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棗又名紅棗、干棗等,自古以來就被列為“五果”(桃、李、栗、杏、棗)之一,有“百果王”之稱。秋天,正是鮮棗大量上市的季節(jié),棗在人們的生活中,多象征著吉祥與幸福,是禮儀慶典上的必備之物。常見的習俗便是婚禮上關于“早生貴子”的祈福,一般是由德高望重的老人,在新婚夫婦的床頭被角放幾顆棗、花生、桂圓、蓮子,取其諧音,以求早生貴子,多子多福!
【性味與歸經(jīng)】甘,溫。歸脾、胃、心經(jīng)。
【功能與主治】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用于脾虛食少,乏力便溏,婦人臟躁。
【用法與用量】6~15g。
小妙方
01 盜汗
大棗、黃芪、浮小麥各50g,黑豆100g,水煎服,每日兩次;或大棗10枚,烏梅10g,浮小麥15g,桑葉12g,水煎服。
02 腹瀉
大棗10枚,薏米20g,干姜3片,山藥30g,糯米30g,紅糖15g,共煮粥服食。
03 小兒營養(yǎng)性貧血
大棗、花生米各30g,冰糖適量,加水同燉至熟透后食用,或大棗10枚(去核),桂圓20g,洗凈后加水共煮20min,取湯飲用。
中醫(yī)食療推薦:
01 大棗山藥粥
材料:山藥100g,大棗20g,粳米、糯米各50g。
制作方法:將山藥、大棗、粳米、糯米洗凈,置于鍋中,加水適量,熬煮成粥即可。
藥膳解析:大棗味甘性溫,可養(yǎng)血益氣;山藥性味平和,補脾肺腎三經(jīng),有補脾養(yǎng)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之效;粳米、糯米養(yǎng)胃,合用有平補脾胃之效。尤益于脾胃虛弱者食用。
02 紅棗牛奶粥
材料:大棗10顆,紅豆30g,紅蓮子15g,粳米30g,糯米30g,純牛奶250ml,紅糖適量。
制作方法:
1.將紅豆、蓮子用清水浸泡一夜備用;
2.紅棗洗凈,對半切開,去核;粳米、糯米淘洗干凈,加入紅棗、紅豆、蓮子,加入比煮飯時稍多的水,用大火煮開后,轉小火燜煮1小時;
3.加入牛奶,繼續(xù)小火燜煮15分鐘;
4.紅棗本身有甜味,一般無需再加糖。如果喜歡甜味濃一些,可加入少量的冰糖或紅糖調味(糖尿病患者則不宜加糖)。
藥膳解析:大棗,維生素含量非常高,有“天然維生素丸”的美譽,具有滋陰補陽,補血之功效;紅豆,生津、利小便、消腫;紅蓮子,蓮子成熟時割去蓮房,除去果皮后干燥所得,有養(yǎng)心安神之效;牛奶,味甘性微寒,可生津止渴、滋潤腸道、清熱通便、補虛健脾;與粳米、糯米同煮,有益氣養(yǎng)血、補中健脾之效。
03 參棗桂圓雞湯
材料:人參10g,紅棗6顆,龍眼肉6顆,柴雞1只,白酒、精鹽適量。
制作方法:先將雞去除羽毛及內臟,洗凈,斬大塊;人參切片;紅棗劈開,去核;然后,連同洗凈的龍眼肉一齊置于燉盅內,加入清水2500ml、白酒少許,隔水燉2h,加入精鹽調味,即可。
藥膳解析:人參性味甘微溫,善于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養(yǎng)血、安神益智;紅棗性味甘溫,長于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龍眼肉性味甘溫,功能補益心脾、養(yǎng)血安神;搭配性味甘溫,功擅溫中益氣、益精填髓的柴雞。諸物合用,有良好的補脾益肺、補氣養(yǎng)血、寧心安神、益精填髄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