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有一部名叫《一句頂一萬句》的電影上映,主演有熟悉的范偉,孫茜,劉蓓,以牛愛國一家展開,講述一種中國式的孤獨感和友情觀的故事。
電影其實改編自鬼才劉震云的同名小說,該小說是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相比較電影,小說要豐富和精彩得多。
《一句頂一萬句》分為兩部:《出延津記》與《回延津記》。上部“出延津記”講述的是在二十世紀前期的河南農(nóng)村,一個孤獨無助的農(nóng)民———吳摩西為了尋找與人私奔的老婆,在路上失去唯一能夠“說得上話”的繼女,為了尋找她,他不得不走出延津;下部“回延津記”記述了吳摩西繼女巧玲的兒子牛愛國,同樣為了尋找與人私奔的老婆,走向延津的故事。一去一來,延宕百年。
一個出走,一個回歸,他們尋尋覓覓,與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試圖表達內(nèi)心的矛盾與無助。
吳摩西原來不叫吳摩西,原來叫楊百順,因為上學的夢想被父親扼殺后做過很多活計:做豆腐,剃頭、殺豬、種菜、挑水、扛活、蒸饃樣樣干過。楊百順被動而又隨意地改寫著人生,沒有什么必須堅守的東西,這個時候的楊百順可以因現(xiàn)實的利益而輕易改變。信主后,老詹把楊百順的名字改作楊摩西,倒插門后名字就變成了吳摩西,最后改為羅長禮,最后的這一改,有一些懷念少年時代的夢想的因素。從楊百順到羅長禮的姓名變化,楊百順并沒有一個非要達到的目標,也沒有一個非要堅守的禮制,一切皆由現(xiàn)實的利益而取舍。
其中最讓人心疼的角色就是巧玲,一個在坎坷中長大的苦難小女孩。巧玲的親媽吳香香為了和妯娌斗氣,“打巧玲給人看?!鼻闪崛龤q生了個拉肚子的小病,爹媽不當回事。變成大病好不容易治好啦落下個膽小的毛病,她媽“嫌棄她是個夾尾巴狗不喜歡她”。后來有了一個疼她的后爹吳摩西,卻在尋找跟人私奔的吳香香的路上把她弄丟了。巧玲一個五歲的孩子被三個人轉手由河南轉賣到山西,一路上巧玲對老尤百依百順。但是無論表現(xiàn)得如何懂事也擺脫不了被買賣的命運,當巧玲結婚后即使敢于出走也擺脫不了成為老曹老婆第二的命運。也正因此,巧玲才努力尋找自己命運的病根(延津、老尤),巧玲深深地思念吳摩西,想象的新延津成了她心里的家。
從荒野的鄉(xiāng)村到繁忙的大都會,由20世紀中葉到新世紀初,不論是高高在上的縣長、鎮(zhèn)長,還是老師、理發(fā)師、屠夫、染坊工、傳教士等尋常百姓,當說話成了唯一的溝通管道,語言又無法直達核心,孤獨便永遠如影隨形。書中的人物絕大部分是中國最底層的老百姓,可是尋常人的事件,串連在一起,就成了不平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