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晨晨十個月時,他只會扶著桌子,慢慢挪動。那天晚上,我洗完澡出來,坐在沙發(fā)上擦濕漉漉的頭發(fā),晨晨扶著桌子走過來,摸了一下我濕濕的頭發(fā),然后拉著我,走到了抽屜邊,他拉開抽屜,用小手指了指里面的吹風機。
他的意思是讓我用吹風機把頭發(fā)吹干??!我的心瞬間被他融化,忍不住抱住他,親了親他。那時,真的覺得付出再多的辛苦都值得。原來晨晨平時就是看我用吹風機吹頭發(fā),用完就把吹風機放在抽屜里,所以就提示我用吹風機吹干頭發(fā)。都說女兒是媽媽的貼心小棉襖,其實兒子也是媽媽貼心的乖寶貝。
晨晨一歲八個月時,他已經(jīng)會說很多話了。有一天早上,我著急出門上班,早飯只吃了一碗稀飯。婆婆煮好了雞蛋讓我?guī)е飞铣?,我因為不喜歡吃雞蛋,所以就沒帶。
沒想到,小家伙聽到了我們的對話,跑過去從奶奶手中拿過雞蛋,然后奔向我,遞給我說:“媽媽要早上吃蛋蛋,”還向我揮手再見。
雖然平時很調皮,但這一刻感受到他滿滿的愛時,眼淚忍不住在眼眶里涌動,孩子這么無條件地愛著我們,而我們愛孩子卻預設了各種條件。
后來出現(xiàn)了很多這樣的溫馨時刻,每每想起那些溫馨時刻,我的嘴角就會忍不住上揚,竟不由自主地感覺生命如此美好。
晨晨還在我肚子里時,我就在想:將來怎么養(yǎng)育好他。在我手足無措時,晨晨出生了,由最開始的手忙腳亂到后來的得心應手。雖然每天很辛苦,但他給予我一個又一個驚喜,我被他小小的心靈所震撼,孩子真的是上天派給我們的天使,是來幫助我們完善自己的。
可是,并不是每個媽媽都有我這樣的美妙感受,還有很多媽媽為養(yǎng)孩子而痛苦不堪,甚至看到孩子就煩。記得有一天,在群里看到一位媽媽的分享:
“我同事自己帶大兩個娃,現(xiàn)在看見孩子就煩!煩到看見別人家的孩子看都不想看一眼;煩到說如果有孫子絕對不帶,而且今天又在辦公室打了他的孩子?!?/p>
看到這則消息時,我當時想這位媽媽一定是自己帶孩子,無人幫忙,太累了,才會產(chǎn)生這樣的感受。
讓我萬萬沒想到的是,那天中午跟一個同事吃飯時,無意中說到了我家孩子,沒想到,她煩惱不堪地跟我擺擺手說:“別跟我說孩子,我現(xiàn)在是一聽到孩子就煩?!?/p>
我詫異極了,她也是一個媽媽啊,看到孩子就煩,那她家孩子誰帶?我疑惑不解的表情盡收她眼底,她主動說道:“我很少帶我家孩子,出了月子,我就來上班了,都是他爺爺奶奶帶?!?/p>
“你不想孩子嗎?你不擔心老人帶不好孩子嗎?”我一連問出兩個問題。
“我看到孩子都煩,他們比我?guī)У煤谩!彼f這句話時,眼中滿是不耐煩。
我只好低下頭,默默吃飯。原來媽媽養(yǎng)孩子感受到的是快樂、驚喜、幸福還是痛苦、厭煩并不是由當時的環(huán)境決定的,而是由媽媽的心態(tài)決定的。
記得前段時間看了沙拉女士的著作《特別狠心,特別愛》,一個女人帶著三個孩子在異國他鄉(xiāng)生活,她面臨的困難是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無法想象的,讓我佩服的是,她不僅把兩個孩子養(yǎng)成了億萬富翁,還把自己養(yǎng)孩子的經(jīng)歷寫成了書,分享給更多媽媽,點點滴滴的記憶轉化成涓涓文字,讓讀者沉浸在那緩緩流淌的母愛中。
生孩子是女人的本能,但正確愛孩子卻是女人的天性與后天學習的結果。很多女人并不具備愛孩子的能力。因為她的內心缺愛,她小時候沒有被父母好好愛,父母不正確的愛還可能帶給她很多痛苦的體驗。
所以,當她長大成為媽媽后,當她看到那個小小的人兒時,她體會到的不是驚喜,不是幸福,而是痛苦與不耐煩。因為孩子把她帶回了她的童年時代,喚起了她潛意識的痛,她再一次體驗到了不被好好愛的痛苦與失落,從而變得不耐煩。
而那些在孩子還沒出生就充滿了期盼的媽媽,往往是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里,至少家里有一個人給了她非常美好的童年生活,讓她覺得生命是那么美好,又是那么神奇。
有一句話說的好: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孩子是我們生命的傳承,他的到來把我們帶回到了童年時代,幸福的媽媽更加幸福,不幸的媽媽就要懂得通過自己對孩子的態(tài)度去覺醒,去接納父母賦予我們的一切。
海靈格寫的《生命之初的祈禱》就很好地闡述了這一點:
親愛的媽媽,
我接受你給我的一切,
所有這一切,還有全部后果。
我接受你為之付出的代價,
和我為之付出的代價。
我將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來紀念你、感謝你和尊敬你。
你的付出肯定不會白費,
我會牢牢地抓住它,把它放在我心中。
就好像你做的一樣,
我會盡力把它傳下去。
我接受你做我的母親,
你也可以把我當做你的孩子(兒子,女兒)。
只有你才是我的母親,我是你的孩子。
你很偉大,我很渺小。
你付出,我接受。
親愛的母親,
很高興你接受父親做你的丈夫,
你們兩個是我真正的父母。
親愛的爸爸,
我接受你給我的一切,
所有這一切,還有全部后果。
我接受你為之付出的代價,
和我為之付出的代價。
我將做一些好的事情,
來紀念你、感謝你和尊敬你。
你的付出肯定不會白費,
我會牢牢地抓住它,把它放在我心中。
就好像你做的一樣,
我會盡力把它傳下去。
我接受你做我的父親,
你也可以把我當做你的孩子(兒子,女兒)。
只有你才是我的父親,我是你的孩子。
你很偉大,我很渺小。
你付出,我接受。
親愛的父親,
很高興你接受母親做你的妻子,
你們兩個是我真正的父母。
接納父母賦予我們的一切,擁抱那個“內在小孩”,讓我們內心溢滿愛,讓我們對孩子的愛自然而然地流淌。
作者簡歷:晨晨媽,80后寶媽,家有男寶一枚,愛生活,愛學習,喜歡法律和中醫(yī)。喜歡陪孩子玩耍,在玩中獲得成長。
龍春華,筆名綠子靜,6歲孩子媽媽,親子暢銷書作家,龍春華親子實踐課堂創(chuàng)始人(ID:lch201302)。著有《嬰幼兒行為心理學》、《孩子,你是最好的自己》、《行為心理 學 : 瞬 間讀懂他人小動作背后隱藏的秘密》(已出版繁體,銷量達20萬冊)、《再苦也要笑一笑》(出版第四版)等十余部作品。目前正專注 創(chuàng)作家教與童書作品,從內到外地發(fā)揮媽媽養(yǎng)孩子的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