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主義
字母主義(Lettrism)是發(fā)生在1940年代中期的一場前衛(wèi)藝術(shù)運動,巴黎是它的大本營。它廣泛涉足了詩歌、繪畫、電影、政治理論等各個藝術(shù)文化領(lǐng)域,相關(guān)著作有數(shù)百卷之多。
情境主義國際(SI)
情境主義國際英文原名Situationist International,簡稱SI。成立于1957年,于1972年解散。它是一個由先鋒派藝術(shù)家、知識分子和政治理論家組成的左翼國際組織,被認為是對歐洲現(xiàn)當代先鋒藝術(shù)和激進哲學話語有重要影響的思想母體。它是后馬克思哲學中的重要批判力量,也是媒體理論的重要開創(chuàng)者,還顯著影響了近代城市規(guī)劃。
一切得從字母主義運動講起。它由羅馬尼亞移民伊西多爾·伊索(Isidore Isou)發(fā)起。
伊西多爾·伊索(Isidore Isou)
1925年1月29日出生在羅馬尼亞
2007年7月28日去世于巴黎
字母主義的根源來自達達主義和超現(xiàn)實主義。這一組織是伊索和Gabriel Pomerand在1945年宣告成立的,據(jù)說當時他們在左拉的葬禮上突然出現(xiàn),宣讀了自己的宣言。他們主張將詞匯還原為字母,建立以音素和字母為基礎(chǔ)的藝術(shù),比如將字母和人的呼吸聲、呼嚕聲、響鼻聲都作為獨立的聲音元素來處理,用于創(chuàng)作。伊索根據(jù)對詩歌歷史的研究,發(fā)明了Amplic (amplique)和Chiselling (ciselante)兩種段落名稱,他們還在視覺藝術(shù)方面提出了元圖(Metagraphics)和超圖(Hypergraphics)的概念——講到這里實在不想展開了,感興趣者自己盡管去搜關(guān)鍵詞。
字母主義的畫作直觀地表現(xiàn)為圖文混排,風格與后來的街頭涂鴉有類似之處,也確實對后者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字母主義把畫面還原成詞匯,把詞匯還原成字母,然后進入新一輪視覺化。
除了詩歌、繪畫以外,字母主義也涉足了電影和政治理論領(lǐng)域。伊索本人拍攝的《誹謗言語與不朽》是字母主義電影的樣板。
誹謗言語與不朽 (1951年 120分鐘)Traité de Bave et D'éternité
導演:Isidore Isou主演:Isidore Isou Jean-Louis Barrault Jean Cocteau Danièle Delorme Daniel Gélin
這部電影分成三部分,開頭展示作者的作品目錄,然后鏡頭追隨導演本人逛街,畫外音則是某個電影俱樂部里關(guān)于傳統(tǒng)電影的討論,還包括一個勉強可以稱為愛情的故事。聲音和畫面刻意分離,而且總喜歡直接并且激烈地傳達自己的觀念。膠片也被漂白和劃擦,有時還上下倒置。另外導演將不和諧的喊叫(他們的詩歌)加入背景聲,并使用了不少Jean Cocteau之類名人的影像片段。
《誹謗言語與不朽》 1'15'片段
字母主義者拍攝的電影不多。除了伊索以外,另一位成員Maurice Lema?tre也拍過幾部, 他1951年的電影Le film est déjà commencé? (電影開始了嗎?)更為極端,先是觀眾被關(guān)在影院外一個小時,場內(nèi)銀幕被遮起來,入口和通道都被改造過。然后經(jīng)理出來宣布停止放映,因為找不到最后一卷膠片。最后警察趕來了(預先便有這個設定,居然真實發(fā)生了)。
Le film est déjà commencé? (電影開始了嗎?) 1951
Maurice Lema?tre另外兩部電影也反映了他的興趣所在,除了拍攝表演藝術(shù)以及對膠片的人為加工外,他還表達了自己對城市的構(gòu)想,使用了數(shù)個未來城市及建筑的模型。
Toujours A L'avant-Garde De L'avant-Garde Jusqu'Au Paradis Et Au-Dela(前衛(wèi)又前衛(wèi),直到天堂和永遠) 1970
L'Amour réinventé(愛的改造) 1979
伊索的字母主義穩(wěn)步吸收新成員,直到1951年居伊·德波(Guy Debord)加入,情況才發(fā)生了根本性轉(zhuǎn)變。
居伊·德波(Guy Debord)
1931年12月28日出生在巴黎
1994年11月30日去世
僅過了一年時間,居伊·德波便另立山頭。他拉上另外三位字母主義者Gil J. Wolman、Jean-Louis Brau和Serge Berna,于1952年正式成立字母主義國際(Letterist International,簡稱LI)。其宣告成立的方式比較極端,他們跑到卓別林《舞臺之光》發(fā)布會上,朗讀了一首宣言性的詩,還指責卓別林是感情騙子。伊索后來發(fā)表公開信,聲明此事與字母主義無關(guān)。
到了1957年7月,字母主義國際與包豪斯印象運動國際(the International Movement for an Imaginist Bauhaus)、倫敦心理圖像學協(xié)會(the London Psychogeographical Association)幾個組織的藝術(shù)家共同成立了一個新組織,這就是情境主義國際。居伊·德波屬于明星人物。在那批情境主義者中,居伊·德波拍的電影最多。而且早在字母主義時期,居伊·德波就已經(jīng)拍攝了最極端的電影《為薩德疾呼》(又名《隆迪的狂吠》)。
為薩德疾呼 (1952年 64分鐘)Hurlements en Faveur de Sade
導演:Guy Debord
