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不僅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詩人、文學(xué)家,還是那個時代著名的旅行家,劍客。
對于自己的武術(shù),李白是頗為得意的,在《俠客行》中曾經(jīng)自吹自擂: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什么意思?李白居然能夠做到十步殺一人,之后,一拂衣冠,飄然而去。這哪里是詩人,分明是金庸筆下的俠客!
當(dāng)然,李白最讓人稱道的,還是他的文學(xué)造詣?!伴L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jì)滄海?!薄帮w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薄霸葡胍律鸦ㄏ肴?,春風(fēng)拂檻露華濃?!薄?/p>
這些詩,只有王勃和蘇軾才有與之匹配的才華能夠?qū)懗鰜?,而在之后,再也沒有出現(xiàn)類似有才華的人。
所以,李白也成為了一個文化符號。而在這個文化符號真正離我們遠(yuǎn)去之后,很多人流露出不舍,在他墳前留下無數(shù)的祭奠之詩。路橋檢測車租賃
唐寶應(yīng)元年(公元762年),李白撒手人寰,李白的宗親,也是當(dāng)涂縣縣令的李陽冰,將他葬于城南龍山東麓。自此以后,無數(shù)的人文騷客,前來此地祭奠李白。
祭奠李白,除了上香、祭拜等常規(guī)動作之外,自然少不了,在詩仙面前,吟詩一首,既是表達(dá)敬仰之情,也是在詩仙面前一展自己的才華。
這就像是很多球迷,明知道自己的球技,連給喬丹當(dāng)球童都不配,但依然夢想著,有一天能夠與喬丹同場競技,哪怕是在游戲中同場也行!
在眾多“李白粉”中,有兩位比較特別,第一個是白居易。白居易也本身是唐詩的重要符號,留下無數(shù)的名篇,比如“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薄班朽星星绣e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薄皝y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钡鹊?。
所以他是祭奠李白墓中,最著名的文化名人。
下面我們欣賞一下白居易的這首《李白墓》
李白墓
唐代:白居易
采石江邊李白墳,繞田無限草連云。
可憐荒壟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
但是詩人多薄命,就中淪落不過君。
這首詩的開篇,既塑造一種哀涼的氣氛。江水滔滔、荒草漫漫,與李白的文學(xué)地位形成鮮明反差。
接下來,第二句白居易通過“可憐”、“曾有”這樣的感情詞,進(jìn)一步塑造氣氛,鮮明地表達(dá)了李白在文壇的偉大成就,與一代詩仙死后墓地凄涼的矛盾,更強(qiáng)烈地表達(dá)出自己詩人的悲憤之情。
最后兩句,白居易進(jìn)一步升華主題,提出“詩人多薄命”的論斷。這是李白的宿命,又何嘗不是白居易自己的宿命呢?
可見,白居易這首《李白墓》走的是悲情路線。
與白居易不同,后世還有一個詩人,他無名寫下名篇卻路人皆知。他就是梅之煥,在文壇寂寂無名!
但他的詩卻很有名,特別是其中一句話,幾乎是路人皆知。下面我們先欣賞一下這首詩:
題李白墓
明·梅之煥
采石江邊一堆土,
李白之名高千古。
來來往往一首詩,
魯班門前弄大斧。
與白居易的悲情路線不同,梅之煥走的是“迷弟”路線,字里行間表達(dá)出對李白的敬仰。
本詩開篇,既交代了地點(diǎn)、人物和背景。說明這塊采石江極其平常的一塊土,因?yàn)槔畎啄棺兂梢粋€文化圣地,一下子就把李白拔倒非常高的高度。
緊接著,作者梅之煥再走“迷弟”路線,說明所有在李白墓前作詩,其實(shí)都是班門弄斧,這就有點(diǎn)“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的感覺。作者梅之煥對李白的崇拜之情,簡直是如奔騰江水滔滔不絕。
此外多說一點(diǎn),魯班門前弄大斧也是一個流傳很廣的名句,幾乎每個人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