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14.34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p>
【翻譯】
有人說:“用恩德來回報怨恨,怎么樣?”孔子說:“那用什么來回報恩德呢?用正直來回報怨恨,用恩德來回報恩德?!?/p>
【解讀】
以直報怨
這里,孔子探討的是如何對待他人的問題,具體地說,是別人對我們好的時候,我們該怎么對待他;別人對我們不好的時候,我們又該怎么對待他。在情感上,中國人普遍王張“以德報德”。別人對我們好,我們當然也要對別人好,于情于理都應該是這樣。至于如何“報怨”,則有爭議,有人問孔子“是不是應該以德報怨',孔子給出了“以直報怨''的觀點。所謂以直報怨,就是在對待那些對自己不好的人時,以直道而行。分析他們?yōu)槭裁磳ψ约翰缓?,如果是自己的問題,就去修正自己的行為,而如果是對方的問題,我們也沒有必要委屈自己討好別人,事情該怎樣處理就怎樣處理就行了。
孔子不贊成以怨報怨。以怨抱怨是以惡意、怨恨和報復去對待別人對自己的不道德行為。如果每個人都堅持以這種態(tài)度對待那些對自己不好的人,那么就會形成一種惡跬循環(huán),冤冤相報無休無止。到那時,我們失去的就不僅僅是彼此間的和諧,還有整個社會的和諧,以及子孫后代的和諧。
孔子也不贊成以德報怨。所謂“以德報怨,'是指你對我不好,我仍然要對你好??鬃诱J為,對損害自己的人,是不能報之以德的。否則,就會助長惡人的囂張氣焰。從《論語》一書中,我們可以看出孔子不是單純地提倡“以德治國',他主張治國要“德主刑輔'。以德治國,講究禮樂教化,以仁、義、禮、智、信為標準,使人民互敬互愛、無欺無詐,實現基本的和諧。但是,任何社會或組織中都必然存在少數為非作歹者,對這種人就不能一味地寬容,還要輔之以刑罰。一味地姑息忍讓,并不是完美的處世之道??鬃哟_實提倡仁愛之道,但是他的仁愛之心并不是毫無原則地寬宥所有人的過失。對可恕的恕,對不可恕的就要以“直'報,該怎么對付就怎么對付。
孔子所提倡的“以直報怨”,是用公正的、直率的、光明磊落的方法,正確面對那些對自己不滿或有抱怨的人。既不能冤冤相報,也不能姑息養(yǎng)奸?!抖Y記.檀弓上》記載了一段孔子和弟子子夏的對話。子夏問孔子:“心里懷著殺害父母的深仇大恨,該怎么辦?'孔子說:“要時刻記著這仇,磨煉自己的心智,睡在草苫上,頭枕著盾牌,不去朝廷做官,與仇人不共戴天。在市集或朝堂之上遇到他,不必回家取兵器,要立即與之決斗?!弊酉挠謫栆荒敲葱睦飸阎鴼⑿值艿某鹨趺崔k?,'孔子回答:“不和仇人待在同一個國家中做官。如果奉君命出使仇人所在的國家,遇到仇人也不決斗?!弊酉挠謫栆荒敲磻阎鴼⑻眯值艿某鹨趺崔k?''孔子回答道:“不帶頭為死者報仇,如果死者家人去報仇的話,就拿起兵器跟在后面?!痹谶@里,孔子講的就是“以直報怨,,,如果對方冒犯我們,對我們造成嚴重損害,那么就不能一味忍讓,忍讓會讓對方覺得我們好欺負,會變本加厲地欺負我們。
面對仇恨,我們要理性地分析。如果這怨眼產生的原因在自己,那么你該做的就是修正自己德行和行為上的過失,從而止住這怨眼。如果怨眼的產生和你沒有半點關系,那么你就不要有顧忌,面對這種小人,我們也要毫不示弱地拿起武器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