主演 (畫外音):Serge Berna Guy Debord Isidore Isou Barbara Rosenthal Gil J. Wolman
居伊·德波說景觀是永恒的。但在這部電影中卻沒有畫面(據(jù)說原先也打算拍攝但一直沒有進行)——屏幕上不是伴隨著”對話“的白色就是伴隨著寂靜的黑色。只有面無表情的聲音,吟誦的是從法律、小說、現(xiàn)代文學作品和報紙公告中選取的只言片語,其中也有伊索的作品。
有人推測那些不存在的畫面是被用作對當代文化使用圖像的一種批評,按照情境主義者的說法,圖像是資本主義新近所使用的離間技術(shù)。
《為薩德疾呼》30'片段
居伊·德波另一部廣為人知的電影就是《景觀社會》,與他的同名著作相呼應。
景觀社會(1973年 88分鐘)La Société du Spectacle
導演:Guy Debord
這部電影片也很有代表性,它使用了大量電影片段,就像《景觀社會》那本書一樣,段落式地進行畫外音敘事,都是德波本人在不停地嘮叨。當然電影片段的選擇有講究,它們的覆蓋面相當廣泛,有一些日常生活記錄,尤其關(guān)乎消費、生產(chǎn)等主題的。比較突出的則是一些街頭暴動和戰(zhàn)爭沖突片段,其社會性不言而喻。
景觀社會 La Société du spectacle 1973 1'20'片段
居伊·德波的其他電影基本與《景觀社會》類似,大部分是拼貼現(xiàn)成的電影素材。
Sur le passage de quelques personnes à travers une assez courte unité de temps(關(guān)于在短時間內(nèi)的某幾個人的經(jīng)過) 1959 (20分鐘短片)
開頭有情境主義者們喝酒抽煙聚會的影像,在其他電影中還重復使用過。
Critique de la séparation(分離批判) 1961 (20分鐘短片)
德波擔任畫外音,時尚雜志、新聞影片再加上漫畫、報紙、照片組成電影畫面。但音畫之間并不具有互文性。
Réfutation de tous les jugements, tant élogieux qu'hostiles, qui ont été jusqu'ici portés sur le film 'La société du spectacle'(駁斥所有對電影《景觀社會》的判斷,無論褒貶) 1975(22分鐘短片)
In girum imus nocte et consumimur igni(我們一起游蕩在夜的黑暗中,然后被烈火吞噬) 1978(100分鐘)
這部電影拉丁文片名很特別,是回文。它和德波其他電影一樣,不斷地使用異軌(détournement)手段,利用他人作品進行再創(chuàng)作。情境主義電影通常都是如此。
特別提一下,情境主義國際在1968年五月風暴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從早期的字母主義開始,到1972年情境主義國際正式解散,眾多歐洲前衛(wèi)藝術(shù)家組織在一起,在分分合合中完成自己的創(chuàng)作。所有相同、相異、相近、相反,都來自他們的自由表達。
更需注意,伊索的字母主義從未停止,即便在居伊·德波等人分離出去之后仍然存在,直到2007年伊索本人去世。例如,字母主義成員Roland Sabatier初次發(fā)表作品是在1963年,那時情境主義國際已經(jīng)成立數(shù)年。
Roland Sabatier有很多視覺藝術(shù)作品,也拍過幾部短片。從難得找到的一點視頻資料來看,他也是以平常畫面配畫外音的方式進行創(chuàng)作(下圖)。
évoluons (encore un peu) dans le cinéma et la création(電影與創(chuàng)作的(又一次)歷程) 1973(28分鐘)
字母主義者和情境主義者拍電影的時候,想的是怎樣才能不拍電影。他們拍的是反電影。伊索和居伊·德波的電影,基本已經(jīng)囊括了他們所有的解構(gòu)手法,留給后人的空間并不大。
字母主義早期伊索對膠片的直接操作,簡單易學,一直被實驗電影所青睞,但只靠它容易顯得單薄,所以后來經(jīng)常被用作輔助手段。比如后情境主義者Bernadette Corporation的電影,就對畫面使用了數(shù)字化加工。
Get Rid of Yourself(滌蕩你自己) 2003
而直接呈現(xiàn)電影以外的視覺作品與表演藝術(shù),似乎更多地被伊索一派的字母主義者偏愛。
Toutes les Femmes Sont des Jeanne D’arc(所有女人都是圣女貞德) 1984
與居伊·德波《景觀社會》類似的電影在兩種主義中最多,畢竟大家更擅長語言表達(畫外音),思想深度也需要語言手段實現(xiàn),而且做人家電影的搬運工比自己拍更容易。這些影像拼貼中也不乏一些光怪陸離,所以很好理解,為什么有人把居伊·德波的“景觀”譯作“奇觀”。
Call it Sleep(叫它睡覺) 1982
Radical Jester(激進的小丑) 2007(75分鐘)
不知道是否“奇觀”心理作祟,情境主義者René Viénet拍的三部電影都具有東方色彩。確切說就是使用了日本武俠與色情電影以及關(guān)于中國的紀錄片(也包括少量武俠)片段。
La dialectique peut-elle casser des briques?(辯證法能碎磚嗎?) 1973(90分鐘)
Les filles de Kamare(Kamare女孩) 1974 (80分鐘)
Chinois, encore un effort pour être révolutionnaires(北京湯小姐) 1977
在一個名為Situationist Film的網(wǎng)站(https://situationistfilm.wordpress.com)上看到一張字母主義和情境主義電影片單,列在這里,供大家參考(加了中譯)。片單里沒有Roland Sabatier,特補上。
