當人做出行走、扭頭等動作,是頭部空間位置發(fā)生輕微的變化時。前庭感受器李的耳石就會傳遞給前庭神經核。然后才能做出正確積極的反應。
所以,一旦兒童前庭系統里的感受器發(fā)育不了,不能快速有效的產生刺激信息,那么整個前庭統合的第一步,前庭信息就產生了障礙,后期的分析、整理等統合也必然出現問題。
因此,前庭功能失調常常無法判斷視覺空間,缺乏空間透視感,不能很好的掌握距離和方向。當處于人多嘈雜的地方時,比如商場是,常會迷失方向,以至于跟丟父母;進行閱讀時,也會出現顛倒順序、前后倒置的問題;在學習時,這類兒童經常會把數字、字體或者偏旁部首寫反。此類孩子,尤其女孩子長大后經常迷路,出現“開著導航還迷路”的現象,給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
2、身體協調性差
因為前庭系統的運動感知和前庭神經核的信息處理,共同決定了前庭系統對身體協調性的影響,所以它們任何一個出現問題,都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協調性。
如果前庭感知障礙,我們的大腦不能接受及時正確的運動信息,也就必然不能做出及時準確的反饋。比如兒童被石頭絆了一下,正常的前庭感受器快速的感受到我們的頭部運動,然后把信號快速的傳遞給大腦,大腦及時的做出動作反應,兒童就可以及時的調整動作,讓身體恢復平衡。相反,如果感知障礙,感受到的信息錯誤,傳遞信息慢,兒童的大腦就不能做出及時有效的調整于是兒童就摔倒了。
同時,如果前庭神經核的過濾、整合能力差,即使及時的獲得了前庭感知的正確運動信息,但是因為前庭的統合能力差,它不能快速的有效的統合視覺、運動、空間等知覺信息,那孩子也會摔倒。
所以,前庭系統失調的兒童極容易變現為平衡性差,走路易摔跤,控制不好距離,易撞墻,動作笨拙等。
3、視覺、聽覺等知覺統合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
我們通常把前庭神經核比作大腦的守門員,視覺、聽覺、味覺、觸覺等感覺信息都要經過前庭神經核的初步過濾整合,然后再傳遞給大腦,再進行更高一級的加工。所以當前前庭神經核發(fā)育不良時,不能快速的對各種知覺信息做好過濾整合,就必然影響了大腦的信息加工,表現為各種知覺信息的統合失調。
比如在視覺上,前庭系統發(fā)展失調的兒童,這類兒童的跟眼很難持續(xù)注視一個移動的物體,而且在眼睛由一個點移動到另一個點也會很吃力,同時,也沒的眼肌和頸肌上的信息處也會發(fā)生問題,如眼球不能以平穩(wěn)移動的方式盯住新目標,而是以跳動的方式完成,這常常會使兒童很難掌握球類運動、閱讀和畫畫也會受到影響。
因此前庭統合失調的兒童,因為不能很好的控制各種知覺能力,就容易表現為專注力問題,出現了我們通常所說的注意力不集中,進而影響閱讀、聽寫學習不良,導致學習成績差。
4、 好動不安,動來動去,坐不住小動作多
我們人體的發(fā)展不僅是自身生理結構的發(fā)展,也需要環(huán)境的不斷刺激反饋。當身體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帶來的必然結果是跟周圍環(huán)境互動方式的改變,同時,方式的改變又進一步,反過來刺激身體的發(fā)育。
比如孩子生理結構上可以站立行走時,孩子必然表現為多站立多走動,而多站立走動又刺激孩子生理的進一步發(fā)育,從而為跑跳打下基礎。
在前庭系統的統合發(fā)展上,也符合這個規(guī)律,前庭系統的正常發(fā)育必然要達到一定的環(huán)境刺激,才能滿足下一步生理發(fā)育的標準,如果刺激不夠,我們的基因就會讓我們延長刺激的時間。
比如:從3歲到6歲,假設兒童最低需要達到1000個小時的運動刺激,但是因為我們的運動少了,刺激不夠,那么我們人體本能的會控制我們延遲運動時間,所以,到了小學后,我們依然會好動不安,直到我們的動作刺激把我們的前庭系統鍛煉的滿足下一步發(fā)育,我們才會改變好動不安的地方。
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越來越多的孩子前庭失調的根本原因,對兒童的過度保護,包辦代替過度,孩子們越容易出現前庭統合失調,后期孩子越容易易出現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
以上是前庭功能失調的主要表現,當然在具體的生活中還有更多的表現,比如愛爬高,愛哭,膽小粘人等,就不在這里一一闡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