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大唐時期的詩人,我想大家最熟悉的應(yīng)該就是李白了吧。大唐的詩壇群星璀璨,不知有盛唐時期的李白、杜甫,還有晚唐時期的李商隱和杜牧?;蛟S李商隱是沒有李白、杜甫他們更加出名,但是要說唐朝時期寫愛情詩最為出名的,那一定是李商隱了。
李商隱的愛情詩寫得細膩、別具匠心。我們上學的時候都學過李商隱的《夜雨寄北》,那就是李商隱寫給他的妻子的,今天我們再來看一首李商隱的經(jīng)典。
大中十二年,即公元858年,這個卷入"牛李之爭"的政治漩渦中,一生困頓不得志的李商隱,病逝于鄭州,去世的時候,才僅四十七歲。而他留給世人的最后一首詩,便是這首膾炙人口、世人傳唱的《錦瑟》。
除卻詩句,再無他物,就好像他在這世間,從未存在過一般。
《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詩題為《錦瑟》,其實就是取用了第一句的開頭兩個字,所以這實際上也可以說是一首"無題詩",李商隱的無題詩,大家都知道,那是一絕。
全詩的意思就是:
錦瑟不知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人追憶起風花少年。莊周曾因拂曉夢蝶而困惑不解,望帝曾把傷春的悲痛托于杜鵑。月明珠飽含淚水沉淪于滄海,日暖玉化為煙靄消散于藍田。這些感傷之情哪是如今回憶起來才有,就是在當時已經(jīng)不勝迷茫。是詩人李商隱的代表作之一。
生命中到底什么才是值得回味和珍惜的呢?詩人用了"莊生曉夢"、"望帝春心"、"滄海明月"、"藍天暖日"這四個意象做了回答。"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人世間的種種情感——悲歡離合,青春流逝,功業(yè)未成,這些似乎都是一個人一生值得回憶和珍惜的,可是當時我卻不懂得。有人說不要用文字去注解它,要理解,就要用到自己的整個生命體驗。
我覺得這首詩是李商隱最為經(jīng)典的一首詩,開篇就讓人驚艷,美得讓人心醉。其實它里面的內(nèi)容是什么對我來說或許不是那么重要了,只要我覺得它美,能夠讓我用生命去理解就夠了。
關(guān)于李商隱的愛情,猜測的部分遠遠多于有實際證據(jù)的,但這并不妨礙人們對此津津樂道,甚至像閱讀偵探小說一樣揣摩分析他的詩文,希冀發(fā)現(xiàn)切實的憑據(jù)。下面這些女子被認為是與李商隱有過感情糾葛的:
蘇雪林在《玉谿詩謎》中曾提:永道士是王屋山的道士,也就是義山的老同學。義山之認識宋華陽,想是永道士所介紹的。宋華陽姊妹共有三人,所以義山有“應(yīng)共三英同夜賞”之詩,從前時候宋華陽和義山戀愛,她的兩位姊妹則和永道士戀愛。后來宋華陽和義山失和,也歸到永道士那邊去了。故義山又有“君今并倚三珠樹”的調(diào)謔。
李商隱與王氏的感情非常好,在王氏去世后,他寫下《房中曲》等悼亡詩篇,情感真摯,語意沉痛。其中最著名的,是在他離家赴蜀地宦游途中所作《悼傷后赴東蜀辟至散關(guān)遇雪》:“劍外從軍遠,無家與寄衣。散關(guān)三尺雪,回夢舊鴛機?!?/p>
對于李商隱愛情生活的研究,以蘇雪林的《李義山戀愛事跡考》(1927)最為著名。此書在1947年曾再版,更名為《玉谿詩謎》。蘇雪林的研究,繼承了程夢星、馮浩等人的成果,拓寬和豐富了這一領(lǐng)域的內(nèi)容。
例如,通過她的考證,多數(shù)人接受了李商隱與女道士的戀愛經(jīng)歷。不過,蘇雪林的猜測和推理幾乎不加節(jié)制,從而構(gòu)畫出幾段離奇的戀情,包括他曾與宮女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