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轉移文章(20190623)
關于人類祖先問題,今天專門去聽了一個講座;以前看過一本《人類簡史》的書,也聽過、看過一些相關歷史、考古方面的內容,有的說法基本達成共識,有的還有較大分歧。
首先,什么是人,人類。目前學術界對“人”已經(jīng)作了定義:靈長類中能常規(guī)兩足直立行走者。這個表述的“直立行走”關鍵有兩點:一、必須是靈長類,因為雞、鴨、鵝、袋鼠等動物也能兩足行走;二、是常規(guī)行為方式,否則貓、狗、猩猩、熊等短時間也能直立行走。
此外,對人類的遠祖(猿人的祖先)起源于非洲已經(jīng)基本達成共識。我們的遠祖在600-700萬年前起源于非洲,約200萬年前來到亞洲大陸,在這里打石做器,狩獵采集,生兒育女。這是指古人類。
至于對現(xiàn)代人的祖先(起源),還存在不同的爭議。主要有兩派意見,一派認為現(xiàn)代人(智人)的祖先仍然來自非洲,我們中國的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等后來滅種了,是五六萬年前又從非洲過來一支現(xiàn)代人的祖先。另一派認為,人類進化是連續(xù)的,北京人沒有滅絕,外來人群與本土人群進行了交流是可能的。
以前看的《人類簡史》,作者以色列人,支持第一種說法(非洲人替代);今天講課的專家是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比較傾向于后一種意見(雜交進化說)。
東亞地區(qū)的化石記錄表明,當?shù)噩F(xiàn)代人的起源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其祖先既包括非洲人,又包括不同時期進入的其他人群,以及更早的東亞人;本土人群沒有滅絕?,F(xiàn)代人種起源研究的遺產(chǎn),就是意識到我們全都是雜種。
今天還聽到了,遠古時代狩獵、采集生活對當今人類的塑造和影響,覺得有一定道理,很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