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痰,學名。吐痰,俗稱。每個人一生中最俗可是最離不開的事兒。吐痰不但關乎著我們的健康,而且里面還蘊涵著動與靜的辯證法。
吐痰看起來是在簡單不過的事兒了,其實很多人卻不會吐痰。這事說起來好笑,但是卻是千真萬確的真理。
我曾經(jīng)在醫(yī)院看護過病人。但凡做過大手術的病人,稍稍好轉,醫(yī)生都要囑咐,要用力咳痰。但是許多病人卻是無論如何也咳不出痰來,只是一味的在那里用嗓子使勁。醫(yī)生往往就會著急地說,怎么連吐痰都不會???往往有的病人要教好幾天才勉強學會咳痰。
其實,咳痰用的是腹氣,或者是是丹田之氣,而不是用嗓子。痰在肺里,在氣管里,或者在胃里。你光嗓子使勁,結果是,越咳痰越出不來,反而會把痰憋回去了。
正確的咳痰方式是:嗓子充分放松,張開,用力向外呼氣。這有點像唱歌,不會唱歌的用嗓子,會唱歌的用丹田之氣。其實世上萬物,其道理是相通的。
我說過,吐痰吐得越遠說明你的肺氣充盈,肺氣足。撒尿射的越遠說明你的腎氣充盈,腎氣足【當然這是對男性朋友而言的】。
那么如何讓你的肺氣充盈,肺氣足呢?這就涉及到動與靜的辯證關系。
中醫(yī)講,動能生陽。同樣,陽氣充足,人就會充滿活力,就不會整天懶洋洋的,就會有動起來的欲望和能力。它們二者是可逆的關系。經(jīng)常鍛煉,就會使肺動力增強,咳痰就會有力氣。同時,經(jīng)常運動,會使新陳代謝能力增強,有利于新細胞的生長和舊細胞的脫落,這就使黏在舊細胞上的平時吸進肺里的塵埃、垃圾、粉塵顆粒一起脫落,通過咳痰兒排出去。許多人不吸煙,可是肺里比吸煙的人要骯臟的多,就是因為平時不會咳痰的緣故。這些不吸煙的人,好像吸入的臟東西少,可是他們不運動,肺里的垃圾出不去,越積越厚,到最后反而是最臟的人,就是缺乏鍛煉的緣故。而每天鍛煉的人,每天都在動,新陳代謝能力很強,隨時都可以將肺清潔干凈,所以肺反而是健康的。
是不是一味的鍛煉,就可以順利地咳痰呢?不是的。
看看我們的身體構造,從上向下,從口腔到肺,氣管和支氣管共有十三個臺階,分布著許許多多,密密麻麻的。氣管和支氣管均以軟骨、肌肉、結締組織和粘膜構成。軟骨為“C”字形的軟骨環(huán),缺口向后,各軟骨環(huán)以韌帶連接起來,環(huán)后方缺口處由平滑肌和致密結締組織連接,保持了持續(xù)張開狀態(tài)。管腔襯以粘膜,表面覆蓋纖毛上皮,粘膜分泌的粘液可粘附吸入空氣中的灰塵顆粒,纖毛不斷向咽部擺動將粘液與灰塵排出,以凈化吸入的氣體。
當我們運動的時間過長,或一直出于站立或坐或蹲的姿勢,則痰由于重力的作用很難向上運動,何況還要通過密密麻麻的纖毛。而當我們睡覺時就不同了,當人躺平后,肺和口腔處于同一水平面上,沒有了重力的影響,而且借著纖毛的向口腔方向的擺動,很容易的就會把痰運動到口腔端。每到清晨,人們總會咳痰,比別的時間段多,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保證足夠的睡眠,保持足夠的‘靜’,也是能夠很好的咳痰的重要因素。
我們總講,陰陽平衡,其實動與靜也是一種陰陽平衡。動屬陽,靜屬陰。動能生陽,靜能養(yǎng)陰。這是宏觀的哲學觀。而將動與靜處理好了,使我們從咳痰中獲得健康,則是在微觀中以小見大了。
其實,不單單是咳痰,我們的五臟六腑都存在動與靜的問題,以前我就胃與脾的動與靜專門寫過博客,論述了脾胃不和的原理,其它的我會將自己的感悟一一寫出來,供朋友們參考。
養(yǎng)心為中心,鍛煉是基礎,任何食療、藥膳不過是點綴而已,千萬不可本末倒置!