LETTRIST FILM 字母主義電影1. Isidore Isou - Traité de Bave et D'éternité(誹謗言語與不朽) 1951
2. Gil J Wolman - L'Anticoncept(反概念)19523. Suzanne Lema?tre - Toutes les Femmes Sont des Jeanne D’arc(所有女人都是圣女貞德) 1984
Maurice Lema?tre
4. Le film est déjà commencé?(電影開始了嗎?) 1951
5. Toujours A L’avant – Garde De L’avant – Garde Jusqu’Au Paradis Et Au-Dela (前衛(wèi)又前衛(wèi),直到天堂和永遠) 1970
6. L’Amour réinventé(愛的改造) 1979
7. Films D’Amour(愛情電影)1968-1989
Roland Sabatier
8. Le lettrisme au service du soulèvement de la jeunesse(字母主義為上進青年服務,7位導演合導)1965
9.Le songe d'une nudité(裸夢) 1968
10. Cinématographie discrépante(影像差異) 1969
11.Mille neuf cent soixante-huit(一九六八)1970
12. évoluons (encore un peu) dans le cinéma et la création(電影與創(chuàng)作的(又一次)歷程) 1973
13. Une (certaine) image du cinéma(一個(特定的)電影畫面) 1983
SITUATIONIST FILM 情境主義電影
Guy Debord14. Hurlements en faveur de Sade(為薩德疾呼) (1952)
15. Sur le passage de quelques personnes à travers une assez courte unité de temps(關(guān)于在短時間內(nèi)的某幾個人的經(jīng)過)1959
16. Critique de la séparation(分離批判) (1961)
17. La Société du Spectacle(景觀社會) (1973)
18. Réfutation de tous les jugements, tant élogieux qu'hostiles, qui ont été jusqu'ici portés sur le film 'La société du spectacle'(駁斥所有對電影《景觀社會》的判斷,無論褒貶) (1975)
19. In girum imus nocte et consumimur igni(我們一起游蕩在夜的黑暗中,然后被烈火吞噬) (1978)
René Viénet
20. La dialectique peut-elle casser des briques?(辯證法能碎磚嗎?) (1973)
21. Les filles de Kamare(Kamare女孩) (1974)22. Chinois, encore un effort pour être révolutionnaires(北京湯小姐) (1977)Documentary / Misc. 紀錄片/其它
23. Branka Bogdanov - On the Passage of a few People through a Rather Brief Moment in Time: The Situationist International 1956-1972(關(guān)于在短時間內(nèi)的某幾個人的經(jīng)過:情境主義國際 1956-1972) (1989)24. Jeff Kinkle - Introduction to Debord’s The Society of the Spectacle(德波的《景觀社會》介紹)2011
Post-Situationist / Situationist Inspired 后/仿 情境主義
25. Isaac Cronin and Terrel Seltzer - Call it Sleep(叫它睡覺) (1982)26. Tiqqun / The Imaginary Party - Et la guerre est à peine commencée(而戰(zhàn)爭剛剛開始)200127. Stewart Home - Screams in Favor of De Sade(為薩德尖叫) 2002
28. Bernadette Corporation - Get Rid of Yourself(滌蕩你自己) 2003
29. Tim Jackson - Radical Jester(激進的小丑) 200730. Marc Lafia - The Revolution of Everyday Life(日常生活革命) 201031. Heath Schultz - The Society of the Spectacle(景觀社會) 2013
(注:本文所有無源圖片均為電影截圖)
References:
長按二維碼關(guān)注個人公號:
圭 零 g-urgling
住無相,念無常
號主:只抓住6個
面向全人類,傳播無用信息,不看不影響生活
遵照CC BY-NC 4.0 協(xié)議共享——轉(zhuǎn)載自由,唯請用于非商業(yè)目的及注明作者
menggang.com之移動衍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