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韜奮是民國時期有名的記者,他的字很有文人氣韻,含蓄深沉、外柔內(nèi)剛、行云流水,隨手掂來,看上去舒服享受。鄒韜奮的字給人的第一感覺是干凈利落,字如其人,灑脫不拘泥。字里透著錚錚骨感和自然簡約之美,整體呈現(xiàn)出不俗的大家之氣息。從鄒韜奮的字里行間讓我明白書法不過一技,精神、情操才是靈魂。古人都用毛筆寫字,最重要的是審美沒跑偏,日積月累,寫出的字比現(xiàn)在所謂書法家好許多。書與意完美,沒有一點為了書法而去刻意書法。灑脫自然,讓后人能從卷面中感受到大師當時的心與境界。這才是書法大家。
過去根本沒有鋼筆鉛筆等書寫用具,都是用毛筆寫字,從小到大幾十年,很隨意就能寫出這樣字,也許在當時還是很一般的字?,F(xiàn)在人少見多怪。一件書法作品應包含四個方面,即字法,筆法,墨法和章法。字法就是結(jié)字的法則,它是應各人的喜惡而不同,所以,結(jié)字因人而異,但是筆法且是千古不易,這個不易一是指不變,二是指不容易。所以大部分人寫字寫得很好,但談不上是書法,原就在沒達到這四項要求。
書法最終拼的就是筆法。 略有不同,筆法不是筆畫。 筆法實際上就是練的那股勁兒。 結(jié)構(gòu)再嚴謹,筆畫多精準,若鼓努為力,那股勁兒不順寫的字再好看也不是真正的書法。筆法就是用筆。趙孟頫:用筆千古不易,結(jié)字因時相傳。這句話讓書法家們?yōu)殡y了!其實啊,這句話就是互文見義。意思嘛,就是用筆結(jié)字都要繼承傳統(tǒng),都要有所創(chuàng)新。筆法是千變?nèi)f化的,它不是固定的,但是有好壞之分,就是美與丑之分,你的筆法再好寫得不美就不是筆法。
現(xiàn)在有一種普遍說法:館閣體不是書法。我認為這是沒有半點道理的。如果照這個說法歐體,柳體,趙體,顏體…凡是楷書都不是書法。所以,一些歪評往往把大眾喜歡的字卻不看好。甚至有的所有的書法大家片片把胡亂涂鴉的所謂創(chuàng)新的完歪曲了漢字的字推到了一等獎的位置,簡直占著書協(xié)位置干著歪門斜道的事。我認為書法就是把字寫好,越接近大眾越好?,F(xiàn)代用慣了鋼筆,圓珠筆,鉛筆,毛筆不是現(xiàn)代人慣用的書寫工具,用毛筆寫字的局限于少數(shù)人,而少數(shù)人也是在模仿古代人的筆法,所謂創(chuàng)新的什么亂書,射墨等都是涂鴉。
鄒韜奮(1895年11月5日-1944年7月24日),男,漢族,本名恩潤,乳名蔭書,曾用名李晉卿。祖籍江西省鷹潭市余江區(qū)潢溪鄉(xiāng)渡口村委會沙塘村,1895年出生于福建永安。近代中國記者和出版家。2009年鄒韜奮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