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味道,家的味道。
農(nóng)村里走出來的我們,不管在哪座城市生活奔波,不管城市有多繁華喧囂,但在我們的內(nèi)心深處對于家鄉(xiāng)都有種最深切的懷念。?
有人說,味蕾是情感的閘門,所謂的鄉(xiāng)愁,其實更多的是對于家鄉(xiāng)一些特色食物的懷念。?
?
兒時的記憶里,媽媽從來沒閑著,總是忙忙碌碌的身影,每年媽媽會種好幾塊地的干豆,在趕上干豆成熟上市的季節(jié)怕吃不完,很快就會長老,豆角外面的皮就沒法再吃了。???
媽媽每次摘回來一大籮框豆角,就讓我們姐妹去挑擇,把嫩些的豆角全選出來,媽媽再一把把的扎好,拿出家里腌菜的壇子,把白沫撈出打散,把豆角一把把地放上去,每放一層,媽媽就撒上一層鹽,再放一層豆角,再撒上一層鹽,如此循環(huán),直到放完。再放上先前洗干凈準備好的大鵝卵石,媽媽說越壓得緊,干豆就會越鮮美好吃。??
每次我們在一旁看時,媽媽都要囑咐我們,千萬不是把手去碰那腌菜壇子,每個人的手溫不同,因此,有的人家腌出的豆角或腌白菜總是暗色發(fā)黑,甚至有的還會發(fā)臭。?
媽媽腌鹽菜的手藝可是全村有名的,大家都對她的手藝贊不絕口,撈出時的咸菜都是黃爽爽的,亮晶晶的,咸淡適中,從不發(fā)黑,鄰居們都常常來看媽媽的操作演示,有的直接讓媽媽過去給他們幫忙。???
壇子里所腌的鹽菜,要靜靜的等待,一般要等半個月后,顏色變亮,沒有生味,才能正式拿出來,清洗,切成寸把長的一段段,拍點姜、蒜,用大火一炒,若再放點刀豆,腌辣椒或者是自家釀制的辣椒醬一起爆炒,那滋味就更妙了,脆蹦蹦的,吃起來有嚼勁,味道極美,可以當成吃飯喝粥的下放菜,是一種絕好的佐料,兩碗米飯能很快下肚,而且咸菜的好處就是很有利于存放。??
每年的初冬季節(jié),媽媽還會從菜地里,鏟來許多大白菜,把菜根一棵棵切掉,趁著晴好的日子,再把白菜晾曬在院子里,曬三個日頭后,等菜差不多都蔫了,再拾起來腌制,過程同腌豆角差不多,家里的腌菜壇子隔斷時間媽媽都會續(xù)菜進去。??
腌好的咸菜可以用來吃稀飯,也可用紅燒牛肉的湯底來一起燒煮,用小鍋慢慢的燉,直到牛肉的香辣和咸菜的酸爽完美的融合在一起,酸帶著辣香,吃得讓人酣暢淋漓,大呼過癮!
有時放學回來用開水泡飯再就點咸菜也能讓我們吃得津津有味,滿心歡喜。
那時候的腌白菜也是吃出了一種極致的口味。???
我幸慶自己出生在農(nóng)村,在農(nóng)村長大。一把把沙土,一碗碗井水,一塊塊咸菜補給我很多淳樸的養(yǎng)分。
現(xiàn)在,我終于明白,我的咸菜情結(jié),是兒童的烙印,是對家鄉(xiāng)的眷戀,是淡淡的鄉(xiāng)愁。像是一條繩索,把游子之魂牢牢拴住。每當思鄉(xiāng)之夢醒后,舔舔嘴唇,咸咸的味道就會彌漫在心頭,久久不散。??
無論走多遠,總有一道喚醒你記憶的菜!那是媽媽的味道,童年的味道,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