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歸經(jīng)
甘、微苦,微寒。歸肺、胃經(jīng)?! ?/p>
功能主治
養(yǎng)陰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熱燥咳,勞嗽痰血,胃陰不足,熱病津傷,咽干口渴。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5錢;亦可熬膏或入丸劑。
注意
風(fēng)寒作嗽及肺胃虛寒者忌服。
來源
本品為傘形科植物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 Fr. Schmidtex Miq.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洗凈,稍晾,置沸水中燙后,除去外皮,干燥?;蛳磧糁苯痈稍?。生于海邊沙灘,或為栽培。分布遼寧、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廣東、福建、臺灣等地。
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 Fr. Schmidtex Miq.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hù)野生植物,嚴(yán)禁非法采挖、收購、運輸、加工、出售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四條之規(guī)定,違反國家規(guī)定,非法采伐、毀壞珍貴樹木或者國家重點保護(hù)的其他植物的,或者非法收購、運輸、加工、出售珍貴樹木或者國家重點保護(hù)的其他植物及其制品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罰金;情節(jié)嚴(yán)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性狀
本品呈細(xì)長圓柱形,偶有分枝,長15~45cm,直徑0.4-1.2cm。表面淡黃白色,略粗糙,偶有殘存外皮,不去外皮的表面黃棕色。全體有細(xì)縱皺紋和縱溝,并有棕黃色點狀細(xì)根痕;頂端常留有黃棕色根莖殘基;上端稍細(xì),中部略粗,下部漸細(xì)。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皮部淺黃白色,木部黃色。氣特異,味微甘。
炮制
除去殘莖和雜質(zhì),略潤,切段,干燥。
復(fù)方
①治陰虛火炎,咳嗽無痰,骨蒸勞熱,肌皮枯燥,口苦煩渴等證:真北沙參、麥門冬、知母、川貝母、懷熟地、鱉甲,地骨皮各四兩?;蜃魍?,或作膏,每早服三錢,白湯下。(《衛(wèi)生易簡方》)
②治一切陰虛火炎,似虛似實,逆氣不降,消氣不升,煩渴咳嗽,脹滿不食:真北沙參五錢。水煎服。(《林仲先醫(yī)案》)
③一貫煎《柳州醫(yī)話》
北沙參10克 麥冬10克 當(dāng)歸10克 生地黃30克 杞子12克 川楝子5克
滋養(yǎng)肝腎,疏肝理氣。治肝腎陰虛,肝氣不舒。胸脘脅痛,噯氣吞酸,咽干口燥,舌紅少津,脈弦細(xì)弱?,F(xiàn)用于胃潰瘍、胃炎、慢性肝炎、肋間神經(jīng)痛、高血壓、神經(jīng)官能癥等屬肝腎陰虛者。水煎,去渣溫服。口苦干燥者,加黃連。
有停痰積飲的息者忌服。
方中重用生地滋陰養(yǎng)血以補肝腎為君;沙參、麥冬、當(dāng)歸、枸杞子配合君藥滋陰養(yǎng)血生津以柔肝為臣;更用少量川楝子疏泄肝氣為佐、使。共奏滋陰疏肝之功。
文獻(xiàn)摘錄
1.《藥性切用》
甘淡性涼,補虛退熱,益五臟之陰,肺虛勞熱者,最宜之。傷寒、溫疫、肺虛挾熱亦可暫用。
2.《藥籠小品》
肺經(jīng)輕清淡補之品。予治肺虛咳嗽,每用黨參、元參、北沙參,或加降氣消痰,名三參飲,獲效甚多。若肺中有邪,不可漫施。
3.《得配本草》
一名白參,一名鈴兒參。惡防己。反藜蘆。
甘,平,微苦,微寒。入手太陰經(jīng)。補陰以制陽,清金以滋水。治久咳肺痿,皮熱瘙癢,驚煩,嘈雜,多眠,疝痛,長肌肉,消癰腫。得糯米,助脾陰。配生地,涼血熱。佐柴葛,去邪火。合玄參,止干嗽。氣味清薄,宜加倍用。肺氣寒,虛氣上浮者,禁用。
4.《本草分經(jīng)》
甘苦微寒,專補肺陰清肺火,金受火刑者宜之。南沙參功同,而力稍遜。
5.《本草撮要》
味甘.入手足太陰經(jīng).功專補五臟之陰.止嗽除疝.得麥冬.清肺熱.得糯米.補脾陰.寒客肺中作嗽者勿服.產(chǎn)沙地者良.畏防己.反黎蘆.一名羊乳.
6.?《本草從新》
補陰、清肺火.甘苦微寒.味淡體輕.專補肺陰.清肺火.治久咳肺痿.金受火刑者宜之.寒客肺中作嗽者勿服.(人參補五臟之陽、沙參補五臟之陰、肺熱者用之.)白實長大者良.惡防己.反藜蘆.(肺熱咳嗽者、用沙參半兩、水煎服之、甚效.)
〔害〕臟腑無實熱,寒客肺中作嗽者,犯之成劫。
〔利〕苦微寒。人參甘溫體重,專益肺氣,補陽而生陰。沙參甘寒體輕,專清肺熱,補陰而制陽。
南沙參。功同北沙參,而力稍遜。
〔修治〕八九月采根,白實長大者良。南參色稍黃,形稍瘦,小而短。近因有一種味帶辣者,不可用,產(chǎn)亳州。
本內(nèi)容僅供學(xué)習(xí)交流,若需用藥,請遵醫(yī)囑
圖片文字難免錯誤,歡迎留言探討。
圖片選配于網(wǎng)絡(luò),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