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組
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
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
訴上海老底子情
陳佩君
生活的帷幕啟開。多倫路123號。30年代上海的一幢西式小洋樓。通往二樓的木樓梯,發(fā)出“吱吱嘎嘎”的聲音。沿梯的壁燈悠悠地亮著,鐘家媽在等三女兒回來。
木板墻上掛著清朝時期的報刻南京鐘,敲打出的聲音,似乎是為這位大小姐遲遲不歸而顯出焦慮的聲音。鐘三小姐下午去電影公司試鏡頭,說好8點以前回家,使得鐘家媽到8點之后,便每一刻鐘撥打一個電話,只聽電話機里發(fā)出一陣上海囡囡發(fā)嗲的聲音,知道了,姆媽,儂幫我樓梯燈開亮就是了。
11點整,穿著粉色喬奇紗喇叭連衣裙的鐘三小姐,象燕子一樣飛了回來。鐘家媽已站在二樓的樓梯口,嚷開了。鐘三小姐卻飛到姆媽身邊,先用纖細的手捂住姆媽的嘴,然后在她臉上親吻了一下。鐘家媽便不再吭聲。
鐘家媽有三個女兒,兩個女兒已出嫁,嫁的都是上海錢莊的老板。唯獨三小姐待字在閨中。18歲的心飛得很高,從不用正眼看她兩個姐夫,她認為兩個姐夫沒有藝術細胞,就是一架只會賺錢的機器。一次在底樓客廳里吃飯,大姐夫和二姐夫談得正興的時候,三小姐突然從座位上站起來,嘟嚕著,整天談錢,藝術都被你們這些人趕走了。
兩個姐姐并沒有為此與她翻過一次臉,畢竟她們比她大10來歲了。據(jù)姐姐們說,三妹從小由她們姐妹倆抱大,三小姐的脾氣多半是被寵出來的。也難怪,鐘家媽原本不生三小姐的,可是漏網(wǎng)之魚偏偏落在收網(wǎng)的船腹里。鐘家媽生產時遇上難產,折騰了兩天兩夜才生下三小姐。因失血過多,差點把自己的命搭上。因此鐘家媽落下了婦科綜合癥,身體一直虛弱,三小姐除了吃奶媽的奶之外,基本就有兩個姐姐照應著。因為得寵,三小姐從小就養(yǎng)成任性的脾性。
姐夫們愛屋及烏,看著家人都這么寵愛三小姐,自然也把她當成寶了,三小姐發(fā)火,便會知趣地停戰(zhàn),然后一味迎合著說,是俗氣,我們應該談藝術談文化,把藝術氣息包圍在三妹的臥室里。
三小姐的臥室在三樓。三樓其實是閣樓,老虎窗外的陽光射進屋內,散落在木質地板上,有點懶散的感覺。其實三小姐早已有了自己的意中人,是電影公司導演。這位導演曾被三小姐偷偷帶到家里來過。那天家里沒有人,她與導演在閣樓里演繹了一段不被喝彩的情愛故事。導演即將搬上銀幕的那部電影也正是一部以悲劇色彩結束的苦情戲。導演一把將三小姐抱到床上,想激活生命的本意,緩解悲劇色彩的氣氛??烧l知那天突然下起大雨,奶娘攙扶鐘家媽返回家中,無意間重染起悲劇的色彩。其實鐘家媽想好準備打算將這件事隱瞞掉,不讓自己的丈夫知道,可還沒等鐘家媽先開口,導演便搶先聲明,是三小姐硬拉著他來的,他其實還有其他應酬,還有其他女演員在等他呢,云云。然后看也不看三小姐一眼,只身走了。
一心想給家人證明愛情應該是純潔無暇至高無上的三小姐,沒有醒過來,依然對導演抱有幻想??墒?,鐘家三代是金融世家,盡管人人寵愛他,甚至委曲求全地打算接納,可是,導演這種不負責任的話,還能讓她夢死在悲劇中嗎?鐘家媽決定必須出來干涉這件事。
然而還沒想好用如何的方法干涉,三小姐在拍完最后一組鏡頭,自己蘇醒了。這部由她主演的電影始終未上映。三小姐曾去找過導演,人去樓空,導演已消失得杳無音訊。后來有位和導演有戲的女一號告訴三小姐,別等了!三小姐才恍然大悟。
不過家中樓梯的燈依舊幫她亮著。那天三小姐拖拉著身子,垂頭喪氣回到家中,一見鐘家媽,便一頭栽進其懷抱,傷心不已。旁邊的爐上“撲騰撲騰”煮著三小姐愛喝的卡布基若,散發(fā)出的清香仿佛也在告訴她,一切都會過去。
據(jù)說三小姐后來一直未出嫁,三層閣樓的每一寸呼吸一直和她作伴。周璇的“天涯歌女”從留聲機里傳出來,讓她會重復地聽,重復地演繹?!靶∶妹盟凭€,郎似針,串在一起不分離”,唱著聽著,她會情不自禁地又想起那個導演,盡管導演對她傷害得那樣深。她望著老虎窗,心之疼痛只有她知道。每次外甥女來看望她的時候,她總會捂著自己的胸口,嘮叨,說出來的痛不叫痛,只有說不出的痛才是痛。而外甥女卻不明白姨的心思,只是干急,姨,您哪痛?我來幫你揉揉。三小姐坐在輪椅上,閉著雙眼,搖頭,心堵,說不出來的痛?。?/span>
橙橘色的燭火,幽幽地在玻璃臺上飄拂,黑白銀幕,如一本泛黃的舊書,敞開著心扉,流淌著時間的歲月。三小姐臨終時一直由她的外甥女守候著,外甥女才漸漸明白姨的疼痛之處。為了給她一份寬慰,外甥女特意翻制了一份三小姐那部未出世的電影海報,放在三小姐的面前。三小姐戴著老花眼,模糊地望著海報上的自己,以及海報上導演的名字,慢慢合上了眼。
三小姐終于走了,因心絞痛而終止生命。但樓梯的燈還照樣亮著……
鳴謝:陳佩君女士賜稿分享!
作者簡介:
陳佩君,上海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創(chuàng)作。詩、散文和小說均在《文學報》等報刊發(fā)表。2003年由北京文聯(lián)出版社出版詩集《行囊》。2008年獲上海市“五一文化“散文金獎,2008年獲北京文學文學散文三等獎。2017年長篇小說《弄堂深處有人家》由丹飛傳媒有限公司簽訂改編電視劇的合同。2016年由上海文匯出版社出版詩集《魔都咖啡》。2018年由上海文匯出版社出版長篇小說《無法剎車》。2020年獲得上海蘇州河公共藝術獎,并將獲獎的詩鐫刻于蘇州河公共空間。2021年一首《永不消失電波》的詩得到中共中央宣傳部推送。如今仍以創(chuàng)作為業(yè)余生活。
陳佩君熱文
?鄰居
推薦關注:
阿拉退休人
上海老底子姐妹號
我知道你在看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