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曾經(jīng)說活著就是忍受苦難,叔本華曾經(jīng)也說過,人生是痛苦的,世界就是一個痛苦的輪回。看《活著》時我常常想起這些話,即使是苦難,也要忍受,不要找理由,不要挖掘深刻意義。作者余華在小說《活著》的開篇說了這樣一句話:“我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jīng)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打動了我,我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就是這篇《活著》,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tài)度。寫作過程讓我明白,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只有12萬字的《活著》講述的是一個讓人絕望的故事,福貴多舛的命運讓人壓抑的無法呼吸。故事中的人們在這個叫做活著的故事里一一死去,只留下我們錯愕當場,那內(nèi)心的難過卻無法得到釋放,比看完之后大哭一場還要累。
余華擅長以極其冷酷的筆調(diào)揭示人性丑陋陰暗的角落,罪惡、暴力以及死亡,當然《活著》也不會例外。他緩緩的,不動聲色的將我們帶進福貴的生活,讓我們在他的生活中燃起星星希望繼而又迅速破滅,就在你覺得一切都無望時他又會給你一些溫情脈脈,柔軟的快樂,讓你相信噩夢不會再來,直到最后你才明白原來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福貴命運的陪襯,留下的只有一種近乎殘忍的措手不及,一切就都結(jié)束了,猶如巨大的詛咒般,毫無征兆。
福貴的命運悲慘荒誕,他經(jīng)歷了年少闊綽、敗家、戰(zhàn)爭、喪妻失女以及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若干苦難后,只留下了那只也叫做福貴的老黃牛,可他仍然按部就班的生活著,甚至都從來沒有掙扎過一下,或許他已經(jīng)將所有的力量都用來承受生活給他的苦難了,能做的只剩流盡眼淚,繼續(xù)前行?;叵肫饡袑ΩYF的描述,閉上眼睛,福貴彎腰赤背的樣子總浮現(xiàn)腦海,生活對他來說只有一條路,沒有樹蔭,沒有遮蓋,風來了就吹風,雨來了就淋雨,他似乎是鐵人,刀槍不入,像他的內(nèi)心一樣,堅強著,隱忍著?;蛟S他已看透,命運早已由不得他操控,只要活著就已滿足。
就像余華說的那樣,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的,而不是為或者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其實活著本身并沒有什么太大的意義,如果你非要去探尋活著背后的意義那你只會陷入一種深深的絕望中,并且這種行為也確實可笑,因為人本身只是一種存在,它與天地萬物一樣并無意義。
看完這本書的相當長時間里我都無法釋然,甚至直到現(xiàn)在我都在埋怨作者,為什么還要讓富貴在那種巨大孤獨和痛苦中活著呢?如果只是為了詮釋“活著就是忍受痛苦”的話,那未免太過殘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