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性“順其自然法”在強迫癥治療中的操作與獨特性
——與森田療法的對比
本文發(fā)表在《上海精神醫(yī)學》2010第22卷增刊《國際文化精神醫(yī)學會議》論文精選
杜 勝 祥
摘 要:操作性順其自然法,立足于中國傳統(tǒng)的道家思想,來自于筆者大量治療強迫癥的實踐。文中將操作性順其自然法與森田療法進行了對比,分析了他們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著重探討了具體操作的方法和流程。并通過具體的案例,證明了其在強迫癥治療中的良好效果。
關鍵詞:強迫癥 操作性順其自然法 森田療法
Abstract : 'Operant Natural Therapy',come from traditional Taoism and by means of detailed cases of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This article compares the Operant Natural Therapy with Morita therapy and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And through specific case, we focused on the operating procedures of Operant Natural Therapy, and we prove that in OCD treatment this new method have good effects.
Key words: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Operant Natural Therapy Morita therapy
1強迫癥與森田療法
強迫癥(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OCD)即強迫性神經癥,是一種神經官能癥,焦慮癥的一種。患者總是被一種強迫思維所困擾,在生活中反復出現(xiàn)強迫觀念及強迫行為?;颊咦灾ν旰?,知道這樣是沒有必要的,甚至很痛苦,卻無法擺脫。對強迫癥治療方法的研究,成為近年來國內外研究的焦點。目前在臨床上用于治療強迫癥的心理療法有很多,比如認知一行為療法、精神分析療法、鐘氏認知領悟療法和森田療法等。
森田療法是治療強迫癥比較好的方法,'順其自然,為所當為'是森田療法的精髓,即要求患者不要把癥狀視為異端,并欲除去而后快;而要撤除抵抗,帶著癥狀工作、學習,像正常人那樣生活。要求強迫癥患者遇到強迫觀念時,千萬要警惕用理性和痛苦感覺發(fā)生交互,凡事做到順其自然,強迫觀念也會自然消亡。
2操作性“順其自然”法
本文結合道家思想的“順其自然、為所當為;自知者明,自勝者強;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等思想,提出了有別于森田療法的“操作性順其自然法”。
《道德經》和道家思想強調:控制強求不可取,開放接受是為高,只有在開放和懵懂中,才有可能出現(xiàn)理解。森田療法常用一些格言,如“順其自然,忍受痛苦,為所當為”、“外表自然、內心健康”、“任其不安而后安”等,強調對待癥狀,就應像讓皮球停下來一樣,最好辦法是任其自行停止,不去刻意操縱。而我們所采取的“操作性順其自然法”則主張“順其自然,不爭而爭”。咨詢師針對患者在面對癥狀所表現(xiàn)出的自然退縮、自我保護的意識,對他順勢相助,展現(xiàn)出一個在癥狀下的完整的生活場景,通過內化他人和角色扮演等心理咨詢方法,體驗患者的感受;與患者一起去逐層揭開平素不曾覺察的自我保護面紗,看到自我赤裸裸的一面,并一起見證和體驗整個剝離過程,從而幫助患者喚醒自我覺察意識,提高認知水平,增強自我保護能力。
表1 操作性順其自然法與森田療法的區(qū)別
該療法應用到治療中,要求咨詢師突破意識禁錮,著重關注患者的當下體驗。強調患者要持開放和接受的態(tài)度直面體驗,不要有意識地去回避或改變所呈現(xiàn)的不舒服體驗,而應與這種體驗友好相處,讓癥狀充分呈現(xiàn)??傊且杂拥淖藨B(tài)出現(xiàn),接受一切“有”和“無”,達到深度共情。
3運用“操作性順其自然法”治療強迫癥
在針對強迫癥的臨床實踐中,應用“操作性順其自然法”時,應該結合患者的身心特點,靈活的運用。強迫癥的癥狀特點,是“有意識的自我強迫”和“自我反強迫”同時存在:即明知事情不可為(超我),而不自覺為之(本我)?;颊咛幱谝环N“思維、情緒此刻凝固的狀態(tài)”,卻無法控制、無法擺脫(自我),形成極度焦慮?!安僮餍皂樒渥匀环ā睆娬{的是,要求患者對所患癥狀持開放和接受的態(tài)度,順其自然,有意識地體驗當下的感受。同時咨詢師通過內化他人和角色扮演等方法,幫助患者由自發(fā)變?yōu)橹鲃?,引導患者打開潛意識的“潘多拉”盒子,目睹“本我”的真實面目,從而正確面對自我的情緒、情感和認知。與此同時,對患者的潛在要求,(順勢)提供滿足其欲望的可能性的途徑和具體操作步驟,而操作步驟的結果一定具備升華意義。通過這種方式,幫助患者減緩焦慮,釋放壓力,回歸自我,達到治療和康復的目的。如下圖:
4案例分析
本案例在深入研究神經癥的基礎上,嘗試“操作性順其自然法”,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強迫癥患者B(男 年齡:18歲;未婚。病程:初三時第一次得強迫癥,曾因強迫癥三次住院),打他的母親,砸爛家里的東西等等,雖然他在暴怒之后也非常后悔,可是每次都是周而復始地進行著這種破壞性的活動,癥狀不斷地反反復復,以至于患者的母親已經對患者絕望了。在后來的咨詢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其問題的根源:其父母關系非常差,父親嚴重缺位,母親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了孩子身上,畸形的家庭結構導致母親非常溺愛他,很少正面地去根據孩子的特點去教育孩子,教育他勇于承擔孩子自身成長過程中應該承擔的責任,過分強調學習的重要性,缺少對孩子的意志品質的培養(yǎng),他們沒有心理界線,母子關系很不清楚。在與B溝通過程中,B說起為什么要打母親,說出了他對于母親的很多不滿,按照一般常理來說,人們會勸他,母親再怎么不好,她也是你的母親,你怎么可以打母親昵?他也覺得自己打母親是大逆不道,但是無法控制(“讓情緒趨向明知”,問題無法得到解決)。我跟他共情道:“聽你這么一說,你媽太可氣了,你怎么那么晚才打你母親呢?”(咨詢師持開放和接受態(tài)度,讓明知趨向情緒)他一聽這話,口張的大大的,半天才搖頭說,我不能打母親。我還是順著他的話說,“你母親不讓你成長,不聽你的話,還欺騙你,你干嗎不打他呢?打她還輕了點”(咨詢師打破禁錮,順其自然,患者直面體驗)。這不是一個單純的溝通技巧問題,我們知道,有很多家長特別是母親,以自我為中心,只要她認為是正確的,她就一定會想辦法讓你服從或順從。她非常執(zhí)著,非常“熱心”,這是真正的母愛?這是讓人窒息的愛!一個讓人窒息的愛的結果是什么?就是孩子不識好歹,打媽媽?。ㄍ卣顾季S,打開潘多拉盒子)本來B的母親已經對孩子絕望了,可是經過治療,他們的關系得到了改善,而且也讓母親體驗并意識到他們之間的關系太過緊密,超出了這個年齡男孩子應該與母親的親密關系程度。母親為此哭了,并且認真地反省了自己的問題(情緒變化,由感受到覺察,由自發(fā)到主動)。在治療中鼓勵患者的改變,體諒患者在改變過程中的痛苦,其病癥得到了很大緩解——運用操作性順其自然法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對咨詢師的挑戰(zhàn)
操作性順其自然法在強迫癥治療上有其獨特的良好效果,但是實施起來并非易事,對咨詢師來說,是一次非常大的挑戰(zhàn)。讓明知趨向情緒的過程中,咨詢師需要打破常識中的道德禁錮,以達到與患者的深度共情,令其直面體驗,只有這樣才能使癥狀得到釋放和升華。但是,咨詢師要把握談話方向,做到保持理性,不被患者的感受干擾,這也確確實實是非常困難的,因此,操作性順其自然法的實施是有一定難度的,對咨詢師的要求很高,使這種方法的實施和推廣受到一定的局限。
總的來說,針對強迫癥所運用的治療方法,必須要結合身心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咨詢的治療。在運用操作性順其自然法的時,不能拘泥于一種方法,應該結合其它行之有效的心理咨詢方法,必要時還可以結合家庭治療等。總之,一切為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必須說明的是,對于大多數強迫癥患者來說,心理咨詢必須結合藥物治療才能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